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信息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森林防火
查看: 2023|回复: 1

云南为何连年大旱,与大规模毁林种转基因桉树是否有关?

[复制链接]

4

主题

4

帖子

498

积分

二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98
发表于 2012-6-26 16: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恐怖了!这几年几乎年年有云南的大旱!
% f) y  e1 s* i  `. P" Y0 J  M1 l
  
" R3 E0 R" r; {5 |- u, k) {4 U    到底是什么原因?官方给的好像是气象学方面的解释,官方的话,谁爱信谁信去。. o; T3 Z* ?  U! }8 P4 y0 x5 z
9 ?0 t- Q( I* @/ I- q* F+ F3 U
  
+ |3 _2 B5 k9 E. p" h( y    倒是民间流传的一个说法比较靠谱:那就是因为印尼金光集团的进驻,云南大规模毁林栽种转基因桉树(又叫“速生桉”),以便供给该集团造纸用树,据网友披露,这种黑白猫逮老鼠行为已经危及到了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可想而知其种植规模有多大!6 y( }9 P, W/ T" {: Y1 i2 \; z, m
3 \8 C5 }. r$ L( P& k; p
  , w" t  M+ e. E: M
    转基因作物、植物都具有排他性,其花粉、毒素随风飘荡、随水流淌,所到之处,大开杀戒,不仅植物、草本无一幸免,连土壤也难逃魔掌,几乎凡是种植过转基因作物的土壤不再适合种植其他作物,因为转基因植株里的毒素已经杀死了土壤里的有益细菌!
' f$ _5 Q3 X0 i3 P6 j  h
3 ?1 @: F- ~; T. s  $ s" H% A' E6 |
    转基因桉树因为生长快速,必然需要大量的养分和水分,必然导致土壤贫瘠,环境缺乏水分。我以前对云南的印象是山清水秀,古木参天,但这几年自从云南大规模种植了转基因桉树,云南就成了中国除沙漠以外最严重的干旱地区。
0 f6 d. o4 l8 E; O2 q$ ~6 U+ t$ \& @* T
  3 _3 p) N+ _3 `2 Y: V+ J( A
    各位应该还记得去年福建发文禁止栽种转基因桉树的事件吧?如果没有危害,干嘛要禁止,引进还来不及呢。这是否从侧面说明云南这些年的连年大旱,罪魁祸首就是转基因桉树呢?如果属实,就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天作孽尚可恕,人作孽。。。!黑白猫的巨大危害,真是天怒人怨啊!. Z2 N9 G8 b. m' q! e" q

/ |! {( Z! _, W1 v) Q  : Y. \8 S# X, J+ B/ f4 l$ f
    下面是有关这次大旱的部分报道:) O' D$ _- e5 }, O5 J5 W. _5 [& M  h
1 x4 Q1 m  c' E6 Z8 P  U
  1 _" S& r" V) ]8 k0 |8 _8 x
    云南旱情持续加重242万人饮水困难(图)$ |& P" W& ^: y( D, k( a$ p

& z# c' H7 c8 D8 m  
& }* [. O+ x; n$ v. b% o) Y& P    转基因骗子造假专家方舟子的吹鼓手报) P0 r" C/ N4 V: t/ V

9 z+ r. h) \. P& _1 P$ ^; g" a: I$ M  
- g& X  G* d1 O: b+ x3 h    2012年02月26日
  k0 k- H% W8 p. v5 t+ C2 B
% ]2 B( _6 ~. g- }% c  8 q( W$ y& ?! i- N6 a
   
, k# E# V3 B; _1 y- M
" ~/ Z" H, |1 L; b  , h8 L) u5 Y) W) T
    云南省马龙县纳章镇方郎村一个坝塘因旱干涸(2月24日摄)。, R  i* N2 ^% U& B/ i1 Z

/ _0 _+ b3 x  A/ m  3 W5 s- P$ R# h0 C
    本报昆明2月25日电(记者张文凌)连续3年干旱的云南,目前旱情仍在持续加重。此次旱灾,灾情较严重地区为滇东、滇中及以北以及滇西部分地区,受灾程度较2011年同期偏重。: @2 |+ h! l8 g/ ~3 I
6 r. W$ ~4 v6 }" C4 Z; Y( c3 {
  
. a. K& |& @. E' F    来自云南省民政厅的消息说,旱灾已造成云南昭通、曲靖、昆明等13州市91县(市、区)631.83万人受灾,已有242.76万人、155.45万头大牲畜出现不同程度饮水困难;因干旱造成大春农作物受灾面积达651.08千公顷,成灾面积达376.17千公顷、绝收面积达62.48千公顷;因灾造成全省需救助人口231.38万人,其中,饮水困难需救助人口182.99万人;全省直接经济损失23.42亿元,其中农业损失22.19亿元。
2 e# k3 b, q, c1 ]0 o  _
5 G5 b; g5 D3 d2 i) {  
+ b6 p$ C) Q2 U/ w- X    去冬今春以来,云南省出现持续气象干旱与气候干旱叠加天气。气温高、风速大、湿度小、蒸发大、太阳辐射强,造成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旱情严重,是继2010年和2011年遭受严重旱灾之后发生的3年连旱。
+ g; e* f* C; e  g+ o( v: S9 C1 Q+ K# o# x* o
  - ~! Y; U6 _0 l+ v- w
    据气象部门最新预测,到了3月和4月,云南仍不会出现明显的降雨,目前全省的库塘蓄水量为43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减少17.7亿立方米。旱情出现以来,受灾较重的昆明市累计投入抗旱资金近2.76亿元,但随着旱情持续蔓延,拉水、送水的成本不断增大,抗旱物资用量大幅增加,将使云南全省抗旱经费缺口越来越大。8 S5 P( e6 B7 m: c

; O# F. J+ z2 r, f+ X2 A  
, `# i6 D- V: Y. |. k- Y% Z    保供水、保民生成为云南各级政府当下的头等大事。据悉,目前云南省已有195万人(次)投入抗旱救灾,投入2590眼机电井、2124处泵站、8.89万台(套)抗旱机动设备,出动机动运水车辆5.47万辆(次),抗旱用电1303万度、用油1514吨,临时解决了315.4万人、155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临时浇灌农田296万亩。6 b- a! r+ A. z  Z

: O9 |5 a/ y2 R3 g  
6 W4 V3 {: o  d0 A5 U    云南第一口抗旱井将启封 村民为省水煮饭不淘米5 z: J+ w4 |. M. y

- u* H  B0 N; D5 D7 H  & o0 [& s- T. J
    2012年02月26日09:57 云南网5 s5 \$ Q9 O  [( l, V: d1 o
% s, y8 e0 S# m/ M2 Z
  7 ?+ `/ ~/ l6 K& w
    2010年3月13日,正值云南大旱之时,云南第一口抗旱井在楚雄市东华镇莲华村委会寺登村成功出水,这口井解决了当地1200多人的饮水问题。2年来,在连续3年干旱的今天,这口井仍为村民们发挥着解决饮水困难问题的重要作用。
0 Z" O1 u. J1 t' O
, }+ h5 v. z, A# w  6 M# L' J9 k( \- `  y
    抗旱井成村民储备水源) u0 U/ B! X3 t
5 ^; y3 J- [& o
  0 c' o' |3 h# E+ {, C- n
    昨天,记者再次来到楚雄市东华镇莲华村委会寺登村回访云南抗旱第一井。一路上,一些原本承担农业灌溉的坝塘已彻底干涸,里面长满了杂草。农田里的麦子、油菜,由于长时间没有有效降雨,已经开始发黄渐渐枯萎。9 n; D% e, f! d- K$ s% I

$ @$ ]) u3 s0 h$ _* K& L  8 Y% i( _$ `6 D! B' |* {7 c
    位于寺登村中一空地上的抗旱井,被一块盖板封住,抽水的时候打开插上电就可以从管子里流出清澈的水。
% i3 L2 ?6 e0 X# b( m* k* N; p2 |: w2 @4 J0 M. F: l, N7 w5 C" H
  
; o( k* Y3 s5 {    “目前村里用的还是镇上的自来水,随着旱情的不断加重、供水的日益紧张,很快就要启用井里的水了。”村委会支部书记说,这口井从出水以来一直没有干过,村民们都把这口井里的水作为最后的储备水源。去年最干旱的时候,附近1000多人的饮水全靠这口井。2 J3 Y* X/ Y/ X' q0 p' ^7 H

) n4 A, S6 q5 F2 F, @  
6 C: V; v4 l# M. Y  l* F* M    说起这口井,村民们都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出水的热闹场面。“当时来了很多人,场面十分壮观。在大旱的时候,大家喝着井里的水十分高兴。”一名村民说。+ {$ l$ X. v  o  D- E$ T
$ R, K' C0 b* q" b9 A
  " M1 y9 F- ^/ k0 X: v$ A, @
    “因为地质原因,井里的部分漏网被泥沙堵住了,出水效果没有刚开始的时候好。”东华镇人大普主席介绍,目前正着手对井进行维护,确保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正常为村民们供水。$ t' P0 X. i- ]* S  q3 h

: S9 x- \* S' A  p4 D( \" i  
" v; @* C2 g# Y* C( l    2010年云南省遭遇6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省国土资源厅迅速启动了抗旱救灾地下找水突击行动,云南第二地质勘察院派出精兵强将进驻楚雄灾区连夜奋战,在楚雄市东华镇莲华村委会寺登村经过5昼夜的奋战,成功打出第一口井,解了群众生活用水的燃眉之急。据介绍,云南抗旱第一井深69米,每天的出水量在30方左右,基本能够满足全村人的生活用水。3 E8 i4 l0 p. n" W+ R5 s7 q
+ N5 m8 O4 L, q7 U" N, h4 N
  
$ @! L) ]* j  F, R    放弃农田把水留给村民喝' k. F, L0 _0 `/ R0 t# |7 {
- B% K# a4 ]# l1 j4 S9 ^/ j9 m
  
8 X' Y) Y" d2 v; x7 F' K( j' B  P8 a    2010年,东华镇自己筹集资金,并在国土部门及外界的帮助下共打了17口井,目前有10口正常供水,5口需要维护后才能正常供水,另外2口因为地质原因无法供水。“这些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仅可以解决当地村民的人畜饮水问题,还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东华镇人大普主席说。
2 T3 R( q; `% L# m. ~' f9 _- e. {! B
  
2 }4 `  n0 Z2 z0 N: s' y; N    昨天记者来到该镇本东村委会小泽河村小组,村前一口抗旱井正在源源不断地往外面供水。“出水量很大,附近上百户人家的供水都可以解决。另外,坝区里的几百亩田地还可以用这些水浇灌。”负责看管这口抗旱井的村民说,接下来实在干旱了就不灌溉了,把水全部留着给村民喝。; l" {7 z7 e4 p9 _6 }/ \
; k5 {" a( e3 e
  
( @3 {# o, K- e  P' X  j    2400多村民饮水靠人背马驮+ J% c0 f4 Z- G

3 @7 E* _8 G+ @" h3 l& v  
4 L  m' q. e, W* v& |0 G# ~    东华镇位于楚雄市西南方紫溪山脚下,距市府鹿城20公里,面积448平方公里,全镇辖11个村委会、182个村民小组、343个自然村、7567户农户、30346人,耕地面积36425亩,盛产水稻、烤烟、玉米、小麦、蚕豆、油菜等农作物,是全市重要的粮烟主产区。, t' p, v# O6 ^) K, R1 J0 {) e
1 L0 ?  D9 K; |; ]0 R5 ]
  9 v. k8 D0 w: z& L
    去年1月1日至12月13日,全镇降雨量为653.9毫米,比往年平均降雨863毫米少209.1毫米,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小值。目前库塘蓄水584万立方米,占全镇总蓄水量的64.8%。
+ ?  E. S/ d3 W: n
& |& K9 ?; ?7 P# _  Z4 d) ^  
4 B" c' i8 O; A" n  v    由于降雨偏少,库塘蓄水严重不足,干旱已造成全镇11个村委会、35 个村民小组、184 户、2627人和807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其中一些山区因为水源枯竭,导致2400多人的饮水需要靠人背马驮。全镇小春损失200万元。2 \+ G# u; ~" c6 Z
7 I" J( _  l8 H  P8 _( k( `
  1 N% @1 k" s( o0 m4 D$ J! P+ E5 d
    为做好抗旱救灾工作,镇党委、政府及时安排了5万元抗旱经费到11个村委会,解决抗旱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科学合理制定2012年大春种植规划,有效化解蓄水少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同时积极争取抗旱救灾项目,认真抓好抗旱救灾项目的落实,发挥好抗旱救灾项目在抗旱救灾项目的重要作用。  W9 G! v: {7 y1 _3 b& r$ x7 t( ^$ ]  [

8 c& Y( u, k+ Q! K  d. l' N9 a  
$ k/ j* Q" g  k) O* U; Q    ●直击8 S! ^! P: m% k  e. n+ w0 D

4 ?. r, {' r1 s. @2 `, u( k  $ a, R/ X  v* I/ I  L$ z2 K* ?
    鲁家村村民: F# G6 F" s. }4 `! ^+ x

% v: {1 N$ V5 {/ }3 y1 I  1 b9 O4 s- L& d6 i; S" i: P
    打一桶水要等4个多小时( G$ T" P4 Y) V# S8 {
) `0 _3 k! O+ v9 U
  
1 Y6 @( m0 {, h0 i  Q3 K    前往鲁家村村民小组土路上的尘土不时漫天飞舞,就像沙尘暴一样遮住了视线。狭窄的土路两边树木部分已经枯死,地里的油菜花被太阳晒得低下了头。  s" [9 d% ~' |& s! s, P5 z3 |

/ K$ Z7 F/ F$ }; t; N' w  
4 y! j) y" J: K, v- H/ l# k& c    在一片荒田埂边上,十几个男子提着水桶、拿着扁担,全都围着一个小水坑,目不转睛地盯着坑里有些浑浊的水。其中一名中年男子双手拿着瓢,将池子里的水小心翼翼地舀到自己的水桶里,生怕洒了一滴水。鲁家村村民小组长李正前介绍,全村29户人仅靠着眼前这个宽70厘米、深30厘米的小水坑来维持生活饮水。这个叫蓝黑田的取水点是村子唯一的饮用水取水点。而取水点旁的荒田原来是种小春作物的,如今由于干旱,田地无法耕种。9 C" g+ c/ Y3 g% H
; R7 \% Z: q1 z+ o% s
  - A( c$ G( \& [
    旁边一个皮肤黝黑的村民李正才面颊晒得通红,他一边用衣袖擦着脸上的汗一边说,这个取水点水量非常小,平均一天一家只能挑上一桶水,几乎天天都要在这里守水,出水的时候能打一点,否则就一直守着。昨天他已经等了4个多小时,还没有打上水。
* f! `+ C* [2 o8 k% B
3 A  f$ g7 \3 {. k6 ]& a) W6 H/ Q  
1 ^6 j7 G* i7 g0 h/ n  c; J    “这里打的水只能够烧开水吃,洗菜、洗脸和喂牲口都是到旁边的一个水坝去挑。”顺着李正才指的方向看去,一个水坝出现在眼前,水坝里的水呈棕色,而这一潭浑浊的污水,就是村里70多头牛和100多头猪的活命水。面对这样的情况,村民们欲哭无泪。+ ]% w  A% o) u  B. S' E

! |+ p* h2 t/ a0 h# L$ ?% S  6 V: f& `1 u. u
     为省水煮饭不淘米  B$ N2 V( \! @

% v  g4 J! h. O, p  ! E& G1 X& G# v% l- G) T
    鲁发旺打好了水后娴熟地用担子把两半桶水挑了起来。每天太阳刚升起,他就要走一公里的路程去挑水,每次挑水、等水大概要耽误半天的活计。有时候一天都等不到水,他就只能到亲戚家讨一桶水,勉强度日。来到鲁发旺家,他放下水后找来了烧水壶,小心翼翼地将水灌进去,然后又端着一锅米往里倒了水直接拿到厨房煮饭。
  Q. {. ^  C, g* ~/ `7 G1 |# F* I* K5 H8 @; m) i& u
  . x* }/ ~, |: w- k, V( p* j9 K
    “没有水米不淘啦,直接煮了吃!”鲁发旺说完将饭煮上。随后,他又端着一盆菜来到院子里,从水缸里打出一盆从附近坝子里挑来的浑水开始洗菜,洗完后才用少量的清水进行冲洗,洗完菜的水又拿去喂自家的两头牛。1 J! G; F6 W0 ]$ ^5 f7 p

7 J: ~9 v" L6 a, n  ; @& j- B! P  {) t
    走出鲁发旺的家,外面的院子里阳光格外刺眼,烈日无情地烘烤着大地。子午镇的副镇长郎文升介绍,面对旱情,政府采取集体送水的应急措施,但水很少,只能轮流送。, e1 a& ?; t8 Y  J) P! C2 N. O
  ]1 \+ U. R8 O6 x
  
0 z& H. H- @5 ?/ {  A% J# `    ●数字7 c) {" |; y7 g6 n
* V, N4 @9 Q8 o7 [8 c5 i! t  @6 s
  + q) ^" i2 t6 r% O5 A4 c$ R, ]# J
    楚雄市3.3万人饮水困难2 @& }# Y+ [1 {0 k

  S. O: Y. U/ ~0 Z) r  8 a  n; _+ W4 N! z
    今年1月1日至2月16日,楚雄市降雨量仅4.5毫米,与历年同期相比偏少13.2毫米,与去年同期相比偏少9.9毫米。旱情仍在加剧。. q0 ]! R  m+ g( `8 D# K0 r7 m
1 E/ x' L0 s& d$ i7 U8 ^2 F
  
. w. i$ M1 d( @# _% d, R0 P: t    截至2012年2月24日,楚雄市小春农作物受旱面积4.97万亩,15个乡镇、71个村委会、197个自然村、3.31万人和0.86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P! [+ c0 g0 D6 w2 L, [. [7 q$ ]) j2 [( I; h0 A" H+ S
  
  S" ~: w1 P0 S' e    如果5月底仍无有效降水,全市将有6.43万农村人口、2.03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同时,通过农业生产用水平衡分析,农业需水量6547.5万立方米,可用水量5182.6万立方米,缺水量1364.84万立方米。
/ R2 j3 E' k8 C. i- z) l& R
0 ]5 q& S! K* I* Q  $ N8 o: q7 T% N3 T( m, X4 T6 n
    目前,全市共争取各级抗旱资金883.23万元,计划新建蓄水池30个,架设或改造管道108.426公里,共拟建抗旱应急工程120件,现已完成95件,在建25件。全市共投入抗旱救灾人数1万人次,新打机电井20口,投入提水泵站2处,抗旱机动车辆700台次,抗旱用油5.33吨,抗旱用电1.72万度,抗旱浇筑2.1万亩,临时解决3.31万人、0.86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0

主题

9

帖子

501

积分

三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01
发表于 2012-6-26 17: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涝北旱,北涝南旱一直是这样的,云南森林应该是很多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