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f0 A" i9 M7 ]9 N5 @# `+ G# ]1 p
(2007年一2011年)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西安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行动纲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纲要,结合余下镇沈家营村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k f" c0 a6 H7 J
一、基本情况2 j6 p; E- i% _
(一)现状
" x' _- H; F6 f2 m0 v 1、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
5 Y+ O: y: a p( {5 |7 C( t5 [ 沈家营村地处户县余下镇镇区。本村地势平坦,交通发达,白宋路从村南穿插而过,村东紧邻东城路,村西是余下繁华的商业街区,村北为惠安医院及保障福利区、公安处等机构。该村四周已被惠安集团、商业街区、医院以及城市设施包围,为户县典型的“城中村”结构。距西安30公里,距县城5公里。沈家营村地理位置独特,工商业基础雄厚,自古以来就商贾云集,是当地有名的物资集散地。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215户,815人。全村土地面积710亩,其中耕地370亩,村集体固定资产700万元。2006年人均纯收人3480元,全村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以农业为辅助产业。村庄地势平坦,土质中性偏碱,大田作物一年二熟,无霜期298天,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光热水资源充足,是工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的好地区。
) t4 l& U& Y5 D2 q' G 2、产业发展状况
& F& c% D! F& w% s# x0 g& V8 y0 k 沈家营村地处大型工业重镇余下镇中心,经济发展优势显著,多年以来,该村的经济和农民收入位居全县前茅。全村三个产业发展各具特色,尤其以第三产业发展较为显著,是户县典型的商贸村。第一产业农业,以蔬菜、果树和畜牧养殖为主。有养猪场1个,奶牛场2个。第二产业加工企业1个,从业人员100多人。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村内商贸发达,现有2个占地25亩的商业综合市场,能容纳500多商户,解决村中富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1000多人。村民从事商业门面房出租家庭有35户,从业人员为250多人,占全村总数的30%。村内的房屋出租较多,对象为惠安职工和小商贩,租户260人。第三产业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反哺农业的发展。" ]1 W7 B1 w ^, W) V
3、公用事业发展状况' z, }4 u+ |. {, k3 ~: i4 M: Q
沈家营村基础设施完善,全村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人均住宅40平方米。多年以前,村内就实现了自来水到户。村内街道早已全部水泥硬化,生产路全部沙石硬化,村双委会办公楼设施配套齐全。村成立的锣鼓队闻名遐迩,多次在全国大中城市演出获奖。村内有卫生所,幼儿园,老年活动中心各1座,建设广场1个。群众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率达100%,全村自来水入户率、有线电视普及率、电话人户率均达100%。村内垃圾实行袋装化,统一拉运,有专职保洁员10人,绿化、美化、亮化良好。, l. O( S9 p- Q. ~, {4 P. _
(二)发展特点
3 m( V! P9 h" N+ l0 L0 h" ] l、位置特殊,商贸业发展趋势强。该村位于镇中心,有庞大的城镇居民消费群体,商贸流通服务业是该村发展的主导方向。
* k. I& m$ ^4 }: X" h5 e1 i 2、村双委会群众基础好。由于村干部真抓实干,所以凝聚力、战斗力强。本村双委会人员精干、责任心强,村干部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1 W. x# z" P! k5 _9 R
3、工商业反哺农业能力强。工业和商业为本村主导产业,经济实力雄厚,现有农业生产设施改善快,农牧业容易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发展现代农业基础条件好。+ f9 U$ V5 |5 q( v8 k- \
(三)存在问题
& k1 D, e0 v# c% \4 i% ? 1、农村发展规划缺乏整体性和全局性。
4 f: v. ?) F" I8 X 由于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村上原有的规划已不能适应全县整体规划,已远远落后于建设的发展,生产发展的主导方向需要进一步调整。
# [6 p0 T6 H/ S% \) z 2、商贸特色不强。现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村上虽投资建设了沈家营农贸市场,但管理和规模明显落后于其它商场。6 q: ~7 }% Q0 I0 z1 n7 f
3、优势发挥不到位。部分村民对产业结构缺乏了解,对经营主导方向和服务对象的定位不准确,产业发展较慢,农民的增收不显著。
8 e0 v( z% z ^: W1 q- }) a (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求4 L7 K9 U& S' }! E% u
通过走访群众和入户调查,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X& f. p% c% {5 _7 D
l、在发展方向方面,村民们希望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规划,发挥本地优势,突出特色,走出低增长的怪圈。0 |3 ~. n. l) J- M! t
2、在科技兴农方面,村民希望专业技术人员下乡,传授种植、养植等农业新技术,培训农技能手,推广标准化生产,利用工商业反哺农业,提高养殖效益和现代农业生产水平。" ? g! R6 O9 \' o4 C J
3、在基础设施方面,农户期望设施更加完善,按照城市标准建设。
. f; p3 k! J4 R f, v" l3 ` 4、在社会事业发展方面,村民期望集约土地,加快的商品住宅小区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 ?! H+ K7 J, E; n( s/ R+ v 二、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建设目标
6 i" b7 b/ P: b! Y+ U! r (一)指导思想
4 \* `. Y8 i5 E- e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和农业部关于“主导产业强村、工商企业富村、科技人才兴村、生态家园建村、支部组织带村”的新农村建设思想,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招商引资为载体,实现“强工业、兴商贸、哺农业”的战略,做大做强工业产业,提高商贸餐饮服务业水平档次,建设肉菜供应基地等现代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村民住宅小区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健康发展。
! t+ |! ^% @9 s, G! g3 ] (二)规划原则
+ F p$ M' B( Q' j8 s* h 1、产业明确,重点突出的原则,立足本村实际,突出区域特色,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可操作性。5 R, S- B, M) t6 S$ l- T$ P( T
2、突出特色,全面发展的原则,实现产业“一稳二强三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 E8 O' E0 r& y" T 3、注重实效,循序渐进的原则,解决村民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着眼长远,注重实效,分步实施。- |0 |+ K* U( G; V$ z
4、依靠群众,项目带动的原则,动员和引导村民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实施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打造示范带动平台。
. p. V8 s# e9 ~ (三)建设目标, Y5 c1 a6 W3 j3 j' L; F. A" d
经过5年努力,沈家营村的生产布局更加合理,主导产业地位更加突出,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工业集群化、商贸品牌化、农业现代化三产并重的目标,建成“经济繁荣兴旺、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充满发展生机的新农村示范村。/ y* o: r+ [8 t I3 L
1、经济快速发展。村内主导产业确立,二、三产业发展壮大。2011年两个综合商场的年收入由现在的40万元增加到70万元,全村安置转移50户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真正的商贸村。初步构建起特色鲜明和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体系,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人均纯收入达7000元,集体收入100万元。8 @! e7 j- x3 v* u- _1 x
2、工业园区初具规模。水泥硬化工业园区道路,接通水、电、通讯等设施,招商大型企业5个,配套型二、三产业5个。
2 `' X( K" S, s7 Y+ ` 3、人居环境改善。继续建设村住宅小区,鼓励支持村民进小区居住,全村消除露天厕所、粪坑,消除乱堆乱放,绿化美化全村内外道路。
- Y5 @- l) r5 U9 ^) L 4、公共事业配套。九年制义务教育适龄学生入学率达到100%,初步建立村级养老、低保等社会保障,继续丰富活跃村民的文化生活,使群众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4 i5 J. Q( W5 }+ p# @ 5、村民素质提高。经过培训指导,全村力争培养20名高级管理人员,150名技术人员,使全部青壮年劳动力都有一技之长。贯彻落实好村民公约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使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得到弘扬。
F8 \ \7 [$ r. ] 三、规划布局4 u8 o# ~9 q9 E
(一)菜篮子基地建设
" w4 B% m9 ~) b) r- _, d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进一步提升菜篮子基地档次,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提高效益,建成都市农业示范基地。" ?2 f: f- a$ g0 y( w6 |# l& W) E# Z8 J
(二)工业园区建设
' Y/ S) L- ^3 O6 Q# R 规划建设新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将分散的企业分批迁入。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树立品牌战略,实现第二产业可持续发展。
|, A+ i) l4 h b+ _ (三)建立大型商贸中心- K9 `: D. }, R, M
对现有的几个商场按功能进行重新规划,实行改造新建并重,新建设大型商贸物流中心,对市场统一规划,规范管理,以满足村民创业的需要,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和效益。
9 S) E9 k2 ^6 W, R. Z4 q: i \2 E (四)住宅小区建设) q I8 u, x# I! x/ W
打破每户划分庄基的陈旧观念,集中使用土地,建设新型村民住宅楼,加强物业管理工作,加速小城镇建设进程。
* z5 {9 u* }( t& _, B' I 四、建设重点1 h3 P5 \! M! r& M0 d
1、工业反哺农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利用现有经济条件,引导二、三产业向第一产业投资。充分利用工商业的雄厚资金及高级管理人才、完善的经营体制、健全的市场体系、成熟的经营理念,按市场化、都市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工业全方位反哺农业,做好肉菜供应基地建设。( t+ Z4 J8 u% W& y* t
2、搞好品牌建设,推动农民增收。打造商业品牌,巩固现有企业和以家庭为单位的各种服务业。树立企业品牌经营战略,建立集群联营机制。推动餐饮业地方特色品牌建设,突显余下商贸特色。
' Z$ L# j4 i" h. f* m% ]$ T- E 3、成立行业协会,发挥规模优势。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由生产或经营大户牵头,村民自愿参加,组建行业协会至少三个,规范经营行为,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j( T& ]4 \0 o2 b1 ?5 E# W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以白宋路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配套水电等设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4 M- G3 I8 `" t+ ` 五、实施进度安排
# E! ]8 A+ U2 U7 c! K 2007年建设内容:! g" a. H9 @% q) u
1、投资180万元,建机械加工厂1个。
! _, e+ X2 |3 s4 m- R8 u4 ~ 2、投资80万元,建造村双委会综合办公楼13间3层。
) k# M# D1 ?7 D8 P* I 3、投资50万元,建成村民健身广场2处。
1 ^" O' j) V, p3 |. M1 |" i' y 4、投资55万元,进行低压电路改造和雨污水排放设施建设。( |& ~/ t1 Y+ _+ J
5、投资40万元,硬化水泥路面8000平方米。
3 I6 v: H0 J& c 2008年建设内容:
, e' o) x% r. W4 P* r' E. O- j 1、投资200万元,继续建设反季节菜基地100亩。! J. c7 t U, X2 u Q" P2 T
2、做好20亩养殖基地的规划。
% m, I/ k4 C+ j8 G0 ]% ~ 3、投资50万元,完成商场改造和工业园区道路建设工作。
+ C) e- @4 C" n) ^; n( y0 Q8 K" D 4、投资100万元,建设大型商贸中心服装超市1个。1 G! ]) T; M4 h; w5 K2 }
5、投资18万元,硬化水泥路面3000平方米。* V: t. n2 y' {- F- C
2009年建设内容:
2 {5 ~+ ~" v0 S1 D, d 1、组建行业协会2个。! L4 W. }# b, q! k
2、建设农民培训中心。
$ O' u: U n- M4 a 3、完成建设1个面积20亩机械化现代奶牛养殖园区。
/ G4 u0 K T _& W/ ?4 \5 `9 [ 4、招引企业2个,入驻工业园区。
4 j* Y/ ^7 E3 u" {( B 2010年建设内容:
+ g3 v6 l( a9 O w9 u" Z4 [ 1、投资50万元,家家户户安装天然气,进行清洁能源村建设。
/ X, j& t8 N2 I% e& v- ? 2、投资10万元,建设村级农业信息网络服务站 b S8 _! N6 ~7 m6 L, o' Q5 P8 |
3、投资15万元,建设村上老年人福利院。
: z5 c) o1 l/ Z% @. I! x/ F 4、投资400万元,建设商住楼2栋。
+ @% |0 J! z* t+ R) r 2011年建设内容:# f& t# q% C! G0 H3 X9 o* j
1、投资600万元,建设商住楼3栋。
# A; z& \: e: T9 ?7 r 2、整合工业、商业资源,组建集团公司。& z) H( b; y& [" J. Q
3、完成城中村城镇化改造,与城镇建设完全并轨。
3 y: B, j. F& o1 B& @ 4、完成引进落户2户,工业园区大型企业达5个。5 X1 g9 a; r+ n" w( R
六、保障措施
! x* P: M) }1 l( R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 z: N1 V! w/ T- [# P0 ` 加强统一领导,建立任务明确、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成立沈家营村新农村示范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由县、镇与有关部门组成,负责示范村组织协调,项目策划和督促检查工作。工作小组由镇、村有关人员组成,负责具体规划的组织实施。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时召开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及时、全面掌握示范建设过程中的新情况、新特点,总结经验,提出对策意见,解决关键性问题。" l& _. o/ s5 D( ?6 z/ g
2、建立人才兴村机制。
& W2 z @) F6 ?# p7 J5 b 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和吸引示范村建设实用人才,实施“人才兴村”战略,加强党组织建设,将一些优秀的人才吸纳到党组织中来,使其成为建设的领路人。多方式,多渠道,培养本村自己的能人,领头人,同时创造条件吸引更多人才参与本村新农村建设。
) s$ P2 @8 H n1 ~! J, J) Q% N 3、全民行动,全民参与。
" z% {" m' P' I z7 S 充分发动群众参与此项活动,整合相关资源,凝聚多方力量,调动各方积极性,全方位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努力开创示范村建设新局面。) k4 K4 j r" r; B+ Z) l8 \
4、多方筹资,市场运作。9 G8 ~; l! n, f% E0 O1 Z( K
利用本村群众较好的经济基础条件,引导他们多向生产设施和公益性事业投资。探索投入和收益新途径,建立“谁投资、谁受益”新机制,提高投资积极性。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优化资金投向,确保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更大效益,形成新农村建设资金多方协助和稳定增长机制。: l# b, a- ~1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