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人品读•阙题】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春天的古诗词里,唐代诗人刘眘虚的《阙题》算得上是佳品中的佳品了。可惜,看了很多赏析,都觉得差强人意,而且词不达意。让人越看越糊涂。尤其是要给孩子教的诗词,不但要自己正确理解诗意,而且还得翻译成孩子能听懂的语言。干脆,翻阅辞海词典,自己品读吧。
阙题,“阙就是“缺”。因为这首诗也不知道为什么,诗在,题目不见了,唐朝的殷璠在编写《河岳英灵集》的时候发愁了,写“无题”,对不起这么美轮美奂的佳品,写《缺题》感觉也也不好,最后发现阙字好,既和缺同音,而且阙字有帝王住所的意思。于是,就有了“阙题”这个题目。
不管是古诗文网还是搜狗百度百科,一会说是刘眘虚是去山里访友,一会又说是踏春。感觉都不是很对。
“深柳读书堂”一句中的“深柳”,指的是枝繁叶茂的柳树,三月份的时候,柳树才发芽,嫩芽还都是鹅黄色,稀稀拉拉的挂在枝条上,只有到了四月中旬和五月,才会枝繁叶茂,而这个时候已经是初夏了。尤其是“幽映”这个词的出现,更说明“深柳”已经成了浓阴。这个时候,山里的花肯定不是樱杏桃李了,而是杜鹃、白娟梅、槐花,这就好理解为什么“远随流水长”,因为槐花是很香的,如果大面积漂在河上,肯定远远的就能闻到水中的芳香。所以,这个“花”很可能就是槐花。
再就是,刘眘虚不是去访友。古人不管是诗词还是游记,都习惯把话说的很清楚,比如《小石潭记》、《桃花源记》等都是把和谁去的,去了哪儿交代的很清楚,而该诗并没有说去访友的意思,所以,很可能是刘眘虚是一时兴起,想去山里找找“坐看云起时”的感觉。
搞清楚了这些问题,这首诗就好理解了。
这一天啊,阳光明媚,老刘沿着蜿蜒的羊肠山路去散心,山路好像穿过了“白云回望合”里。这里要说明的是,一般山上的羊肠道都与水相伴,这样就不会迷路。路旁的小溪清澈明静,一路都是“蜂争粉蕊蝶分香”,到处都是“垂杨拂绿水”。感觉这春啊就像小溪一样源远流长,于是心情大好。更让人叫绝的是小溪的上游肯定有大片大片的槐树林,溪水上落满了洁白的槐花,与清澈的溪水相映成趣,远远的就能闻到水中槐花的香甜。如果这是一幅让人心旷神怡的水墨丹青图,那画家的本领该有多高明啊。
走着走着,就像陶渊明发现桃花源一样眼前一亮。大山的深处居然有一处青砖铺路白墙黛瓦的豪宅。为什么说是豪宅呢?如果是普通的山居,很可能很脏乱差,根本不会有“读书堂”。隋唐时期,也只有门阀世家才会修建“读书堂”。而且这豪宅修的很典雅,四周栽满了高大的柳树。给人一种幽静而又浓浓的书香味。而主人或许是个幽居的雅士,不喜欢和外界来往,所以门前显得有些清冷。由于柳树高大茂盛,太阳升起的时候,读书堂只是觉得明亮,没有强烈光照的那种刺眼,反而是更幽静更书香气,尤其是一两丝光线透过柳枝照在衣服上的时候,既能让人精神愉悦,又一点心情舒适。
面对这一切,老刘彻底醉了,被那山那水那花那房陶醉了。大有“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而又不得不走的感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