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2-28 11: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主义新中国曾经在很长一段时期中,几乎把腐败减少到了最低程度。那个时候的大多数人都奉行清白做人的原则,不是自己的东西,一般不会去多想如何占为己有。在阶级斗争的气氛下,个别人贪污浪费了公款,拿了公物,下场不会太好。当然开国初期的腐败,主要是单个的、零星的腐败分子,治理起来相对容易。+ g* }9 h% I1 D4 x! E
% [( `" a8 |8 W. n# y4 B8 }( x 市场经济替代计划经济以后,经济体制改革了,而计划经济时代的“权力本位”却像幽灵一样留了下来,“权力优先”成为利益集团进行利益博弈时重要的特点之一。原本那种在阶级斗争气氛下,对整个社会利益诱惑的抑制机能,在尚未健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被大大地削弱;而计划经济体制下权力的绝对化现象和特殊历史条件下“家长制”的复活现象,又大大地抑制了社会对权力者的监督功能,这就给权力腐败创造了绝佳的机会。在剧变的社会中,容易使原有的政治经济秩序失灵,而新的社会秩序尚未及时健全起来,于是腐败便乘虚而入,迅速膨胀。: k, I" T% @6 b/ z% G) p
6 S: Q) S& K" L) Q3 ]: p 不容忽视的是,腐败除了以传统的个体化行为存在以外,大有制度化的趋势。尤其是腐败分子“扎堆”,相互抱团,构成了一种“势力”,形成了一种气候,若是这些“扎堆”的、“抱团”的人都是一个单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或是“扎堆”、“抱团”的总头头是“第一把手”,那么问题就变得非常之严重。 这是近些年来,尽管反腐败的力度不断提升,但腐败不但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的原因之一。' E+ k9 m0 |9 f# O$ r6 s; ?
% j" ^2 g) r!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