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善缘”与“恶缘”(2008-08-12 00:06:45) 4 ~3 d! ]. E8 t+ y7 [- C# [
标签: 杂谈
6 d6 s' V, C9 n/ a 前段时间在电视节目中听到杨二车娜姆说的一句话,颇有道理。
2 q4 U( h' G! T) ]: w# i# G7 |! w. W" E: I- E
她在讲述了自己在美国打工时因为没有冷落一个平凡的老人而最后得到老人的大量馈赠之后,总结出人时时处处要“结善缘”。
h9 U1 P7 O- q% J" F: A z
! V& T- e- o0 Y' m4 A& s 对此,我深有体会而且特别认同,不说别的,就如十几年前和ZP兄见了一次面,好像才几分钟,十几年后,许多因缘际竟然让我们走在一起,而且如此的投缘,甚于亲兄热弟,在我的创业生涯中,无论接下来怎样走,于我,他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 R$ B4 \- e/ z3 p* _6 D9 `4 Y5 B! E' x1 Y! U8 [" x5 |
刚刚在那个叫《书香门第》的小书店里,我只是当时店里众多顾客中的一个,但当我因为找不到我要的那本书时,书店老板主动而善意的服务使我不但不再嫌弃这个小城的小书店,而且从他的眼神可以读出,只要我当时把握一下,又可能结了一个“善缘”,哪怕只是递上一张带产品宣传的名片,也会多一个人或许以后是一个圈子会在需要我的产品时想到我,总是有那么一点几率能做成点生意。) k& h+ D$ [1 n$ x* N6 }
' W, M, C( S# F& |2 R0 { 但是,既然有“善缘”就会有“恶缘”,如何避恶就善,这个也是我“重出江湖”之后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被背叛和出卖的滋味,真的是万箭穿心,到了当下,我彻底怕了!再也不能输在“恶缘”上了!! P/ E5 k6 n+ }, c% |, I
0 e, e9 A- J( w- C 走上社会之后那么多“恶缘”,我差点因此而崩溃,也差点患上社交障碍症。但是,人是社会动物,哪怕在电梯里与一个陌生人碰了面,也是缘起,因为地球上有几十亿人,一起坐电梯的几率就是几十亿分之一。关键是当缘起之后,怎样去分清此缘是善是恶,这需要一双怎样的慧眼啊!
8 f$ K( M$ d3 @% v% L' _ @$ c) b. g
/ X4 j' Y9 a# e: D- N9 b$ g 有时一开始就注定是“恶缘”,但偏偏看走了眼,最后总以惹祸上身告终;有时本来是“善缘”,因为把握不好,却又发生了本质变化。不是所有不坏的人对任何人都能成就一段“善缘”的,善人可能有“恶缘”,恶人也可能有“善缘”。8 p. G( _+ t+ K; d5 W7 O1 y
0 O, i: M" P$ p0 }7 t3 {$ C# s2 z* G8 c 佛教里的宿世因果论,确实能清楚的解释为何有缘起和缘灭,但能尽量结“善缘”不结“恶缘”吗?我想还是要用回我念高中时因为WZP而写下的一句话—:了解一个人是需要时间的。只是到了今天,这句话应该再重新解读,缘起之时尽量保持冷静和克制,但最好先不拒绝,在保持一段距离的前提下再三接触沟通,当判断或感觉告诉自己,这个人可以结交时,再不妨走近点,但必须有一个原则,这个人无论是善是恶,在自己与他以后的交往中,无论走到什么阶段,只要是好的就万事大吉,万一关系恶化,他对自己可能的伤害不要超出自己那个阶段的承受能力。; R* `- t+ d' f5 S7 w
+ K0 {0 w3 ^1 ]3 q( N8 p1 s
越写越多,其实细想起来,这个课题挺深奥的,不是我能解释得清楚的,二千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就思考过这个问题,也给出了答案,所以,怎么去处理“缘”的事情,或许在佛典中能悟出更多。4 _& v8 p k6 [( D( Y- x
; {( |9 h! l6 u; k) L& h8 r& I) E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一句佛语:定业不可转;又想起了我的师父释如妙和尚对我说的一句话:一定要有定力。
! r2 G2 @: s0 S# u8 ~% Y# s3 m5 {8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