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信息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森林防火
查看: 2060|回复: 0

新疆劫机细节:暴徒叫喊被维族警察听懂泄意图

[复制链接]

301

主题

1055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841

靓妹or帅哥灌水天才幽默大师新人进步奖论坛元老小有名气知名人士 著名写手职业作家知名作家论坛精英著名精英论坛长老一代水王发帖明星爱心大使热心版主论坛名人灌水天王

发表于 2012-7-3 14: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疆劫机细节:暴徒叫喊被维族警察听懂泄意图2 F% r% @$ d0 g$ S2 W2 k/ o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2日 15:14  环球时报
4 S6 E2 ^1 [+ M恐怖分子劫持未遂的ERJ-190客机
3 \8 Z1 _0 x- f, h% C" H- a  原题:探访和田恐怖劫机事件真相* U( ]1 y. V9 C

" d/ q$ E8 e( |0 \0 m) Q  维汉警民联手制服暴徒 敌对势力胡说机上斗殴( C3 v* T" M; ?6 b# W

" g, O3 g2 R' R' X: ^- Z  【环球时报赴新疆特派记者 邱永峥 ●环球时报记者 王 渠】“这并不是简单的劫机案,这些恐怖分子是想制造一起机毁人亡的惨剧。”对于6月29日发生于新疆和田的劫机阴谋,一名负责处置这起事件的现场指挥员6月30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斩钉截铁地说。在GS7554航班上的乘客和机务人员奋不顾身,共同粉碎6名暴徒企图制造的恐怖事件后,一些境外媒体和敌对势力将这起事件说成是“维汉民众之间的斗殴”,“中国当局会利用此事件对维族进行镇压”。国内网络上也有一些不明真相的传言和谣言。《环球时报》记者近两天来对GS7554航班上的乘客、事件现场处置指挥员、新疆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深入采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闻办公室发言人侯汉敏告诉记者:“在恐怖暴力面前,不分民族,不论职业,奋不顾身的集体抗争让恐怖势力无容身之地。这也是为什么这次偶发事件影响不了新疆建设发展大局的根本所在。”
( K/ Q& a% {/ U! l* @5 I- ~
3 Q& a$ {$ U0 d- g' V  制服暴徒的警察中有维有汉: o2 U. b  s5 N1 [
: L5 w8 F+ ~5 s1 {
  “劫机了!”6月29日,从新疆和田飞往乌鲁木齐的天津航空公司(微博)GS7554航班起飞仅6分钟,头等舱乘客刘会军的这声高喊打破了机上的平静。刘会军的座位紧挨着驾驶舱门。当时,坐在经济舱第6至第8排的3名乘客突然站起来,其中一名“残疾人”将手中的金属组合拐杖拧成几截,丢给同伙和在机舱中部就坐的另外3人,他们用民族语言高声呼喊,直冲驾驶舱门。“他们是想用金属棒撬开驾驶舱门。”负责处置这起事件的一位指挥员6月30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由于事发突然,机舱内乘务员、空警和乘客们都没有反应过来,所以刘会军这声喊一下子惊醒了大伙,真是立大功了。他接着还打掉了暴徒手中试图点着的爆燃物。”不过,刘会军也因此遭到了暴徒们的袭击,头部受重创。
. E1 e6 C' A. g7 F/ [2 A
2 `4 Y. }: l3 L; \/ k  暴徒们撬不开驾驶舱门,就一边挥舞金属棒对着机舱内的乘客和设备乱砸,一边摸出“遥控器”式的东西,并要机舱中部的同伙丢火柴和打火机过来!这时反应过来的便衣空警和一些乘客也上前与暴徒搏斗。“搏斗非常激烈,连机舱的顶棚都有损坏!”最早在微博上发出飞机遭劫持的网友“骆驼”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转述了他的好友、航班上奋起反抗的一名乘客惊心动魄的经历:“我这个20多年的同学兼好友,以前从来没有打过架,但这次也上了,因为当时他的想法就一个:横竖都是死,拼了或许还能活!”) Q) a9 f. a. C8 k& o) r
, }2 x  m: y: L. @+ c
  “除了机上的空警、乘务员和乘客,因公到乌鲁木齐出差的洛浦县4名警察和和田2名警察对制服暴徒起了很大作用。”现场处置指挥员告诉记者,这6名警察中,除一两人是汉族外,其余全是维吾尔族干警。该指挥员还提到一个细节,即正是这些维族警察听明白了暴徒们叫喊中所透露出的意图,这为制服恐怖嫌犯们起了重要的作用。
4 Y! m- O) n& E8 x& B! \9 V: Q+ x! H! W- k+ v' t
  “暴徒是想制造机毁人亡惨剧”
5 f' _4 D6 g! W( e) o, ~$ D) Q; C3 j2 |# n# o
  在劫机事件发生后,和田公安机关在初步审查后于6月29日晚迅速公布了6名劫机者的身份。现场处置的指挥员向《环球时报》证实,这6名暴徒分别来自喀什地区的巴楚、莎车和叶城,年龄最小的1992年出生,最大的是1976年出生。4 Y/ h9 R/ w3 j/ g2 I! q1 P
0 J2 |; v* h" q( `0 p% f7 x
  “他们就是想制造机毁人亡的惨剧,而不是把航班劫持到哪里去。”这位现场指挥员对记者说:“他们中一个人假扮残疾人,因此得以拄着拐杖通过了安检。”6名暴徒这次带上飞机的不仅是“一根拐杖”,亲历事件的乘客表示,暴徒们持有“雷管”类物品和引火物。现场指挥员对记者说:“除了金属拐杖外,嫌犯还有火柴、打火机等,最可怕的是6枚爆燃物,现在正在进一步调查是制式雷管还是自制爆炸物。”这名指挥员坦言:“幸运的是,这些爆燃物引燃时间较长,而乘客和公安保卫人员反应迅速,敢于拼命,所以才没有引发不堪设想的后果。”
6 G+ n) I2 Q) N8 ?8 Y: T" j0 f, {( Y) K/ f. {2 l7 N/ s" A. T. Y/ k$ W
  能够显示这6名暴徒想制造机毁人亡企图的还有一个事实:那就是当暴徒们发现无法冲进驾驶舱,引燃爆燃物企图也失败并遭集体制服后,他们居然选择了自残。不过,在新疆相关部门及时公布此案的初步信息后,一些境外媒体出现“遇到劫机,国际通行规则是不反抗”,甚至以此来质疑这起事件的真实性。对此,这名指挥员称:“面对如此丧心病狂的暴徒,我们还有其他选择吗?考虑到如此特殊的情况,国际上处置劫机的基本做法不适用。”实际上,恐怖分子在新疆曾数次阴谋破坏袭击航空器:2008年3月,一名嫌犯将“爆炸破坏装置”带上飞机被乘客和机组乘员发现;2011年新疆首届亚欧博览会前,新疆破获了企图携破坏性工具上飞机的案件。4 w' h* q/ W5 u2 _; z

0 E: f$ I4 v8 g  当然,嫌犯们的拐杖、爆燃物和火柴、打火机是如何带上航班的,这对于航空安全管理部门来说是一个正在调查的严峻问题。“调查正在进行之中,是失职还是其他原因,还没有结论。”一名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率承认。此外,对这6名恐怖嫌疑犯的背景和幕后的势力也在调查之中。
# X3 b) h* M# j1 k6 M3 Q; w
9 p: O  h% R2 E, D0 g+ a7 @1 }  杂音掩盖不了真相0 K3 M+ M1 v8 a5 m+ E

& B3 S$ a9 f, x& |! Q  “我们公开真实情况的速度,要跟互联网时代的不负责或者别有用心的杂音赛跑。”不论是负责发布官方声音的侯汉敏,还是负责现场处置的强力机构官员,他们都对记者感慨说,要想赢得这场反恐的斗争,不仅要迅速制服恐怖嫌犯,还必须尽快公布真相,公布的越快、越详细,杂音就会越小。, Q1 K1 q; k5 f0 q. q

  S: v3 g- z! \/ ~) i  就像以前一些涉及中国的恐怖案件一样,一些外媒往往片面强调支持这些行动的境外势力的说法。法新社6月30日引述“世维会”发言人的话说:“维族人认定有人劫持飞机事件是谎言。”此前一天,此人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则称,“这是因为航班上的汉族与维族乘客抢座位引发的斗殴。”《印度斯坦时报》也引述“世维会”的话称,“事件发生在7 5事件三周年‘敏感日’到来之前,所以和田地区的‘气氛紧张’。 中国当局会利用此事件对当地人进行镇压。”这些声音甚至使国内网络上也带出一些不明真相的传言和谣言。
9 K/ Q9 U8 K0 O. f; U' s4 X, C) c1 E9 V; C6 Y5 A3 c. I, x1 Y) _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问题专家李伟7月1日对《环球时报》表示,遇到劫机事件要不要反抗,现在国际上还没有统一规定。“9 11”事件以前,各国航空安全条例规定,如果遇到暴力劫机事件,机上人员尽量不要反抗,以免造成机毁人亡的事件。但“9 11”事件后,恐怖分子劫机本身是为了制造机毁人亡的惨剧,甚至企图把被劫飞机当作武器,制造更大的人员伤亡。因此许多国家修改了航空安全条例,在飞机上派有空警,遇到暴力劫机时,可以寻机制服劫机者。事实上,“9 11”事件后,很多未遂劫机事件都是乘警或者机上人员制服暴力分子。
0 C/ P3 A$ u2 E
/ Y$ @5 _9 s2 G4 s8 I- I- T  李伟说,“世维会”说不是劫机,而是普通斗殴,这是在混淆视听。犯罪分子试图在飞机上引燃爆炸物,这是明显的恐怖行为。飞机是脆弱的航空器,对它的任何危害行为都可视为刑事犯罪活动。这些嫌犯有明显的意图和团伙行为,完全可以判定为恐怖事件,他们的目的是造成恐慌或者更大的影响。
( y% }! E0 i9 X$ R; r
! f- t8 O; L* X+ J8 n& X  影响不了新疆发展大势1 `# f/ ^5 X5 S& L9 E3 v
0 M! m- T7 r9 H* _9 L9 [, z
  “除了涉事航班外,从和田起降的航班当天就正常了!”在和田机场外的出租车司机田师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事发时是很紧张,但很快就恢复了起降,甚至连GS7554后面的航班都是正常起飞的。”本报记者当天从北京首都机场飞新疆的航班也是正常起飞,并没有发生如网络上传的“出事后北京都空中交通管制”。“我们对自己的安全防范很有数。”负责现场处置的指挥员告诉记者:“我自己就是乘后一个航班从和田返回乌鲁木齐的。”
# N8 Y" U+ J9 a& q4 {+ {
' [& q& l. N; y; s6 F. z  事件发生后,在记者住的乌鲁木齐酒店里,入住的多国游客显得都很平静,这起事件对他们的旅游也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乌鲁木齐一家旅游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跟前两年相比,现在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游客,他们的心态都平和很多,不会因为一件偶发事情就产生恐惧心理,以至于对新疆的旅游信心产生影响。”《环球时报》两名女记者近几天在南疆采访“玛纳斯”旅游文化节。两名初次到新疆的女记者在没有当地人陪同的情况下,到喀什老城维吾尔族同胞家里做客,后来又与并不相识的维吾尔族青年一起包车到巴仁乡采访,她们说:“我们一直觉得很踏实。”
& C  L; t* v5 {5 ?5 f  R% g
5 \. ~- ?. A1 ~# x  当然,民众的安全感源于自治区对“平安”工程细致有效的建设。自治区综治办副主任张春学表示,全区各地适时组织开展了以防范“三股势力”、非法宗教活动和重点要害部位为重点的“两个排查”活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源头上堵塞了各类案件、事故发生的隐患和苗头。近一段时期以来,新疆各地各部门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全区绝大多数地方刑事案件发生率不同程度下降,不少县市各类案件发生率呈两位数下降。扎实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积小安为大安,成为全疆平安建设向纵深发展的有利因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