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任之 于 2013-5-26 08:05 编辑
拍好家庭照片并不难,但如果从一开始就无视一些简单的经验法则,你的拍摄就很容易误入歧途。这部分会涉及一些常见的错误,这些错误其实都很容易避免,但如果不加以克服,就会毁了一张照片。
- J+ u1 U+ Z; U, G
$ [- I# Q% B2 m* E% F要给一张好的家庭照片下定义很难,因为照片中是你的亲朋好友,个人的见解会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但可以肯定的是,任何一张好照片都离不开纯熟的技巧。除此之外,作品的好坏与否主要还取决于拍摄者与被拍摄者的情绪交流,活力四射的照片往往都能使你感受到真情的流露。注意对细节的处理,遵循一些基本规则,你很快就能拍摄出更具水准的照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些拍摄中常见的错误。
( A, B I! ~6 n S& U. D2 F9 T
% ~5 G# M4 s5 m& E9 O6 v一.取景不当
# }' e3 ?& U5 {* z' l3 d# V3 f5 C: s/ H& {6 a6 V; q
许多拍摄者在取景时容易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对被摄者的手、脚和头部处理不当。这通常是由于拍摄过于仓促而忽略了构图的细节。当你按压快门键过于用力,镜头会随机身下倾,从而导致照片中被摄者的头顶部分缺失;当你呼吸力度过大,就会给相机造成轻微的抖动,影响成像质量。手持相机拍摄往往会造成一些取景误差。当然,选错了镜头或焦距也会造成同样的问题。
2 I+ z" m: t1 U6 x1 V3 E) T! |二.组合不当
7 }; M' }" q+ B+ B" h0 n. x/ S! p8 J x
很多家庭照看起来不舒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被摄者的位置处理不当,特别是人数众多的时候。每个人的体形肯定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拍摄者对他们的位置做出相应合理的安排。通常让孩子位于前列是没错的,但如果孩子的体形又高又大,还将他们安排在前面就会挡住其他家庭成员。而通常人数众多时,大家都可以随意而站,所以应尽量确保有足够的空间使每个人都被拍摄到,这样就用不着刻意去处理被摄者的位置问题。
8 t4 |1 A1 V8 X. E9 y2 }3 v
4 s# D5 V. }- X. M. f/ C7 p- V% z @3 O+ G; j; `0 p5 M
三.表情不到位' A J2 L2 t/ @, E f$ G0 r% ]
' d4 p/ |% Q7 f$ j6 R4 l, |% g2 Q# g拍摄家庭照时,怎样把被摄者组织好是个关键,而要作出合理安排并知道何时拍摄就是一门学问了,这需要你在实践中不断去摸索和总结。有时拍摄过程拖得太长,孩子就会失去兴趣,甚至又哭又闹,眼睛也会转向别处。而你若把注意力全放在孩子身上,其他人又会兴致索然不在状态。
4 X% s& U+ l8 d3 U3 b E: F, i; d' U4 j1 R. |
( L! E' J& b5 T! R
四.构图欠佳
+ m3 p8 ]: |- y6 z5 z7 c* G3 U/ D
构图一般讲究平衡感与和谐性。通常那些结构糟糕、主体混乱的照片都让人感觉画面失去平衡,仿佛有一边倒的倾向。
9 p2 ~# T/ l8 [- X; {. w
: F+ ^6 o! u, Z, ~2 I在拍摄集体照时,你应该先考虑谁是中心人物,然后以此人为中心安排其他人的位置。否则,不仅画面整体看上去会失衡,而且视觉效果也会大打折扣。5 L& _: `3 T% @! n# X/ H
1 l! b& _* u% M" S' Q0 p同样,如果画面中一侧的人数明显多于另一侧,照片同样会有失衡感。如果背景处理不当,把建筑物也纳入了取景框,那简洁的构图原则也会随着画面失衡而遭到破坏。
% a" _' u+ I8 c, V& a' j# Q3 R6 h
构图欠佳的另一个问题是使主体留白过多,特别当他们处于画面中心直视镜头时,这样的照片就失去了人像照应有的效果。7 _" X# [5 s$ W a7 R
0 E& h- G5 l0 I' D6 B9 R/ O
五.背景混乱
+ V! F4 G' I& `1 Z) n( k
% L- l1 Q$ k; O8 X8 D8 `背景是照片的重要构图元素,但往往被一些无经验的新手所忽略。一些细节,如建筑物的排水管道或是某位路人的脑袋就足以毁掉一张佳作。另外,在室内拍摄时,常常会找一些植物或家具做背景,而这时人物头顶的折射光就会使画面出现眩光。解决方法是避开这些光源,或是将它们进行遮挡,所以事先应仔细观察拍摄现场的光照条件。
% r* d8 k% _; e2 H' ^
; }: M4 v0 s. p- T
# o$ X% j% z- Q六.闪光过度2 @+ @4 N5 s6 B
3 w5 `5 v) B& }. B( J' e闪光过度也是一个易犯的错误,在许多情况下都有可能导致闪光过度。最常见的就是将光圈开得过大,造成图像曝光过度。在摄影数码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任何过曝严重的照片都是不具备打印价值的,就算你以Raw文件格式进行拍摄,也只能在电脑上通过后期处理进行纠正。
6 U! @& H" ]! i1 n2 K6 F- r" ?
1 }# ^7 C& e" P5 {4 s( R: v造成过曝的第二个原因也可能在于闪光灯本身,比如闪光时相机离被摄主体太近。这种过曝情况通常在便携式相机上出现得较多,而单反相机有着更复杂的测光系统来进行智能纠正。3 n, f- P' E: D3 B+ Q; T
' k& \+ |: R& S体积较小的外置闪光灯(也就是“快闪”)通过取景框上方的热靴与相机连接。使用外置闪光灯。所以出现过曝的原因通常是人为设置不当,而不是闪光灯本身的问题。4 k, t- Y$ Y! s" n) Q; R) b
9 ^# x4 B& G, l
即使是专业的影棚闪光灯,若输出功率太高也会造成过曝。在指定的功率设置下采用过大光圈会造成同样的结果。
$ H/ x% N) W4 |# O& `2 W/ [8 s0 m! q# t3 L5 l% s# K+ ~
如果被摄主体处于光线不足的室内或者夜间的户外,这时闪光灯的功率不足或主体离相机太远都有可能造成曝光不准确。
+ z* }: N* H5 X: G# ^0 s, _3 Q5 P) I0 C0 A
在使用专业影棚闪光灯时,若把功率设置得过低,会使曝光不足。同样的情况也会发生在你把光圈开得过小的时候。! R7 c/ V: j6 O6 \% g& g3 C- h8 E U
% a! j+ i0 P, z0 `* w( h
闪光灯工作异常也是一个常见问题,有可能因为回电速度太慢,也可能由于外置闪光灯同步线接触不良或者损坏造成的。如果是靠红外线连接的闪光灯,问题则可能出在红外电波发射不足而导致闪光失败。. D0 d/ R/ } Y
& i/ R+ [8 }; A+ ?* o9 U
& g& T. x+ N: h/ n0 U0 X$ |
七.照相机抖动
8 Y/ h- N! ?" [1 N$ K4 s) z/ B, O6 V: _8 t7 a( }/ N
只有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才能做到长时间手持相机拍摄,且避免相机抖动产生的不利影响。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你需要设置更高的快门速度来保证照片的锐度。在一次摄影作品展的评比过程中,我发现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即使是轻微的相机抖动也会造成不易觉察的重影,特别是在使用闪光灯加慢速快门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所谓的鬼影效果。* J7 I0 W/ I4 N: @) t+ w3 `' ^
) T" H5 d% W- s8 Q5 B
若快门速度较低,手持相机拍摄通常就会发生抖动。所以在没有准备三脚架的情况下,不要冒险去设置较低的快门速度,因为照片被打印得越大,这种模糊重影就会越明显。同样,你使用的镜头焦距越长,相机抖动的可能性就越大。那是因为长焦镜头的重量使手持相机的拍摄容易发生抖动,同时长焦距更会放大相机抖动造成的模糊影像。
; \* \6 B M( e* v1 E' x, Q5 S7 _* C, Y# _9 a" E
- U, U) V. V4 B
八.镜头选择有误
1 O) I! G5 G9 i& m4 [3 t; c4 X- f; E# R
使用广角镜头时,如果焦距过短或物距过近,都会造成主体形象扭曲。主体看上去会比实际情况要胖,甚至比例失调。1 r1 B3 c( L. R$ T
1 \; L; B7 z0 w- Y; p长焦镜头就不容许你和被摄体过于靠近,因为你必须与他们保持一段距离进行拍摄。特别是人多的时候,你得保证每个人都能被摄入取景框。0 R0 A. s9 w! y
' q, _7 a1 T6 O一般来说,长焦镜头适合拍摄人像,当然,能捕捉到你想要的效果的才是最合适的镜头。" X8 D) J `/ r1 t' l& V
九.错误用光
( O6 j0 W0 p3 u: V8 t7 W/ ]! H _5 }6 H4 R* U. p
得当的用光能成就一幅好照片,而错误用光则会适得其反。错误用光的情况很多,光线条件有时会对拍摄不利,有时对摄影师的能力和相机性能却是一种挑战。比如当主体背景光线过强,或者你把一部专业相机的曝光功能调成了自动挡,都有可能造成曝光不足。此外,太阳光直射镜头会在焦平面上投射出彩色的多边形光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眩光,这种情况下就会有损照片的反差和锐度。* R3 w6 ?! m' j) N
2 {) _* z/ L) f' P在晴天拍摄人像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直射的太阳光会造成令人不舒服的强烈反差,并且使被摄者面部表情不自然。在树阴下会有更柔和的光线,但如果将被摄者完全置于树阴下,会因反差太小而使人物轮廓比较模糊。3 [- a% {- l$ D l$ t
?( W8 ^7 w: a$ P3 ^% K' o, ]
通常,傍晚的光线呈暖色调,而中午的色调则偏冷,所以你应该学会判断色调。同时,画面色调也受到来自物体的反射或者散射的影响,比如,光线投射在绿叶上就会散射出微绿的色调。
& n0 v0 F1 S3 C% n1 F/ T8 u' W- s" S& G# r( z
在当前数码相机的自动曝光模式下,错误曝光是个通病。倒不能完全归咎于相机,而是在自动模式下,你所能做的手动设置很有限,因而一遇到极端的光线条件,这种自动化模式就会造成曝光不当。
: X& y6 u: x5 \3 O, x% z: A: t- Z) E) x/ U& y% P- u+ q7 U
当被摄者被强光照射时,光比增大,高光部分会更亮,而阴影部分会更暗。在这种情况下,测光系统难以正确测光,造成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使得照片过曝部分一片死白、反差过大,而曝光不足部分则会损失部分细节。
: @* n. d: s' z4 l/ Q; A" w8 N8 o" ]" t/ ^2 d
+ H V" c" q# P1 g% H/ x十.对焦不准
# @! @5 ]2 C% Y$ i! n6 i
+ }8 j/ I; j! d( y: {现在我们越来越依赖于相机或镜头的自动对焦功能,它比手动对焦更简单也更迅捷,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比我们目测对焦也更准确。然而,了解你相机的对焦能力并且有创意地挖掘一些对焦技巧也是很有必要的,最起码你得保证拍摄主体对焦准确。/ f$ ]# r; L8 Y
, A. r; L% o& z/ q# z5 C# K4 |
在光线不足或当被摄者不处于画面中心时,相机的自动对焦功能会将焦点锁定在背景或前景而不是拍摄主体上。了解相机的自动对焦系统固然很重要,但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手动对焦才能解决问题。此外,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景深来达到主体清晰的目的,这样可以保证从背景到前景的范围内都成像清晰。- s. e% g3 O' y3 o" w# R
0 N% v+ [2 v/ U
+ ^6 X( A; n" J4 \3 ^( E) ^" T
! J; w* N6 C3 d, Y: C2 n5 C f! c8 g" d" s
; y/ F% ?* y7 X! g0 j% K5 ?
) W) t6 P! n. h: `3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