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信息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森林防火
查看: 1864|回复: 0

吼秦腔”千年古韵绕鹏城

[复制链接]

104

主题

345

帖子

612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6121

靓妹or帅哥灌水天才幽默大师新人进步奖小有名气知名人士 著名写手职业作家知名作家论坛精英著名精英论坛长老

发表于 2012-4-30 08: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吼秦腔”千年古韵绕鹏城
9 |0 K. F7 x; r  O$ o, H9 n% y<查看评论>
$ n8 v: _' [2 u- ?大洋新闻 时间: 2012-03-20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刘畅' O9 ~( R6 c. b$ r  s7 ^
5 {  Y" B3 E! J+ T

- e3 ?5 P: a  v( m' V
8 y! e4 X& Y0 V% e' \9 h
2 D& {6 G: \- F. a1 |$ x  ' s$ t/ l( l8 \1 D* m

4 a- F: H: P& K: }  
4 R% ~$ Z/ x/ w: L6 w 0 b5 D8 b* d6 a
  
% p  D8 V% L* H0 s' b
) y/ `0 U5 S" n0 v1 J' K  1000多年前,古都长安、秦汉大地兴起一种“大音震似雷霆”的古老剧种,是为“秦腔”。
& v2 a' H1 `3 G$ G) k
' I$ P) y% U$ S# G7 P  30年前,五湖四海精英建特区,秦腔开始在“移民城市”深圳扎根发芽。9 L- [% g) F* b4 c% J! v+ N% W
3 n8 l) P/ L0 O
  30年后,秦腔秦韵在鹏城兴唱不衰,首个秦腔协会在深圳福田区注册成立。这成为秦腔发源地、西北五省之外,难得一见的独特现象。
7 m2 U" d" R! w6 t- _' ]: O6 [. P8 n+ r" v' _4 @$ {3 r' Z. j
  如今,秦腔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深圳“文化强市”已吹响号角。古老戏曲文化与年轻现代都市遭遇,将擦碰出怎样的火花?( F, R6 H) }; t- H7 L+ W& [
' a9 A% l, J: ~+ H! H
  文、图/记者刘畅 通讯员福秦
" u6 g& H% D  p. a$ [4 q  U& r
- W" d9 k4 z  P. ~  首个秦腔协会在福田区注册成立
* S9 e% |: L0 `% z) j1 f" f( S( O1 e+ U& v/ T, }  d* ?( ]6 ?
  工地上吼出“秦之声”
1 e0 R5 ]9 |7 c1 f
7 j( D& X, O' k  “90后”搭档古稀“戏骨”有协会就像“有户口”
- u; Z, C) H0 D9 z
9 `) m0 W8 I7 r) b6 Z3 Y6 n  每个周日下午,是秦腔协会成员聚集演练的日子。记者在福田园岭文化站二楼,记者采访了他们,数十年的坚守与心中放不下的乡音乡情成为这座城市最坚强的音符。
: Z3 U3 l+ [, q% C% j0 Y3 r- e) f" n& ?+ {  Y
  工地上吼出“秦之声”
7 b7 s7 ~% b' _8 `/ g# Q7 L) {' _4 I5 A5 H/ A( h  |0 T8 E
  杨卫国,深圳福田秦腔协会会长。上世纪80年代初, 30岁刚过的他随部队迁入深圳,住在福田区竹子林。闲暇时自娱自乐,秦腔,成了他们最大的爱好,这一吼,就是整整几十年。$ ~+ V" }/ J/ a) Q
: k5 l0 A1 R! P" c. C% L6 z
  随着特区的发展,西北籍在深圳务工、创业人员日益增多。“深圳秦之声”队伍逐渐扩大,参加人员众多,形成了业余的、专业的、爱好的众多“戏迷”。众多戏迷爱好者在每个星期天,分别从东莞,惠州等地,乘坐不同交通工具,风雨无阻地集聚深圳园岭文化站,坚持“吼秦腔”,欢聚一堂笑满堂。4 w4 c# h7 a, s- ^& V+ G

9 @4 J4 s% E5 V* ~: A, @  “90后”搭档古稀“戏骨”
0 ~) i+ n- Y+ @8 G9 a/ Q; z: |6 U: l, X! \& D1 V( M7 L  V. J
  74岁的崔慧琴老师,13岁学唱秦腔,在宝鸡、甘肃天水剧团当了26年的演员,随后在戏曲学校任教。退休后,随女儿来到深圳。一开始,最不习惯的就是少了秦腔。“一次,我在深圳练声时,被一个老乡发现了,介绍到了‘秦之声’,感觉好不容易找到了组织。”
3 k5 B4 y5 g% q" \& `+ d" p5 G
4 [* [) b, d6 o, c; \; |$ y- \  潘茜老师,退休后学戏,学了10年了,是西安秦腔北会业余团长。独女来深多年了,因为觉得深圳没有秦腔迟迟不肯迁居深圳。女儿多方打听,终于获知深圳有个“秦之声”,这才于2009年将老妈“请”到了深圳。
9 f% D; y2 t3 o* K' S4 ^3 a( X0 n7 m. v6 }
  年龄最小的“90后”刘丽霞,今年才22岁。2006年,刘丽霞刚来深圳时在平湖一企业做销售员,“秦之声”会长与丽霞的阿姨相熟,知道丽霞有过3年戏曲学校的功底,便想方设法派车将丽霞从平湖拉到团里,只为让她唱唱,活动结束后又再将丽霞送回平湖。/ r3 X, D7 u/ U

% |+ w9 v" Y- N- R  有协会就像“有户口”
0 p' f2 b* A* z+ q( `9 T# U5 l- b# y6 L/ y. C# I
  “30年了,‘秦之声’能在深圳坚持下来不容易。”秦腔协会的秘书长刘汉超老人告诉记者,2007年以前,“秦之声”活动都没有固定场所,单身宿舍、会议室、八卦岭厂房都曾是他们“打游击”练习的地方,荔枝公园、笔架山公园、洪湖公园,园博园则是义务展演的露天舞台。9 c$ m$ I7 c5 ?" Q' Q; \* N) k+ |
2 X/ E! i' E+ n) m  w: }
  “秦腔协会成立了,就像‘生孩子上了户口’,有了名分,我们可以名正言顺地参加演出,更多交流,锻炼队伍了。”刘汉超说。协会成立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报名参与了2012年深圳市284场公益文化活动招标,和全市200多个注册社团一起参与角逐,同时每个项目可获得2万元的政府资金资助。 * w( f0 F& e2 p3 ?0 f/ W  |

9 \. N3 a1 E( t$ h5 {- M6 r) T; N

' H, P, s  ~( Z/ i# k# N
; d+ d2 W- X9 C4 E7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