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来论:查清聂树斌案为何这么难2 e1 U5 p1 F: V- H: X3 w
来源:人民网 作者:裘法正 2011年09月15日11:16我来说两句 (582) 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 新闻背景:河北青年聂树斌1994年因涉嫌故意杀人罪、强奸罪被捕,次年被执行死刑。2005年另一名通缉犯王书金被捕后,主动供认出这起奸杀案。2007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答复聂树斌亲属:聂案的申诉由河北省高院负责。但直至今日,聂案仍没有结果。9 t2 j: U6 b# F! C5 }5 \* I/ }
J( t# a: [3 N) D$ [" g d3 o
查清聂树斌案为何这么难
! @, x. b; g' G: y& f" f. }& f3 l3 w/ {3 l9 h2 y$ x: Q
6年前,聂树斌案被曝“一案两凶”后,有关方面宣称“要在最短时间内查清事实真相”。但6年过去,真相依然还“在路上”:不管是媒体还是聂树斌的家人,得到的答复均是——正在复查,很快有结果。一个明摆着有冤情的案子,其查清过程为何竟如此艰难?
1 y: M5 q, q3 s6 t( P2 c" s I8 W2 I) |$ ^( E# k
恐怕不是“无人管”的问题,而是管的人太不得力、太多顾虑吧。或是怕推倒重来影响部门形象,或是怕暴露问题追究责任。宁昧私利而不惜损害公义,致使问题案件长期得不到解决。冤案猛于虎,但比冤案更可怕的是沉冤不雪、有错不纠。其结果,流失的是司法部门的公信力,损毁的是民众对法治的信心。知错即改,才是重获社会信任、重建司法权威之计。像赵作海案和天价过路费案,不正是司法部门果断出手的示范吗?斯人长逝,墓草青青,“昭雪”对死者来说已无实质意义,但对生者、对全体公民来说,却意义重大。聂树斌案真的再也拖不起了。6 p1 u4 q$ \& \/ K
' H1 d2 q: u+ N! P ~(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