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n% n# o" ?0 J' |2 S; N% T
, n& A) m/ u5 N- `1 e9 ^; T; S Lili刚从大学毕业,分配到我们单位的第二天,部门领导就在私下里“赞叹”:“这个小姑娘不是一盏省油的灯!”据说,她上班的第一天,就从内部通讯录上查找领导的姓名和电话分机,接着按名单拨了一遍电话,把人名一一对号入座。第二天一早,Lili恰巧和部门领导前后脚进单位,她一路小跑地从后面追上来,赶在领导之前揿下了电梯按钮。等电梯门一打开,Lili像服务生一般,一手挡住电梯门,侧身微笑:“×老师,您先请……”
7 n/ f% A* X# P/ }& K1 F/ q& v5 V 因为不在一个部门,Lili工作业绩究竟如何,我们都不太清楚,只知道在后来的一年里,她颇受领导赏识,还曾作为先进代表,和兄弟单位作了一次汇报交流。第二次见识Lili的能耐,是在这次外部交流之后的内部交流会上——领导让Lili作一个情况介绍。概况、细节、分析、归纳……确实头头是道,但要说有什么过人之处,却也不见得。正为没能领略“才女风范”而失望时,Lili的结束语却让我大开眼界:“兄弟单位的同行都羡慕我们有这么好的设备。我说:不,我们最大的资源优势,应该是我们的德高望重、才智过人的领导!”席间一片哗然——领导年方三十,何来“德高望重”?
6 z" j) F5 b/ |' r 最近Lili又发明了一个极为经典的“马屁”。单位内部调整,搞了一次“竞聘上岗”。岗位大调整,领导自然也跟着调整了一次,Lili当然要请她的新领导吃饭。一个“鸦片鱼头”上桌,Lili夹下鱼眼睛送到领导盘中。领导一皱眉,推开。Lili诧异:“鱼眼睛能明目,是好东西,你不爱吃?”领导答:“我天生不爱吃鱼眼睛。”“哦,我知道了,这和你的天生丽质是一样的。”厥倒!
2 C7 J( }: L! T+ t 点评:马季有个相声,讲一个“马屁精”,见人的第一句话必是“好啊好”,有一回碰到一个只有一只眼的人,“马屁精”就说:“好啊好,一只眼好啊,一目了然哪。”水到渠成,脱口而出,是“马屁精”的基本功。不过,如果对方不是个白痴,这样露骨地拍马屁,他会明白,你只是在逗他玩而已。 2 d& H% @; o) T5 _: n+ l1 B; [% K
英国马屁研究学者施滕格尔出了本书《YoureTooKind——ABriefHistoryofFlattery》《你太好了——马屁简史》 ,书中提醒“马屁精”:“如果你只是个小职员,请不要告诉执行总裁,他是天才。你和你的对象之间的地位越悬殊,你拍的马屁就得越含蓄
2 Q S4 M6 G) q9 e/ {6 ~! b- d* e9 ?: w, u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