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旦的寒夜,在南山老屋度过。暖洋洋的木床、厚厚的棉被窝和烘热的小太阳,加之一心无挂的心绪,一觉睡到囫囵醒。夜半被远方偶尔传来的隐约爆竹声惊醒,听着越来越陌生的熟悉声音,不由勾起了童年的思绪,这就是年味,这就是乡愁,这就是故乡。- t' p1 M ]- P( f& G: }
清晨被窗外枝头的鸣雀惊醒,拉开窗帘暖阳临空。预报昨日开始就寒潮来袭,看来是对空了。儿时故乡的冬季白雪皑皑,天寒地冻,房前屋后,田野道路,一场雪从立冬到立春,从未消融。那时老人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冬雪既可以有效的防止农作物冬旺,进入蛰伏期,避免倒春寒,又可以增加农作物生长时间,延长受土期,提高质量,可见一场冬雪对农作物的重要。没有了冬雪,老人都说要遭年馑。大白菜成了冬天为数不多的蔬菜,院子里满满堆上一堆,可以食用一冬天。现在超市里的大白菜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村里余粮大户都讲究不吃新麦,因为隔年的麦面性才能储藏到极致。一场厚厚的冬雪就成了村民们冬天的期盼。堆雪人,打雪仗,哪怕小手冻的通红。上学路上提着一个小铁盒子,里面放着玉米芯点燃,边走边吹,吹得面红口黑,就是为了烤火取暖。每逢立春,檐头挂满了冰凌,我们叫冰糖嘴,状如冰锥,洁白晶莹,不时掉落下来,插入地面,路面的冻土也开始消融,泥泞不堪,预示着冬天过去了。现在冬天再也见不到儿时的大雪,美其名曰:厄尔尼诺现象。儿时春绿夏黄秋红冬白,一年四季分明。现在春砂夏土秋灰冬霾,一年都是PM2.5,人们也从四季变为了一季人。
; U' c3 p5 D9 l& O; U, y暖阳下,我迎寒鹊,数落后院枯萎的杂草,无忧无虑的品着前院玫瑰和金菊熬煮的香茗。秋菊傲霜似乎成了奢望,因为冬季院里没有生机,今年特意买了四盆菊花栽在前院,一场降温,菊花全部枯萎,蔫软的低下了头,宁愿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竟是神剧,于是金菊和玫瑰就成了菊玫花茶的佐料。毋容置疑,若非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也是不经考的。岁寒三友已损其二,惟有后院的青竹、前院的金桂和万年青还郁郁葱葱。
6 Q% Q( i$ l4 b% H餐桌老妻酿的芨芨浆水菜,母亲腌制的五香青椒,本家堂哥送来的自制魔芋豆腐,都是原生态绿色食品。油泼浆水菜清凉爽口,五香青椒香辣不腻,魔芋豆腐柔滑光嫩,完全掩盖了自己熬的红豆燕麦稀饭的焦糊,依旧吃的津津有味,据说焦饭健脾开胃。忽听后院水流哗哗,下意识到水管破裂了。冲出房屋,水龙头正往外喷水。赶紧去关闭前院总水阀,水泥盖板已经和泥土冻在一起,只能拿来羊镐,借助工具才把盖板撬开,终于关闭了总阀。去村西口购买了水笼头及配件和保温材料,把水笼头重新安装包裹的严严实实,里三层外三层,厚重的如防寒服。保温的岩棉管原来也是堂哥从青海引进的,利用本地山区的石矿,烧制岩棉,供应青海,新疆的石化企业。那个时候夜晚桥头厂区炉火通红,农工齐头并进。0 l& K$ \* P. ?/ @% W0 T2 a
街道路边的排水渠里结了厚厚一层冰,昭示昨晚确实寒潮来袭,身在暖床悠然不知。冰在城市里已竟见不到,就像我女儿天真的以为面粉就是长在麦子上,到时候就用面带去接就可以了。我浑然一吓,科学扰乱了四季,也扰乱了认知和常识。有了百度地图,很多人已经不知道了方位。由此带来的是菊不熬霜,梅不耐寒,都以为四季是温室,天地乃暖床。人勤地不懒,路边村民门前的空地,用塑料纸或者编织袋掩盖起来,下面就是绿油油的蔬菜,冬天可以随手采撷,吃一块地揭一块塑料纸,即经济又无公害。
! x# T" r. ?8 |" f或耕或读,一院老屋,就是一个小天地,一张暖床,就是一个安乐窝,一粟一书,就是一部创业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