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8-29 23: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田田法典答复内容:7 ^; c; R; a& p3 \$ L2 J
+ V, P/ ^$ D( ~0 j; \: G
我们现在一步步分析此案:犯罪主体:1、李三,18岁,有职业,属于完全应负刑事责任的人,犯罪主体适格。2.犯罪动机:从本案中可明显看出,李三是想取得他人的财物。3.行为方式:李三选择了正在骑自行车回家的王女士为下手目标,毛巾扔进王所骑自行车的后轮使其停车,王下车撕取毛巾时,被告人李三抓起王女挂在自行车头的手提包就跑。* P3 j3 i8 s0 t0 w9 }& o/ g1 k8 M0 C
4 j* F( i* N* k# t z( c7 m
解答本论坛网友问定盗窃罪对不对?答复:定抢劫还是定盗窃,取决于行为人李三是否公然取财。如果是公然的,那就是“劫”,应定为抢劫罪。如果是秘密的,那就是“窃”,应认定为盗窃罪。“秘密取财"包括两种情况:被害人失去知觉或者没有知觉。本案中,被害人王女士连喊抓贼,说明其已经知觉自己的财物不见了。所以不能定盗窃罪这就是原因。在盗窃罪中,行为人也会使用一些欺骗手段,但其目的不是让行为人自愿交出财物,而是分散行为人的注意力,以方便窃取或者采取调包的手法盗窃,使其秘密窃取的行为不被当场发现。本案中受害人当场发现自己的财物丢失,故不构成盗窃罪。
0 w7 M& |0 Q; B8 ~ S# t+ T
% Y. k: g8 S% ?7 J7 Q解答本论坛网友问定抢劫罪对不对?; o" Z/ w, m( w+ T" f1 ]
首先简单陈述一下抢劫罪的行为结构概说,行为人运用强制的方法,使被害人处于不能抵抗的状态,行为人利用此种状况来进行持有的破坏,建立新的持有关系。本案中,张三并没有使受害人王女士处于不能抵抗的状态,所以抢劫罪的构成要件不成立,不构成抢劫罪。其次,李三身上带着刀,但是并没有拿出来使用,不构成依照刑法第267条第2款的规定,携带凶器抢夺公私财物的,应认定为抢劫罪。原因是:解读法条,要理解立法者的立法目的,立法者真正的意思是禁止犯罪嫌疑人使用凶器抢夺,避免增加社会危害性和降低受害人人身危险性,而李三只是藏了刀并没有公然拿出使用,并不侵害立法者所要维护的法益。
7 T0 I; x5 B9 S+ F; n& J1 A6 [0 P5 T6 C) }7 Q1 @# Q' K
本案应定抢夺罪。网友可能要问我,为什么不定抢劫罪?1 l }3 b o8 H$ I% z
抢劫罪中的暴力必须针对人实施,抢夺罪是对物的暴力。本案中,张三的暴力行为是对物,把毛巾扔到车子后轮,并没有用东西把人从车子下击打下来,使其停车。; I8 h+ D& D2 \
% V1 ` [( |* E6 J, e+ [
/ r* b+ z0 n O6 G
' h: I5 a1 C: K7 B) U( Q故,本案张三应定抢夺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