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信息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森林防火
查看: 4749|回复: 0

太史桥上话今昔

[复制链接]

301

主题

508

帖子

9319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19
发表于 2025-9-21 17:14: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 @: t3 c- u' H

% d  ^( B+ p, N6 b5 E涝河如一条银练,自秦岭北麓蜿蜒而下,几经曲折,绕到户县城西,便奔北而去。千百年来,它既滋养着两岸子民,也给当地百姓带来过不少水患之愁。明嘉靖年间,公元1542年,邑人王九思致仕归乡,牵头集资修建了一座贯通涝河两岸的石桥。此桥长82米、宽8,5米,建成后不仅便利了两岸百姓的日常生活,更疏通了周至、户县、长安、咸阳等地的交通脉络。不知从何时起,桥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渐渐成了热闹的市集。0 o6 G& X  }/ d, N' s6 |& r

; J0 c6 a1 N  l/ Y" m  R往日里,男人赶着牛马过桥去往田间耕作,女人挎着竹篮到田边剜野菜,孩子们蹦蹦跳跳往来上学,外地客商踏着桥面往城里投宿……这些场景,仿佛仍在眼前。. B4 p) w3 N; H0 o$ e0 s$ D# F
5 n2 s- f6 v4 O, n, K
后来,因人口激增,加之河水连年泛滥,1967年至1970年,人们在太史桥南端修建了一座备战桥。自此,太史桥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随后,桥的东、西、北三面渐起民房,有了人家,唯独南面因积水难排,成了一方池塘。如今,太史桥已淹没在西街村中,拱桥上的青石条成了村民日常出行的道路,三面都被住户环绕。邻桥而居的老人,时常坐在桥边,絮絮叨叨说着过往,也闲谈着当下的生活。! `' r# m/ Y+ K) I4 t' `6 E$ [

/ q# z' I/ b1 n1977年,县政府对涝河实施重大改道工程,太史桥彻底失去了通水通航的作用。随着时代发展,南北涝河两岸大桥林立,如今已有十座不同规格的大桥贯穿东西,车流人群川流不息。昔日明清时期的太史桥,曾是涝河岸边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如今却落入尘埃,被村民的烟火气包裹,成了乡村里一段无名的路。
) W3 ]8 E; {7 G 4 ^7 ?3 w9 V6 u) n* [
如今,西街部分村民或是接送孩子上学,或是匆匆上下班,仍会走过太史桥。偶尔有人记得,它在1992年被陕西省政府列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大多数人早已将其淡忘。但太史桥从未忘记,它像一位沉睡的巨人,默默守护着西街村民的宁静,等候着每一个平安归来的身影。
/ V" M) J% t, M 0 f# r) s1 A( m, H' k/ ?7 t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飞速发展,太史桥终究承载不下当今历史的重量。它如一条巨龙,永远卧在西街村;旁侧的池塘似一面古镜,既映照着过去,也照亮了今天。太史桥更像一部厚重的史书,记载着户县的过往,也颂扬着改革发展的今朝!
Screenshot_20250921_10235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