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惊传中国新预警直升机曝光:法国暗中帮忙!韩国军事网站《韩国军事防务网》2012年8月16日发表文章,对中国最新曝光的国产舰载预警直升机实物及中国航母日后的发展动向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中国新型国产舰载预警直升机上体现的浓重法国技术色彩,或预示中国在初步具备建造大型航母技术之后,将转向借鉴法国技术建造西式航母。尽管法国“戴高乐”号航母并非十分成功的设计,但日后的中国大型航母或将较多参照该型航母的技术。同样受制于“戴高乐”号航母的教训,中国或不会在短期内建造核动力航母。
9 f- A2 Q0 p) j+ T8 _ 首先,新型预警直升机或预示中国将开始借鉴法国航母技术。
# e' `" {. D# P( Y- k) h+ U! J4 ? 随着中国航母计划的稳步快速推进,日后,中国航母将配备何种预警机就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尽管之前中国的军事网站上曾爆出类似美制“鹰眼”的固定翼舰载预警机,但通过对其进行的技术解读来看,这类预警机即使最终研发成功,也不会装备中国早期航母。有鉴于此,关于中国将采购俄制卡-31舰载预警直升机的说法一直广受关注,且近期的报道显示,中国订购的6架卡-31已经交货。但奇怪的是,在历次曝光的“瓦良格”号航母的试航图片中,其搭载的舰载机模型里不仅没有卡-31直升机,而且竟出现了中国借鉴法国技术,在直-8直升机的基础上自行研制的舰载预警直升机。有鉴于此,即使中国真的采购了俄制卡-31舰载预警直升机,多半也是出于技术对比的需要,借助法国技术自行制造的直-8舰载直升机才是中国最终的选择。而此时法国技术的大量出现或预示,中国或将在基本具备舰载大型航母技术的情况下,转向学习较之俄制航母层次更高的法制航母技术。, H7 Q9 A/ q3 p3 K
其次,中国或参照法国“戴高乐”号航母建造大、中型航母。/ p* ?) E! K1 `' w8 d/ Z& e
任何一款成功装备的出现与发展,都是与现实需求紧密结合的,对中国航母同样是这样。从印度积极发展中型航母的行动来看,在亚太海域,只要不发生大的海上冲突,中型航母已经足以起到对周边国家进行有效威慑,同时具备进行中低烈度的海上对抗的能力。尽管中国面对的韩日与美国驻亚太力量比印度的假想敌现实也强大得多,但中国不会在短期内与这些国家走向全面对抗,装备一定数量的中型航母就已可满足需要了。面的这种需求,中国可借鉴“戴高乐”号航母设计一款整体类似但排水量稍大的常规动力航母(满载排水量5万吨,舰载机数量为40架左右,搭载固定翼舰载预警机,具备连续执行15天中低烈度军事行动的能力),分两批共建造4艘,2艘部署在东海方向应对韩日,1艘部署台湾海峡威慑台湾,1艘部署南海威慑东南亚各国,从而使中国具备对本国领海基本的全范围控制能力。 y. n9 W& w& @6 ~# A
如果中国装备了4艘中型航母,加上“瓦良格”号,中国将具备常备2个航母战斗群的能力,从综合实力来讲,中国在这一阶段具备的航母战力已经超过了任何时期的苏联海军。而对于以航母立国的美国而言,中国航母的告诉发展无疑极大撼动了美国在世界上的航母优势。有鉴于此,美国必将在亚太地区部署更多的大型航母。此时,中国不仅出于对抗美国,同时也为了保护自己在世界上日益庞大的国力利益,也必须发展大型航母。有鉴于此,中国或在法国“戴高乐”号航母的基础上进行结构优化与放大,设计并建造排水量类似美制“小鹰”级的常规大型航母(满载排水量8万至9万吨,舰载机数量75至85架,具备连续执行16天高烈度军事行动的能力)。建造规模为2至3艘,以1艘大型航母搭配1至2艘中型航母的方式,部署在周边国家与美国的攻势方向,或进行类似叙利亚内乱爆发后,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开赴地中海进行的那种威慑性远洋巡航。 3 G" H' e2 q1 ?# w5 h7 U: h4 u
直-8预警型直升机在后门外安装了一种条形阵列雷达。根据照片中所设置的位置,一些分析专家认为,该机可能和法国陆军航空兵以现役的超美洲豹MK-II通用直升机为平台改装的“地平线”(Horizon)机载预警系统相似。“地平线”机载的系统是汤姆逊-CSF公司研制的战场对空观察雷达(LCTAR),雷达天线装在外观如平衡木的充气天线罩内,天线罩由经过特殊处理的防水纤维蒙皮制成。雷达天线罩位于直升机后舱下的旋转支架上,在起飞和着陆时,天线罩向上收回,收藏在后机身和尾桨连接处。在预警过程中,长达3。5米的天线罩则纵向展开。天线罩从存放位置旋转到工作位置至开机只需14秒,天线可进行稳定的俯仰和滚动运动,可做圆周扫描。
5 |5 s6 I1 ~3 h4 W& v 第三,中国或将吸取“戴高乐”号航母教训暂不建造核航母。
2 ?0 |& T# m' J 在提及世界各国的航母发展历程时,一般观点总认为美俄两国代表了世界航母发展的两种不同风格与最高水平。就风格而言,俄罗斯确实独树一帜,但就技术水平而言,真正在世界上处于第一梯队的确实美法两国。通过建造“克里蒙梭”级航母,法国成为继美英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在航母上常规起降固定翼舰载机能力的国家。而“戴高乐”号航母的诞生,则以其核动力装置使法国牢牢坐稳世界第二大航母大国的宝座。但祸福相倚,正是“戴高乐”号航母的核动力装置使这艘本来设计精良的航母,一直被视作并不完善的装备。而由此产生的教训也或将使中国在可预见的时期,不会建造任何规模的核动力航母。
9 p$ W$ c: s4 l" i- r6 Y 按照美国发展核动力航母的经验来看,核动力装置主要赋予了航母超远的续航能力,以及执行更高端作战任务的能力。但从对航母这种装备的实际需求来看,必须同时具备大量的远洋作战或部署任务,以及较强的核动力装置的研发与生产能力,装备核动力航母才是合适的选择。但对法国而言,其在发展“戴高乐”号航母时,早已不是那个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可与日不落帝国分庭抗礼的庞大帝国。其海军战力很难影响地中海以外的区域。因此,其为“戴高乐”号航母装备核动力装置,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塑造“欧洲老大”的形象。而就法国的核动力装置技术水平而言,尽管其之前研发了多款核动力装置,但均仅装备于潜艇,并无一款共水面舰艇装备的高性能核动力装置。最终不得不在“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K-15核动力装置的基础上,为“戴高乐”号航母考法动力装置。而以上法国在需求与技术方面的迷失,正是造成“戴高乐”号航母尴尬现状的根本因素。; n e3 n; u) o7 s4 Z, w+ y
中国在航母动力装置与需求方面,与法国较为类似。与法国相比,中国的核动力装置技术基础更为薄弱,除了研发了有限的几型潜艇用核动力装置之外,同样未研发过装备水面舰艇的核动力装置。且中国较低的研发水平与较少的装备数量,也是核动力装置的可靠性存在很大不足(这方面的教训从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核潜艇发展中可见一斑)。同时,尽管中国日后必将发展成为类似美国的全球性海上大国,但在可预见的时期,至少在中国发展国产航母的初期,中国是不需要在本国领海之外的海域进行涉及航母的大型海上军事部署的。且通过美国常规动力航母在两次伊拉克战争中不输核动力航母的优异表现来看,在掌握充足海外不及能力的情况下,常规动力航母能够满足类似伊拉克战争的局部战争的作战需求,这对于中国而言,无疑已经足够了。作为比法国更理智,具有更大全球报复的国家,中国显然会以更谨慎的态度发展航母,不会重蹈法国人的覆辙。
, ]! ?$ C0 i0 P! l) S) y1 l' Y3 Y# h/ |* Q$ F+ G. Z)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