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武功镇漆水河之滨的后稷教稼台,系关中四台之首。其余三台是造字台(长安细柳)、烽火台(临潼)、凤凰台(咸阳)。' G6 M: y" }( T2 c- L3 |4 X5 V/ L4 E
相传,早在4000多年前,后稷就在他母亲的影响下,潜心专研农耕技术,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他以无与伦比的胆量和智慧开创了农耕文化之先河,使人类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游猎生活。所以他被尧帝举为农师。
' i* G3 [+ R) A6 j+ { 教稼台门楼不大。门顶上悬挂着民革中央主席屈武先生所书“教稼圣地”的匾额。迎面是后稷的雕像,这位中国农业的师祖,左手抱五谷,右手持农具,端坐在土堆上,昂首注视前方。
1 O# _/ k" P* _- ]8 q" B 教稼台四周垂柳依依,翠柏常青。花繁叶茂,争奇斗艳。登台览胜:长川曲幽,漆水映带。田野碧绿,白云蓝天。太白屏南、梁山拢北,一切自然美景尽收眼底。/ u7 B8 ?# C. j2 z+ n3 @( u4 {" H7 x
武功镇的小吃不多,唯旗花面不错。 ; \9 C1 Z( Y. P) m; q& E: F
我们走进了教稼台对面的一家“老武功旗花面”餐馆。由于不知道这种面食的口味及份量,我们先要了一份。+ K, G+ o) F4 c4 n/ D
端上来的旗花面一共有六小碗。碗上飘着五颜六色似花非花的鸡蛋花、葱花、豆腐皮儿等,有的切成像小旗子一样的三角形,也有的成为平行四边形。我想这可能就是叫旗花面的原因吧。4 |: C, ~) f$ s3 F% a
饭馆的老板是一位户县通。说其常到秦渡镇和余下镇来。他如数家珍的给我们介绍着旗花面:说这种面鸡汤味鲜、臊菜色艳、醋味喷香提神,黄色菜油在汤里漂浮一层。面条还要薄、光、筋。捞到碗里的面还要“汪、煎、清、稀、细、软、工”。不过,令人遗憾和可笑的是,他的面条是用压面机压的,像龙须面一样细。每碗只有一大口,其量如同乾县的哈水面。不过六小碗才12元,价钱还是很合适的。可是由于醋味太重,分量太少,“一口香”难解午后饥饿,我们也就只尝了个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