|
|
) H: I9 q. m: t- f7 k) a- { 卢令! b/ k6 O A) z/ k) F5 n2 m0 i2 H
猎狗颈铃响叮当,那人俊美又善良。$ |2 _3 X" C: V
猎狗颈上环套环,那人俊美又强健。
! Y3 b) i' ^ G O 猎狗颈上套三环,那人俊美又能干。$ \# A3 u6 v$ X' ]' \0 O9 [% G) T
【原典】《诗经•齐风•敝笱》
, N9 @4 Q8 V, r 卢令令,其人美且仁。, h, v/ c q! y1 o2 e8 n
卢重环,其人美且鬈。
( j/ A# {5 J! r8 m" s 卢重镅,其人美且偲。
6 E& y" r% Y4 G& v [$ |【注释】
6 f5 W- u9 I& M% ~; | (1)卢:黑毛猎犬。令令:象声词,猎狗颈下套环(一说挂铃)发出的响声。
3 N$ `8 S( I6 T9 n1 D% R (2)重环:大环套小环,又称子母环。
/ T7 f$ `, I) K) v% P; |, F (3)鬈:勇壮的样子。一说头发卷曲的样子。
2 q# x! J4 n1 l5 A6 X6 d, Q4 r( D7 V (4)重镅:一个大环套两个小环# Z% M W) g6 h# G0 f7 U
(5)偲(cāi):多才多智。一说多须的样子 。& T. Q" v. b9 F& C
【沧海诗评】
, l; _, j8 j2 U 这是《诗经》中最短的一首诗。全诗共三章,6句,24个字。每章都是先写犬,后写人,由犬及人,这是兴的写法,也是烘云托月的手法,既引出猎人,又烘托猎人。强将手下无弱兵,优秀的猎人身边,又岂能少了一条出色的猎犬?写犬,重在铃声、套环,状猎犬之迅捷、灵便、矫疾;写人,各用一"美"字,突现其英俊。用仁、鬈、偲三字,则极赞猎人的内秀、勇壮、能干。以犬衬人,以人带犬,相得益彰,形象地表现了猎犬的威风,主人的英姿,也展示出齐人的尚武风习,以及对英雄猎手的尊崇。
, g3 m3 k. T( p 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历来看法不一,今将几种主要的说法列举如下:一、刺荒说(《毛诗序》:“《卢令》,刺荒也。襄公好田猎,毕弋而不修民事,百姓苦之,好陈古以风焉。”二、刺以色取人说(牟庭《诗切》)。三、女恋男、女赞男之说(朱东润《诗三百篇探故》、袁梅《诗经译注》)。四、猎歌说(周蒙、冯宇《诗经百首译释》)。五、赞美猎者说(王质《诗总闻》、朱熹《诗集传》)。今人大多认同第五说,笔者也不例外。
2 y4 J* ~6 x% h4 W* y' q 打猎是古代农牧社会习以为常的事。猎者除获得生活所需之物外,还有健身习武的好处。古人认为,国家要强盛,离不开文治武功。体魄强健,好勇善战,体现了国人的尚武精神。仁爱慈善,足智多谋,体现了国人的文明精神。因此,文武并崇,刚柔兼济,在古代形成一种风尚,一种共识。《卢令》中,作者以羡慕、欣赏、爱戴的眼光,对猎人的外在英姿和内在美德进行夸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春秋时代人们的风俗民情和审美观念。
5 {4 r( u, D! W" m s, B 值得一提的是,诗中两句一章,上句写物,下句写人的这种写法,对后世顺口溜、信天游一类民歌影响极大。当今一些陕北民歌的专家甚至认为,《卢令》就是信天游的鼻祖。那么,我们就从陕北民歌中精选部分类似的句子,与诸君共赏: k+ ~1 m( _8 U; T
白脖子的那个哈巴(狗)朝南咬,赶牲灵的那个人儿哟过来了。
, o) r! ~/ z g+ h5 r/ i! J 一对对鸳鸯水上漂,人家都说咱们两个好。' B* Z+ z# M d4 O' B: H/ p
太阳临落羊进圈,咱二人相好谁看见。! {2 w( V4 M) F3 h2 h6 }, w
东山韭菜西山葱,二妹妹好象穆桂英。2 Q5 Z) d' ] {& q3 M" g6 }5 o
东山核桃西山枣,三哥哥好象杨宗保。
7 M( C; ^$ o9 H' Q U9 e9 ^' h, e 对面山上一道弯,妹子长的赛天仙。
S" s8 i7 e: l3 n) W6 A1 y. }7 c 大路畔上的灵芝草,谁也没有妹妹好。
! f" _; Z2 I% }# X 连枝枝树上百样样鸟,哪一个也比不上哥哥好。2 Q& v! h% ]" Q, C5 R7 t* p
马里头挑马四银蹄,人里头挑人就数哥哥你。
$ X' E; \1 G; t% ~) F8 Z* | 麻叶叶烧炕温悠悠火,心里头爱你由不了我。
2 F* K) }% B7 z+ [" d% l. o6 y 羊肉片片炒白菜,看一眼妹子好心爱。8 N& W! H1 j: f0 H% g$ l& G
柳叶儿镰刀割韭菜,慢慢儿品哥哥的人好赖。
, X$ I, T" c4 ?/ b2 A/ y. e
2 ~% _6 _7 l: r& }) n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