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信息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森林防火
查看: 5968|回复: 28

随缘俱乐部骑行文化-------人文篇

[复制链接]

185

主题

780

帖子

58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5813

优秀版主靓妹or帅哥灌水天才幽默大师新人进步奖论坛元老小有名气知名人士 著名写手职业作家知名作家论坛精英论坛长老

发表于 2010-1-24 20: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骑行文化博大精深,每次出行所到之处基本不是名胜古迹就是风景优美,但每次只是用照片来记录骑行轨迹,现在建议俱乐部搞上几次人文游,在出游之前、之中、之后把所到之处的人文历史加以总结,归纳,使骑行更有内涵,大家有什么好的路线也提出建议。

24

主题

300

帖子

103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032

靓妹or帅哥灌水天才幽默大师新人进步奖论坛元老小有名气知名人士 著名写手职业作家知名作家论坛精英

发表于 2010-1-24 21: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骑出内涵来

218

主题

1356

帖子

73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7396

优秀版主靓妹or帅哥灌水天才幽默大师新人进步奖论坛元老小有名气知名人士 著名写手职业作家知名作家论坛精英著名精英论坛长老一代水王发帖明星

发表于 2010-1-25 10: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4_84:}{:4_84:}
发表于 2010-1-25 10: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4_84:}

123

主题

1484

帖子

995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951

优秀版主靓妹or帅哥灌水天才幽默大师新人进步奖论坛元老小有名气知名人士 著名写手职业作家知名作家论坛精英

发表于 2010-1-25 11: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1# 细水长流
1f64b2fa349b7311a8d31116[1].gif

185

主题

780

帖子

58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5813

优秀版主靓妹or帅哥灌水天才幽默大师新人进步奖论坛元老小有名气知名人士 著名写手职业作家知名作家论坛精英论坛长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20: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传,秦始皇在位时,有一年关中大旱,沣河缺水,户县秦镇一带稻子干枯。百姓心急似火,官府还催逼纳贡大米,坑得大家无法,只好在田里挖井浇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长出了稻穗。可收割后,碾出的大米又小又干巴,根本没法向皇帝纳贡。大家正在发愁的时候,有个叫李十二的,用这种米碾成米面,蒸出了面皮,大家吃后,个个称奇。于是李十二带着面皮,和纳贡的人来到咸阳。秦始皇见贡米又少又差,传旨问罪,李十二急忙跪奏道:“此米虽差,却能制出佳肴,今奉上面皮,望万岁御品”。秦始皇吃了面皮,其味甚美,颇感稀奇, 才赦了众人之罪,并让李十二天天蒸上几张面皮供他食用。
3 ^, _- M8 a/ ~& H/ N9 u. `; n8 D/ ]$ _/ T: ]
      后来,李十二在某一年的正月二十三去世。秦镇一带的人们为纪念他,在这天总要蒸些面皮。这种蒸面皮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了户县秦镇驰名的小吃。

185

主题

780

帖子

58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5813

优秀版主靓妹or帅哥灌水天才幽默大师新人进步奖论坛元老小有名气知名人士 著名写手职业作家知名作家论坛精英论坛长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20: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秦镇凉皮介绍:
, P( s  J9 E2 a9 n  O( X制作时把大米粉调节为糊状,平铺在多层竹蒸笼内,旺火蒸熟。吃时,用近一米长、20多厘米宽的大铡刀铡成细丝,加入辅料青菜、小豆芽等,调入佐料,好的口味全在辣椒油上,调好的凉皮全呈红色,辣里香

185

主题

780

帖子

58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5813

优秀版主靓妹or帅哥灌水天才幽默大师新人进步奖论坛元老小有名气知名人士 著名写手职业作家知名作家论坛精英论坛长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20: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简介
3 v8 O) G$ F, `7 c" X7 o9 _$ y+ D" B/ l9 j6 L8 ^' Y
    秦镇米皮是陕西户县秦镇的著名特色小吃。 6 q  _* \& T/ V; u' Q
; y( n* _# f- i5 q2 ]( O2 G0 U3 t# n
    秦镇米皮用当地出产的一种籼米制成,制作工序包括泡米、磨浆和蒸制。师傅当着顾客的面,用一把几十斤重的大刀把整张的米皮切成细条,拌上特制的辣椒油(叫“油泼子”)、醋和盐,加上黄瓜丝和豆芽,一碗碗看来红通通、吃来“筋、薄、细、软”、凉爽可口的秦镇米皮就可以上桌了食用了。
7 X% ~2 Y% O% o& C9 o) p: x5 v% ~3 f  `$ H3 G3 F
    秦镇米皮,陕西凉皮“四大花旦”之一,因产于西安户县秦镇而得名,又叫秦镇凉皮,以大米为主料蒸制而成。  
) ~& [# c+ y) _  J; u  w3 ~4 |9 u% g2 p# E& b1 a
    长期以来,在关中地区流传着“乾州的锅盔岐山的面,秦镇的皮子绕长安”的俗语。可见,秦镇米皮很早以前就与乾州锅盔、岐山臊子面齐名为关中地区三大著名面食。  & |4 R* A! }+ d9 ~! U6 S

1 }$ L- u& ~2 n! j2 ]: z    秦镇即秦渡镇,位于西安户县沣河西岸,这里曾是西周的京畿之地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盛产优质稻谷。用这里出产的稻谷磨浆制成的米面皮子,以色白光润、筋薄细软、柔韧爽口而著称。  
% U6 T2 P( G' F1 w( [  ~清代,秦镇街上就有许多家专营米皮的店铺,就其品质而言,较有名气的要数药王楼下的“皮铺子赵家”河城隍庙前的“秃雁娃皮子”了。改革开放后,秦镇涌现出了三四十家经营米皮的店家,家家生意红火,还出现了米皮培训中心,主要为外地培训米皮制作人才。  , Y  S" C- w/ m; Q) o7 a

9 t& i/ q8 m- {* a: I0 e' |- m    20世纪末,“皮铺子赵家”在其第三代传人、年以八旬的赵克宽老人的指导下,继承了老辈的经营特色,严格选择主料,所用调料考究,菜码儿要用水焯,食醋要兑水后使用,以免皮子断节,过往游客不但就地品尝秦镇皮子,且有用荷叶包装皮子带回去与家人共同分享。  & r' }1 `& k. Z) a

2 A' A4 i' e  }    典故 . F0 q- T2 b* H* g7 L
3 ]" A& G1 p8 I; l5 A+ M! }
    相传,秦始皇在位时,有一年关中大旱,沣河缺水,户县秦镇一带稻子干枯。百姓心急似火,官府还催逼纳贡大米,坑得大家无法,只好在田里挖井浇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长出了稻穗。可收割后,碾出的大米又小又干巴,根本没法向皇帝纳贡。大家正在发愁的时候,有个叫李十二的,用这种米碾成米面,蒸出了面皮,大家吃后,个个称奇。于是,李十二带着面皮,和纳贡的人来到咸阳。秦始皇见贡米又少又差,传旨问罪,李十二急忙跪奏道:“此米虽差,却能制出佳肴,今奉上面皮,望万岁御品。”秦始皇吃了面皮,其味甚美,颇感稀奇,这才赦了众人之罪,并让李十二天天蒸上几张面皮供他食用。
7 P  V$ d, r, \; X, Y9 C0 Q8 F) }2 U+ L
    后来,李十二在某一年的正月二十三去世。秦镇一带的人们为纪念他,在这天总要蒸些面皮。这种蒸面皮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了户县秦镇驰名的小吃。
. G& W/ C6 p: H& ]( S/ \4 \8 I. ~: r4 D) }, r
    特点 / n! m5 L/ u( e) z* q2 K8 D" `' X

0 ^1 L7 N* l  V# P/ ?    秦镇米皮用产于户县沣河西岸的稻谷制作,皮子质量上乘。调食时,配以绿的菜、油泼辣子、芝麻酱、芥末、蒜泥、酱油、香醋、味精等调料,吃起来酸、辣、筋、爽、凉,别有一番风味。
9 z7 s8 s8 h4 x& y7 m  r; w; Q- ^; k
  特点:色白、光润、皮薄、细软、柔韧,吃起来酸、辣、筋、爽、凉,别有一番风味。 秦镇薛昌利大米面皮子,历史久远,正宗祖传。秦镇大米面皮虽为秦代初创,但后经战乱,灾荒等原因,逐渐失传。清末,薛昌利祖父薛守信于宣统二年(公元 1910 年)正月二十三偶生想法,根据历史传说及资料记载用大米面试蒸凉皮,诚邀街坊邻居前来品尝,大家尝后觉得味美可口,大加赞扬。于是薛守信老人每天挑担沿街叫买,生意红火……  
& f9 _! ]9 `* P0 f0 C& R7 h) v6 T$ [( v; Y6 D+ f: k6 M
    制作方法
1 N2 Z" B% a6 o! v
' _, g% A* m9 ~$ n$ _    制作秦镇米皮,要掌握好淘米、蒸制、调味三个环节,其中蒸制、调味最为关键。具体地,先将大米淘洗干净,放凉水中浸泡一至两天,捞入石磨中,徐徐加水磨成米浆,加入精盐搅匀,用沸水烫开,再加凉水制成弄米浆,把干净湿布铺在笼上,摊上米浆约0.66厘米厚,抹平,上笼用旺火蒸约10分钟即熟,取出晾凉,每张抹上菜油少许摞起。食用时,用近1米长、20厘米宽、重约5千克的专用大铡刀。吃时按需要量分别调味,放入用开水焯过的绿豆芽、黄豆芽,配以味精、蒜泥、酱油、精盐,特别还有香醋和辣椒油。调制好的米皮,白中透红,红里透香,红艳艳,香喷喷,薄而细,筋而柔,软而嫩,爽而凉,非常美味。 ( i6 ]9 Y, O' L! x3 \1 K. V4 }7 J

" e5 _; q/ G" I, R1 W% |8 I    营养分析 & |7 x# z/ I3 c
& L+ l5 W$ |& z5 F1 L! }- S" S6 K
    精米中含有人体必需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与大豆相比赖氨酸、苏氨酸 等在稻谷中含量丰富。且各种氨基酸的比值接近人体的需要,常食之对身体又滋补作用。 / }% K; S$ c' d

- @% M- i: [/ d* U2 U% q6 M    豆芽在生芽的过程中,经过水解作用,使豆中的植酸降解,使更多的钙、磷、铁等无机盐释放出来,增加了无机盐的吸收利用 率。生芽过程中维生素变化较大,如胡萝卜素增加2-3倍,硫胺素增加2-4倍,维生素C从零增至每100g豆芽含4-8mg。生芽 过程中使胰蛋白酶抑制素、棉子糖、鼠李糖等不利人体吸收的物质被除去,提高了蛋白质的利用率。 6 N9 Y2 S3 I0 p

2 s3 I1 j* f' j, R7 }    黄瓜富含蛋白质、钙、磷、铁、钾、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及盐酸等营养素。除此之外黄瓜中所含的丙醇二酸,有抑制糖类物质在体内转化为脂肪的作用,因而肥胖症、高血脂症、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常吃黄瓜既可以减肥、降血脂 、降血压、又可使体形健美、身体康复。
发表于 2010-1-25 20: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凉皮看着就香,啥时吃一次?{:4_84:}

185

主题

780

帖子

58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5813

优秀版主靓妹or帅哥灌水天才幽默大师新人进步奖论坛元老小有名气知名人士 著名写手职业作家知名作家论坛精英论坛长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20:4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化羊庙 5 c9 x6 {9 `) }! J7 V: W) W" r/ I
* F; W% t5 ]. }* A5 e, I
提问 添加摘要
9 G& e" l. U0 `$ J
" J- w) K! e, S! N ) E9 `0 o# o3 S* x: c# r
! m2 i* n3 {0 I/ W& G
化羊庙
6 D8 J& q3 w* G1 q8 c6 \& L地处西安市户县东南13公里的化羊峪口,原有面积约30公顷。东有鸡头山,西有牛首山,南靠秦岭重峦,北面百里秦川。依山傍水,林木森森。建筑完整,错落有致。古有“吾户山水之胜,兹地为最”之称。
9 ~5 S  R6 [% J4 U  D. B$ ]# \; n( M+ x2 H" ?
  化羊庙,因位于化羊峪口而得名。又称化羊宫、华阳观、东岳庙、天齐庙、泰岳行祠。相传建于宋代。据考核庙由明宣德元年(1426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曾先后七次重修。原有庙宇130余间,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古建筑群。
, k% f+ h/ E% k6 `& h
+ S" Q' Y5 `; T  东岳献殿,是省内保存元代建筑的稀有之物,面5间6殿,单檐式民殿顶,进深6米,明间宽4米,次间宽2.8米。建筑面积107平方米,属厅堂构架,整个建筑1988年修葺一新。另有金刚殿、戏楼、头天门、二天门、菩萨殿、东岳殿等,庄严古朴,结构严谨。正殿前院存有石碑一通,碑高2.37米,上部蒙文,下部汉文。另有《重修古迹东岳庙记碑》一通,系明景泰三年立。《化羊峪补修东岳庙记》碑一通。
) t8 Z8 E9 Z: a
" l4 I, |/ W/ ~; B  化羊庙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修复了东岳正殿和一些建筑。现有殿宇达49间。; S% k4 t/ v& G/ Q% l

4 ]) o1 l# Q% \/ k' F7 |" H( l  化羊庙会,古今历经不衰。每年正月二十日、六月初十日起,两次定期举行,每次10天左右。高峰期每天达万人以上。从化羊路到东岳殿几里内。商贸交易生意兴隆。会期,还有秦腔戏班,演唱数天。有时还有眉户、曲子、自乐班,通霄不停,为庙会增添乐趣。
, i0 K+ O4 x! s; E4 ?
6 B! W2 t# f  W  p8 e9 x1 m" f  化羊庙距西安45公里,汽车可通至峪口庙前。化羊庙自古以来,不但是京都长安附近有名的庙宇之一,而且也尝于其内设学馆,教授生徒。来到化羊庙,看到了“万岁牌”,听到了“劈蟒石的传说”,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了青少年时期曾在这里接受库序之教的杨砺。, c# m: v, [+ _" ~' b" @' O3 H3 _/ q

) J( J! P) y) X. c3 r/ B" i" D0 j2 C  杨砺死后葬于庞光镇杨家堡北约300米处,墓圆形,东西直径18.3米,南北直径21.5米,高4.9米。墓前石碑:“宋进士杨砺墓”,为清高宗乾隆时,陕西巡抚毕沅所书,知户县事汪以诚立石。
6 J- S2 Z1 u- V. m# B2 p5 d# \* S) i7 ?
  当你在游览化羊庙、金峰寺之后,莫忘去谒拜“关中第一状元”杨砺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