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信息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森林防火
查看: 5377|回复: 0

甘峪穿越五泉岭游记——作者:杜智敏

[复制链接]

1975

主题

218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877

优秀版主靓妹or帅哥灌水天才幽默大师新人进步奖论坛元老小有名气知名人士 著名写手职业作家知名作家论坛精英

发表于 2011-11-29 20: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新闻主编 于 2011-11-29 20:01 编辑
" ^3 Z# H$ g# u, t7 }+ [2 Z1 v2 j0 r* P6 H4 m# F& e' k, n+ z) o) e
    “田野是书房,自然是书籍”,正合我意。登山最大好处在于放松自己,亲近自然,享受自由,把解读山水作为放牧心灵的最好办法。连阴雨的空晴,心随白云早就飞向大山,想洗涤都市的喧嚷与浮躁。' s1 ^  R; L% h! E  o
   上甘峪山道路被挡住,下拐见“长水农庄”的幽雅小院,木栅栏门联曰“知福福常在,随缘缘自来”,很有意境和哲理。说到甘峪就得说户县,《史记•夏本纪》有“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於甘。”夏启认为有扈氏犯了“威海五行,怠弃三正”之罪,要“恭行天下法”,对有扈氏“剿绝其命”,这是最早发生的反对专权世袭制和保卫民主的一场正义与非正义之战,但先秦时有人却评说“有扈氏为义而亡,知义而不知义也”,历史会评说一切的。有扈氏国也是户县最早的叫法,因峪为夏代“甘”域之谷地故名甘峪;也有人说因此谷水清冽甘甜,峪谷因而称之。这里每逢雷雨交加,波浪翻滚,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水库大坝,蛟龙驯服,平湖自出,山色树影倒映水中,雨后出行,大坝之上沐清风闻水声,草木美色入帘青,烦愁顿丢尘网中。坝西观汛坡、三太伯庙可倾听民间传奇。我们往东拐上望仙坪穿越,传武帝时,东方朔在此食王母赐仙桃羽化成仙,武帝遂筑台修庙,求神望仙,后人称望仙坪。此坪山峦起伏,树木参天,殿阁相望,中有曲径盘绕,云烟缭绕,下有村郭棋布,阡陌纵横,花果飘香。亦称集贤观,其景甚佳,《集贤观碑》记“形胜若此,真可与华岳、骊山、曲江、雁塔、霸柳、咸阳、草堂、太白并称关中八景,乃唐宋元明清朱口敕封。”有关中第九景之称,又有“东有水陆庵,西有望仙坪”之说。准提阁建在龙头处,四周山包起伏,别有风趣,有人赞曰“准提阁上观音士,莲花座上佛一尊,三眼洞察众生苦,千手排难解世人”。沿龙身上行,百废正建,玉皇殿居中,老君殿在前,新建的混元殿、玄武殿、无量殿如众星捧月于四周。小时候上山时,还可隐隐约约看见旧庙山墙上“万仙朝王母”的彩绘,现在只有雪白的墙,看来还是要画些什么的。抄几幅庙联说说感悟,“此地有汉武行踪,纪几十世纪春秋,吸引八方向往;当今学祖师遗著,仅五千经典妙论,包罗万象复同归”昭示着多少历史渊源,“天上玉皇俯察民间疾苦,殿前香火遥通世外烟霞”让人有了更多的祈祷,“无私心可静,量大物能容”更让人心地开阔了许多。
" Y' m5 a- H' j0 R    转过在建红砖墙,听闪电沟里“清风洞”的传奇,品村人聂姓为追求婚姻自由出走坐化“聂姑洞”的神奇,在“碌碡坪”上观秋色,于“七亩沟”里听秋声;路是山民砍刀开拓的,坡度大,崎岖狭,两边长满荆棘,少有行人足迹;在唐时住过兵牧过马的“大马槽”“小马槽”中徜徉,站五泉岭旱芦苇边摆珀斯,一声狗叫惊醒了沉寂的山林,远看几间由砖瓦房组成的三官庙、二童庙、太白庙、三大老母庙等建筑,不很大却不失风景,更不失美丽的传说。据说庙周有五泉涌水,清澈甘甜,寻时只见土坑几个;倒是太白庙东侧,有地窖式水井,水质水量并不好。厨房后下坡有黑风洞,传为唐僧西天取经时所遇黑风老妖居住的地方,幽深莫测,草灌淹没了道路,听听而已。《曹村五泉岭三官庙重修碑志》记载“初建于明,留有铁磬,铸钟、铁香炉、牌匾四面,清末毁。20世纪初,幸有本村李佰林老者组织劳力砌就三连石洞三官庙。”三官庙奉天地水三官大帝,又称“三元”,为道教较早供祀的神灵;一说天官为唐尧,地官为虞舜,水官为大禹,道经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仪礼》的《觐礼》篇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可知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听说三官还有古代伏羲、神农、黄帝和天皇、地皇、泰皇等“三皇”的传说,更有汉代管理铸钱的均输、钟官、辨铜令三官的说是,林林总总,五花八门。后来多为道教以拜天地水三官祛病求福而传至今。对了,三官庙里有明万历年间大铁罄一个,门外有“大清嘉庆二十三年三月吉日造”大铁钟一口,铸有“大清国陕西省西安府周至县东南隅曹村里石镜峪五泉岭,旧有三官宝殿,不知建造何时,有洪钟一口。。。。。。。。”等等字样,还有我村人“聂华、聂成苍”等信徒善士资款云云,那顶发着红锈的铁钟,在文革时躲过一劫,今日击之声音仍响彻岭上;响过之后又静静地坐在庙前,破碎的豁口向游人诉说着无尽的沧桑。二童庙则传说为太白金星差身边二童携宝镜,来此照妖精救万民,百姓感而塑圣身祭祀,墙头诗云:“一统要好国家盛,华兴两党国和共,熙气谐风吹春暖,山河新日东方红。”山里人那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朴实而高尚的情怀,让人为之感动。& W! V* u4 `# v# u8 o. S. g
   站立庙前山头上举目四望,但见岭南面山峰层翠,林荫岚缕,云雾缭绕,岭下关中平原沉浸在迷雾中,影影绰绰,分不清地物。看一下山里人自己用毛笔在土墙上写的诗:“站在蓬莱望五泉,馨凤朝气冲九天,祥云翻腾环山绕,好似天宫在那边。”有了那几分感觉了吧?
$ M# l& a. I8 d; U   吃完饭,歌舞秦腔、笑话嬉戏疯狂一气子,开拔出发。眼前小平台黑色的大门上了锁,那是察人间善恶的“灵官殿”,土墙毛笔写有一联“非是事时事是非,误为正确正为误”,横额“权正确”,实说联不算很工整,书得也不成一体,甚或有别字,然而不少人驻足,如同读“真为假来假亦真,无为有时有还无”名联一般地品评着它,足见山野之人并非居住在世外桃源不问世事,他们的洞察力和反应力可窥一斑。: e% S2 l9 {  |6 W  E' G
   下石镜岩,进走幽静雅淡的石镜峪。《户县地名志》载:“南北走向,谷长5公里有许,宽2-12米,西谷内坡半一石,光亮是镜,故名石镜峪。”传此岩石,清时被西藏喇嘛“盗宝”焚毁,一度灰暗后复明如故。清乾隆十四年版《周至县志》又注:“五泉岭半有石,方余丈,莹如明镜,远照长安”,“后土人锤碎,色暗,今复明”。晴日,从石镜近可凭览山下田园风光,远可目睹渭河、咸阳、古陵大冢及西安、临潼海市蜃楼般美景。加之“二童送宝镜”传说,让我好奇的钻入丛林寻宝,茂密藤蔓绊住背包,扔下背包空人前行,翻沟沿石,脚下湿滑全然不顾,臂膀划得血迹斑斑还觉得“痛并快乐着”,在透不过光的灌木草丛中寻寻觅觅古来今往的传奇。顺石镜峪下,过清凌凌山间溪流,探访路边防空洞,小时候我上山时,还有解放军守护,现在已经是混凝土封得严严实实,文革“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印记,亦算是新时期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线。峪口远望教堂高入云端,此山原因有穆姓居住为穆家梁子,后因一九二三年意大利人代夏德建教堂改称圣母山,十四座石碑简述圣主耶稣经历的十四道苦难;教堂墙上《圣地深情》说“圣殿耸立深山中,远离尘嚣益人灵,祈祷祝愿求福宠,敬献儿女孝爱情”,大概圣母也就是这个意思了;墙上有张学良诗“戎马半世秋,不见中华同,功过何须论,依主觅归程”,可见世态对人心的影响是多么的大,他的另一首“白发吹人老,虚名误认深,主恩天高厚,世事如浮云”,又见其远离红尘的点滴心路。 6 v4 m0 x- _: p% D: f; B
   下山回望五泉岭,披着浓浓的白纱如群山中坚挺的双乳, “犹抱琵琶半遮面”不过如此。打探被白莲教烧毁的明时佛庙之地佛骨堆,寻觅后唐李存孝打虎义救之处摔虎岭,踏着五代时高鹞子大战王彦章的苟家滩,看着老子西去讲经乘凉的清凉山,还有仰扳坡、断头沟、仝家殿、曹村负阳宫等等,站在环山路上,回味遗迹无限的传说,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思。。。。。。。
8 M& O& w: i8 |( X6 e   回到家里,用这首古风《雨后五泉行》以作解读五泉岭的后记:常梦望仙坪,久慕五泉游,休闲在雨后,邀约有驴友,蓝天浮白云,青峰映平湖,当年集仙地,今日井田畴,绿荫原生态,精灵果香流,虚实黑风洞,起伏马槽幽,朦胧藏神泉,甘甜润心喉,林中藏倩影,山涧起雾瀑,太白携三官,为民解忧愁,宝镜照人间,真伪辨有无,取经神仙路,故事绵长久,欣逢开发劲,环道飘如绸,便利富民径,快捷奔幸福,鼓呼为乡里,高歌腾飞图。 - J- L. G) R5 f
   这样的解读不知可否?更不知解读到位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