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油泼辣子一道菜
形容陕西人生活习俗的十大怪中,其中一怪是“有了辣子不吃菜”或者“辣子是道菜”。这是说陕西人 对辣椒有一种特别的嗜好。岂止嗜好,说是一种情愫则更为切贴。
二、面条扯的像腰带
“扯面宽得像裤带”。扯面俗称“梆梆面”(读biang—biang现代汉语字典上没有这个字)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帮“梆梆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梆梆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所用去的面粉通常可达2两,因而对于饭量小的人来说,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
三、锅盔像锅盖
是一种用慢火烙的大饼,形状大且象锅盖。
四、泡馍大碗卖
“牛羊肉泡漠大碗卖”可称上是“陕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到西安不吃牛羊肉泡馍似乎是白来一趟。而牛羊肉泡馍要数回民食品了。
五、大碗小盆分不开
陕西人(老院)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五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六、帕帕头上戴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地貌、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形成了生活上独特的方式。由于陕北黄土高原风沙大,又缺水,所以人们大多在头上顶一块帕帕。
七、房子半边盖
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陕西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皆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只是人字的一撇。据说因为陕西干旱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贵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八、姑娘不对外。
据说关中地区土地肥沃、又是13朝古都,所以极少有人为生存而奔波于他乡异地。因而有“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也不远嫁他乡。
九、凳子不坐蹲起来。
由于关中的男子们一日三餐都要蹲在一起开“老碗会”,而是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加之,人们冬天喜欢蹲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暖暖”或者“丢方”、下棋。于是,关中人就养成了“蹲”的习惯。外地人说这是“板凳不坐蹲起来”。实际上也是人们劳累后,歇息的一种习惯。
十、秦腔不唱吼起来。
唱戏,指秦腔。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吼戏者,脸红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只要观众叫声“好”,这吼戏者高兴程度不亚于获得什么大奖。人们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秦腔,听起来“过瘾”、“解馋”、“燎的太”(好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