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子# i$ w2 g. s: E4 N
“包子”一词最早出现自宋代,此前主要被称为”馒头“。传为诸葛亮征孟获时所发明,形状为人头形,尔后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逐渐改为禽肉馅。但中国人吃馒头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彼时称为“蒸饼”。三国时,馒头有了自己正式的名称,谓之“蛮头”,明代郎瑛在《七修类稿》记:“馒头本名蛮头,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宋代出现“包子”之名后,“馒头”之称一直并行不衰。直到清代,“包子”和“馒头”的称谓才渐渐分化。: F: M; A% D: a2 }4 U5 S9 a8 {& D
包子是由面和馅包起来的,由荤馅或者是由素馅做成的,做好的包子皮薄馅多,松软好吃。还可以做各种花样。憨态可掬的,动物的,植物的,花朵的,各种各样的花样,供人们品尝。4 c0 B9 l: J1 `% n
“民以食为天”。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包子和挂面是春节拜年的“正礼”。其他在贵重的礼品都被称为“水礼”。( R. y* O% Q q: S8 }" R5 g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 人们信奉“宁穷一年,不穷一节”。所以不管贫富,春节前都要蒸包子,准备好给长辈人家拜年的礼品。; O i- a( Y- j: w! J3 Y: a1 r
不过,由于普通民众生活贫困,包子的面皮和“内容”就大不相同了。麦面少,就掺合些玉米面叫“两掺子”皮。馅多包的“油面”。就是玉米面或麸皮滴少许油,加盐调料在锅里炒熟后作馅。或者是用萝卜做馅。9 o3 h% o1 |1 S4 m& ?2 [7 Y
现在的年青人可能没有见过,更没有吃过油面包子。我小时候一正月早晚两顿都吃油面包子。有时就把馅偷着倒了,光吃皮。只能说有包子的形状,那有现在大肉,豆腐馅儿的包子味道?
3 j% `+ X% l' w7 S/ J 近几年,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包子这个千百年留存下来拜年的“正礼”也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不见有人再提上包子拜年了。; [) ~% S! f- M6 N
0 |$ K8 q& h- D6 w
; L4 v6 Z# p7 ]&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