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种“地沟油”犯罪量刑标准/ [% v7 F. C7 J
! |- c/ q! E3 ]5 ?0 ~1.利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的,依照刑法第144条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最高可判死刑。
9 y" |7 q# I0 l+ a* f7 R0 }2 N" h& p |
2.明知是利用“地沟油”生产的“食用油”而销售的,依照刑法第144条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规定追究刑责,最高可判死刑。认定是否“明知”,应当结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认知能力等因素予以综合判断。
0 C& K# h& h3 c m/ a4 A3 z2 d5 {2 I4 w1 D+ C1 y& ?+ s
3.对于利用“地沟油”生产的“食用油”,已经销售出去没有实物,但是有证据证明系已被查实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事实的上线提供的,依照刑法第144条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最高可判死刑。 3 _0 f7 |- l1 ]& p& R
* O) p, J( t `4 n# y
4.虽无法查明“食用油”是否系利用“地沟油”生产、加工,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明知该“食用油”来源可疑而予以销售的,应根据不同情形分别处理。如果经鉴定,检出有毒、有害成分的,依照刑法第144条的规定追究刑责;如果属于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的,依照刑法第143条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追究刑责,最高可判无期;如果属于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或者假冒注册商标,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140条销售伪劣产品罪或者第213条假冒注册商标罪、第214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追究刑事责任,最高可判无期。 3 C; A4 T2 x' {. n9 N* }
8 \0 n7 ^% V- E( e! Q9 _
5.知道或应当知道他人实施犯罪行为,而为其掏捞、加工、贩运“地沟油”,或者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许可证件,或者提供技术、生产、经营场所、运输、仓储、保管等便利条件的,按共犯论处。 7 Q3 O7 h# j$ G" C2 Q3 _
9 B) O$ \/ R0 Y { o/ R0 Q7 @3 B
6.违反有关规定,掏捞、加工、贩运“地沟油”,没有证据证明用于生产“食用油”的,交由行政部门处理。 + J! s# S: ^/ f0 @ S. g$ |9 C
) v, n S) x# `7.对于国家工作人员在食用油安全监管和查处“地沟油”违法犯罪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枉法,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r2 F4 O4 S' c" @* T
! H8 |& p( h2 ?! U
■新闻背景; w2 A: V2 F, i2 @3 V
) y" R0 q, D& V$ ~
地沟油原料有三种
3 `) `- H6 Z! h
4 c+ r _$ ^& \! I- |% G“地沟油”犯罪,是指用餐厨垃圾、废弃油脂、各类肉及肉制品加工废弃物等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用油”,以及明知是利用“地沟油”生产、加工的油脂而作为食用油销售的行为。
' V0 D4 z1 S- O u0 O
# x M6 g* p( e2 v+ q8 z8 t公安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地沟油”犯罪从所使用的原料来分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用餐厨垃圾,即将油腻漂浮物或者宾馆、酒店的剩饭剩菜(通称泔水),经过简单加工、粗炼出的油。第二种是用废弃油脂,即用于油炸食品的油多次反复使用后,又非法加工后以新的食用油名义销售。第三种是用各类肉及肉制品加工废弃物等非食品原料,包括用不符合食用卫生要求的猪、牛、羊、鸡、鸭、鹅等动物内脏、下水等,加工提炼的所谓“食用油”。 0 b# }* \" y3 p3 E# {' S' }
# K# [& C5 U& n4 R; X9 S尚无统一检测标准
k! U3 X$ J, u* K7 K- M! J# \6 ?, W Z+ X J t. X' M2 j
据公安部介绍,自去年8月份以来,公安部、国务院食安办等部门联合部署开展严厉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共侦破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犯罪案件135起,抓获涉案人员近800人,打掉制售“地沟油”犯罪的“黑作坊”“黑工厂”“黑市场”“黑窝点”100余个。“地沟油”犯罪的主要源头、犯罪网络和利益链条被摧毁,现实危害得到有效遏制。
+ U/ m/ @5 X2 { I# n" R* p- r5 { Z: g8 _
由于“地沟油”鉴定检测问题比较复杂,目前尚缺少统一的鉴定检测标准,基层办案部门在案件的定性、法律适用方面需要进一步统一规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