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十年代,我还在小学读书。那时候村里很穷,没有电,山乡晚的生活极为简单,匮乏。茶余饭后,人们走街坊串邻居,女人们待在家中涮洗碗筷,纳纳鞋,孩子们则就跳跳房,打打梭,或者写写作业,生活极为平淡。
4 F: n; r" h0 f9 m# O当然,山村晚也有闹之时,县乡每月会给村里派一场电影,此外,有名的富户人家,遇红白喜事,也会不惜本招待乡亲们一场。这样一场电影便是山乡最高级别的文化大餐了。3 U, R2 J9 ~# [
只要得到放电影的消息,孩子们像过年一样地兴奋。
* s: N3 I( s; a/ N; ^ 下午放了学,背着书包急急忙忙往家赶。不管是十里八里的路都要跑去看。看完电影回到家时,往往已经到了深了,又累又饿,困得连眼睛都睁不开。如果家里的饭还没做好,就随便拿点干粮,边往里塞边拎条小板凳跑出了家门,不顾大人“吃了饭再去”的劝告了。为了站到比较好的位置,我们在学校的时候就在几个比较要好的伙伴之间分工,谁早去,占几个位置;而后去的就要给早去的人带些吃食作为条件。2 k g1 Q8 K7 I# J9 @7 s, T
要放电影了,天一黑,各家各户便倾巢而出,女老少,携凳带椅,都急急地往村子中心赶去,山村里人声鼎沸,闹非凡。/ e# Q: u, d( \* H7 x- B
放映的一般都是映革命题材和农村生活的故事片,如《闪闪红星》、《甘岭》、《南征北战》、《红雨》、《地雷战》、《地道战》、《青松岭》……电影开始了,人们静下来了,都看得津津有味。放映机“得得”有声,放射出来的光线被五彩斑斓地投影在银幕。) v5 d; X, e! t' U
电影放完,人群渐散,随着银幕出现再见两字,露天电影院那是一片喧嚣。大人呼唤小孩的声音是此起彼伏,手电筒掠过天空射出无数的光柱。一会儿,人群向四面八方散去,乡间小道便出现手电筒集中或零散的光影在移动,在愈来愈远地消散。) |5 v F* |: e: y
露天电影,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