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汉经学大师王符说:
德不称,其祸必酷;能不称,其殃必大。
一个人没有学识,最多是个愚人,但若是德行不好,举止不端,就会为祸一方。
所以人这一生,唯有先修得好品行,才能安稳立世而不倒。
《史记·留候传》中就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天,张良路过一座桥,迎面走来一位胡须尽白的老人。
就在此时,老人突然停下脚步,将自己的鞋子脱下,丢到桥底。
老人当即喝道:“小子,你下去把我的鞋捡上来。”
张良顿时一愣,虽有不解,但看到对方年纪很大,就依他照做。
他不仅捡回了鞋,还恭敬地将鞋捡回来穿在了老人脚上。
谁料,老人又把鞋丢了下去,并再次唤他捡鞋。
张良苦笑一声,但仍旧照做。
如此反复三次之后,老人大赞他“孺子可教”,并传授给他《素书》。
这就是,黄石公三试张良的故事。
正是张良始终恭敬有礼,德才兼备,黄石公这才决定倾囊相授。
古人常说:厚德载物,好人有好福。
只有深厚的德行,才能承载世间万物,才能为自己迎来福气。
但一个人若德行不够,就无法成就大事。哪怕侥幸获得一些成绩,福缘也是浅薄的。
《菜根谭》中有言:
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村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兴废。
世间的财富、地位和名声,如果是通过提高品行和修养所得,那么就像生长在山野的花草自然会繁茂昌盛、绵延不断。
没有厚德,仅靠功名、机遇或者是非法手段求得的福,就会像插在花瓶中的花,因为缺乏生长的土壤,马上就会枯萎。
孔子也说,子欲为事,先为人圣。
意思是说,一个人做事之前,先得把人做好。
才华可以让人走得很快,但唯有深厚的品行,才能让人走得更远。
无论何时,修一个好德行,才能拥有好福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