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5 j( g3 ^0 c. q, `3 @. e+ ?
0 a( S' F4 c7 U' h3 x
建国初期的惠安化工厂文化宫为中西合璧式的建筑,已经有了年头。
. [9 s9 e, o- e) l# L. _
0 N4 [- S8 r3 O6 ~/ B- R余下镇是我很小的时候曾经多次来过的地方,那时还在上小学,父母亲带着我们去看望父亲的师傅老两口。父母称呼他们大叔大婶,我自然叫他们大爷大奶了。 记得在西安火车站上车,坐的还是闷罐子车。火车开动时,列车员抽上来上车的踏梯,横挡着门口,以防不测。春节期间的闷罐子车箱里,旅客也够多了,能以席地而坐就算是占去了先机,余下的人只得站立着。挨着闷罐子车壁还好,不会因火车启停的惯力而前趔后歪,站在中间的可要受这份苦头了。记得我倚在了闷罐子车那推拉式的铁窗口。窗口很小,好像连头都不能伸得出去,可好在可以透气,躲过满车厢人多拥挤而来的异味,更美的是透过小窗可看着路旁闪过的景色。在后来学习对于物理学的参照物,也从最早的乘坐火车中有了粗浅的认识。 车到余下镇,我们走下火车,是步行来到大爷家的,大爷家住在户县热电厂家属院,好走了一段长路。余下在那时,就给我留下了淡淡的印象,现今回想起来是非常原生态的。大爷家有我要叫姨姨和叔叔的姐姐哥哥,他们比我大不了一半岁。我叫叔叔的哥哥还领着我转悠到了半个余下镇。由此我初次知道了户县热电厂和惠安化工厂的大名。他还给我讲了他们上电厂南面的秦岭山,采摘山果,如此这般的好玩,说得我格外羡慕,那时我还从未爬过山呢。 我从未见过我的亲爷爷和奶奶,他们早在我父亲十五六岁时就离开了人世。不过有了余下的大爷大奶,我那时也感到了快乐,体味到了爷爷奶奶的温情,当然包括爷爷奶奶给我压岁钱的快乐。那时的我,也对余下镇有了孩童时期的认识和情感。 , t" P5 L6 k, V7 r! a
↓镇上街道直对着惠安化工厂,现为中日合资企业称为西安惠大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 ~, J. h& z+ @! np2
* R ~' {* d& _0 E) d8 P# Y5 \
$ \0 {/ W: H! N% b- Z, P# G5 s
↓通往余下村 * @* ^, E% j" B' K$ {8 u: w0 P
p38 `0 @; T! k4 d( i" p& m
/ H- }8 L9 R: O' `: t
↓这样的土木结构的老房子在村子已不多见,成为稀有 ) [& M# H7 H9 ~& K4 P
p42 o9 G6 E1 q* i) r* S9 G7 V% D
+ Q% y, W% v; v& o/ `- Xp5
! w. M! _/ {- \ \0 l* m1 C
/ u* X+ d+ N9 X
p6+ k; s' W& }' f# o& J
z7 T+ c K% |6 {4 t+ G
↓秋粮包谷仍晾挂在房檐下
* m% j0 K. y( t8 Wp79 w& l0 {& T. z W; f7 C
) r9 I9 T. F' i4 G, c9 j↓村道 3 a0 l( C( j0 r: J0 P! f# s; v2 L
p8
& R% V; x1 \ {* v+ ~+ |4 [' Q
/ v* [) Q8 `1 o↓农家美食 * d4 \7 [7 W/ t8 o: t
) k0 g R( m8 E `9 P
; P8 w# D, S( j M& {余下镇地处西安市户县县城南郊,距县城 5公里。南依秦岭,北俯渭水,东临太平河,西傍涝河,一岭叠翠,三水环绕。自然条件非常优越,风景优美,素有“画乡小江南”之称。相传唐天复四年(公元904年)李克用被封为晋王,曾来此地,故名“御下”,后人为书写方便写成“余下”。后演变为“余下村”,余下因此而得名。 余下面积为29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14个居委会,人口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万人,城镇居民3.2万人,人均纯收入1870元。2 h1 f, T+ U! Q: C8 ?
余下原是一个小村庄,解放时有721人,1,800亩地。余下镇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重点建设地区之一。从那时起,在16.7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基本建设。1954年,原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决定在余下建设845厂(后改为惠安化工厂),1958年基本建成,自备电厂(后改为陕西省第三热电厂、户县热电厂),1957年12月开始发电。1966年,秦川电站仪表厂由南京迁建于此。1970年西北电业管理局的线路器材厂、户县秦丰棉织厂等企业先后建立。形成了一个以化工、电力为主的工业城镇。由于各项建设征用土地,先后将保峪坊、安尔堡、王家堡、林家堡、五庄、安善坊南堡等13个村庄的农户,迁至县内其它村庄。全镇以化工、电力为主,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 & l) c% _; z* {6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