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子偕老
; J+ H9 ^, ~2 `. z 她跟国君要偕老,头插玉簪和步摇。
3 h' }/ u! X" E N; W, D 举止从容又大方,静如山岳动似河,礼服更显腰身好。
) P \; e7 N+ z 可是品行不端正,这可叫人咋说道。; d% ~: k6 n/ f3 z9 P( t
+ b4 H; k- _6 }' e$ }
锦衣彩纹真鲜艳,山鸡图案亮闪闪。
6 j' K r$ ~; O7 y1 Y 黑发稠密像乌云,不用假发更天然。
0 u( ], Q1 D+ R9 ?9 y+ U j 美玉耳饰垂两鬓,头上插着象牙簪,俊俏白净迷人眼。
5 `" ]# X3 o4 a! P0 t+ M 仿佛尘世降天仙,仿佛帝女到人间!/ C3 j( e' e, V6 W! O. t4 `
9 x0 q4 c1 ?, V& ?
服饰鲜明又艳丽,浅红轻纱做外衣。5 f( x G$ E2 R+ q& ~* T
绉罗罩衫如蝉翼,葛布内衣最贴体。3 T0 A& O1 L( F+ m; d! z; d" t9 F
看她眉目多清秀,看她容颜多美丽。
$ d' _5 _/ X9 I+ d' z 这般美女实少见,国色天香谁能比!$ m* u$ N" i# M- @: X) x: S* e/ C
【原典】《诗经·鄘风·君子偕老》
& K3 r. V& ~2 Z+ @& J0 m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⑴。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⑵。子之不淑,云如之何⑶?
: A2 M& G% s7 X% I0 {7 L
# t" ^* g& i. z3 j, U7 h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⑷。鬒发如云,不屑髢也⑸;玉之瑱也,象之挮也,扬且之皙也⑹。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⑺?
+ L" g5 G. w" T7 X6 J- g& Z
+ G0 m# E9 `$ m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⑻。蒙彼绉絺,是绁袢也⑼。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⑽。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⑾!
* d; l% f% o( @【注释】
3 R4 l- w0 Z7 D. n; x3 P ⑴君子:指卫宣公。偕老:夫妻相亲相爱、白头到老。副:妇人的一种首饰。笄(jī):簪。珈:笄饰。走路时会摇动,又称“步摇”。垂珠有六颗,故称“六珈”。( q2 E4 P( C& d O( L4 h( v( ^' Y
⑵委委佗佗(tuó ),如山如河:举止从容大方,静如山,动如水。象服:镶有珠宝绘有花纹的礼服。宜:合身。
\# i* ^, \, U/ f+ v ⑶子:指宣姜。不淑:不善,一说不幸。
0 q; _" C- d& h5 o- _/ U ⑷玼:花纹绚烂。翟(dí):绣着山鸡彩羽的象服。0 [3 y x9 {. ~6 F+ U/ L9 f: }: K
⑸鬒(zhěn):黑发。髢(dí):假发。1 w2 h ?: N7 @1 U5 S4 v- @2 U
⑹瑱(tiàn):冠冕上垂在两耳旁的玉。象:象牙。挮(tì):发钗。一说可用于搔头。扬:额角。皙(xī):白净。
0 z/ e; d3 M5 {4 T% w8 D ⑺胡:何,为什么。而:如。帝:帝子,神女。, x3 }7 v6 w4 w# i
⑻瑳(cuō):玉色鲜明洁白。展:展衣,古代夏天穿的一种纱衣。( m% K$ j ?# k$ T- p3 G* P9 m0 R
⑼絺(chī):细葛布。绁袢(xiè pàn):夏天穿的白色内衣。. y6 A# \* c% }: d ]* h4 g
⑽清扬:眉清目秀。颜:容颜美,有光彩。
7 t; K$ o* [9 R& f: A: T( O8 N ⑾展:诚,的确。媛:美女。
, _2 ]6 T! g$ n" F1 T: T【沧海诗评】
, y' S# v* `8 @3 D+ j 有这样一位美人,她犹如从画中走出,又好似从云端飘下。倾城倾国用给她好不夸张,国色天香形容她恰如其分。她的美丽让无数人赞叹不已,她的遭际又让无数人议论纷纷。她就是《君子偕老》中的主人公宣姜。5 C; V0 G# U" U
全诗除了“子之不淑,云如之何”两句,都是对宣姜华美的服饰和娇艳的容貌的赞美。她的美无可争议,有异议的是,由于对“不淑”二字的不同理解,有人认为诗的基调是讽刺挖苦,有人认为诗的基调是赞美同情。
2 I2 X8 C/ r! a, @9 ` 《毛诗序》云:“《君子偕老》,刺卫夫人也。”朱熹《诗集传》说:“言夫人当与君子偕老,故其服饰之盛如此,而雍容自得,安重宽广,又有以宜其象服。今宣姜之不善乃如此,虽有是服,亦将如之何哉!言不称也。”总的说来,就是认为此诗旨在讽刺宣姜品行丑恶,德不配位,不配和国君白头偕老。魏源、王国维等人则将“不淑”理解为不幸,“不斥宣姜之失德,而但言其遭际之不幸,诗人之厚也”(王国维)。从而认为诗歌的感情基调是对宣姜绝代风华的赞美和不幸遭遇的同情。
' \1 P7 q7 ?) Z( ] 宣姜本是卫宣公之子姬伋的未婚妻,不幸被宣公霸占,并生下两个孩子。宣公死后,又改嫁宣公的庶子公子顽,生了三男两女。宣姜的“淫乱”之名,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首章前五句极力渲染宣姜来嫁时服饰的鲜艳绚丽,仪容的雍容华贵。末二句“子之不淑,云如之何”,揭示她品行的恶劣(或遭遇的不幸)。欲抑先扬,美的外貌和丑的灵魂形成巨大的反差,让人禁不住唏嘘生叹。次章与末章更是用墨如泼,用赋法反覆咏叹宣姜服饰、容貌之美,让人感觉简直是天上少有,人间绝无。越是这样,越让人感慨:美丽的容颜和美好的灵魂往往不能并存,美丽的容颜和美好的命运常常背道而驰。
: x) W. c \ L) s 不管古人如何看待,今天的我们,对宣姜这样的女子,还是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同情。宣姜作为当时泱泱大国齐僖公的女儿,又出落得国色天香,倾城倾国,许配给卫国的世子公子伋,可谓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如果不出意外,本可以拥有幸福的婚姻,美好的人生。可是,命运弄人,红颜薄命。公子伋的父亲宣公利用国君的权势,强行霸占了她,我们不难想象,面对又老又丑的卫宣公,她的内心是排斥的,甚至是厌恶的,最终却又是无奈的。《邶风》中的《新台》一诗,从某种角度来看,就是在为宣姜鸣不平。宣公死后,幼子惠公继位。为了巩固齐卫两国的友好关系,齐襄公又逼着她嫁给公子伋的弟弟公子顽(昭伯),《左传》上说:“不可,强之。”可见,再次披上嫁衣的她,仍然是被迫的,而不是心甘情愿的,她不过是政治的牺牲品。如此看来,与其说她是一个淫乱的女人,不如说权力与政治是淫乱的制造者。( `9 _! t2 ?7 Z/ @. z" i( R; c
宣姜和昭伯生了五个子女:公子齐子,卫戴公,卫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齐子早死;卫国被狄人攻灭,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卫国遗民拥立卫戴公当了国君,可见其贤德;卫戴公死后,其弟卫文公更使卫国中兴,让卫国在诸侯中重新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宋桓公在卫国被攻灭后第一时间救卫,宋桓夫人的影响力不难想见;许穆夫人在卫国遭难后奔走呼号,并写下《载驰》一诗,是名留青史的女英雄,女诗人。别的不说,能教育出卫文公、许穆夫人这样杰出儿女,仅凭这一点,宣姜作为一个母亲,绝对是称职的,甚至是难能可贵的。今天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对她求全责备呢?9 I& Z4 Q |! R
让我们抛开陈腐的偏见,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上天赐给人间的绝世之美。这样,我们的灵魂将如同在花间漫步一般,饱尝清香,悠然陶醉。
& |% M- @+ L6 C" {. S+ g5 s7 o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