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天在上海图书馆作悬疑小说方面的讲演,一位听众提问海派文学,牵出了我对于什么是海派文学,上海应该且适宜拥有的是什么样的文学长久以来的一个想法。
2 O* B. }. v2 p* K 很多次笔会或文学讨论会或朋友聚会上,都有人提到,海派文学为什么后继乏力。被公认为海派文学代表人物的王安忆之后,为什么没有新的有足够代表力的作家出现。甚至连上海作家协会的刊物《海上文坛》都撤刊不复存在了。
7 Q8 P, Q D8 N7 i# d 我说,是大家的眼睛都看错了地方。
; _! y- Q' a1 C( D* b b, X. M 什么是海派文学?难道说描写上海城市特色,写些上海人的生活和上海弄堂就是海派了吗?这样的话,每一个城市都有她那一派的文学,海派文学又有什么稀奇的。总该是有某一种文学,只有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才可能滋生出来,而在其它绝大多数地方都不可能。这种文学打上的不是狭隘的城市烙印,它应更广博才对。" D9 Z& y! \# h) m
我认为,上海这片土壤最适合滋养的,是悬疑小说,是爱情小说,是幻想小说……它们共有一个名字——类型小说。
* X$ \3 A5 N5 S {( x: _' x 回顾中文圈类型小说最盛的几个时期地点,首先就是在近一百年前的上海滩。也许大家心里先跳出来的是鲁迅,可实际上,在当时大众更熟悉的人名里,有张爱玲、有还珠楼主、有程小青(《霍桑探案集》作者)及大量鸳鸯蝴蝶派的作家。类型小说的几个大类已经都在了:爱情、仙侠、悬疑。武侠小说的作家当时除了上海之外,还有一个开埠大都市里也有很多,郑证因白羽宫白羽这些武侠小说的先驱,都在天津。
7 B% |* i, K! A5 H$ h: A* R 在那之后,则是香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步入她最繁盛的时期,新武侠就在那里兴起,金庸梁羽生等大批武侠小说作家,另有开科幻小说另一片天地的倪匡,有言情的亦舒和岑凯伦。( g4 g0 N+ Z9 |1 G3 F1 H
而台湾都市圈的发展较香港稍晚一些,我们所熟悉的那些名字也离今天更近些。古龙、琼瑶、席绢……3 P8 l# F0 _5 h# q. p
最繁盛的都市天然就拥有滋养类型小说的土壤,在这样的都市里,每天上演光怪陆离的各种事件,生活在其中感受到的刺激远胜别处。爱恨情仇,压抑下的无穷想象,这些都是类型小说的素材,同样,大城市里的人们也格外需要这样的小说来放松身心。
! c `% s$ f" Y E6 J4 J 所以今天的上海,不管所谓传统的纯文学圈作何感想,真正的代表文学就该是类型小说。类型小说在这里生机勃勃,且不由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那些叹息海派文学风光不再,王安忆后继无人的评论家们,如果把眼光转到类型小说,就会发现,他们的眼皮底下,全国悬疑小说界一半的知名作家都在上海,中文世界最大的文学网站起点中文网在上海,类型小说之都的复苏就在眼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