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束康乃馨,绵绵思吾亲。6 H4 X9 s2 {& D; h- o
两界三年间,常常泪沾巾。
, U# J( v6 s+ D家徒四壁贫,生活苦艰辛。
9 W( Z# q: ]0 y3 M3 I) f养育四子女,早年添白鬓。- R/ ?+ E* k, y2 M/ O6 k7 J
! Q4 X$ R; f: y: W% \教龄三十八,粉笔苒华发。/ P8 c4 o* q7 V# n4 U
父亲工外地,当娘还兼爸。
K; x7 b [4 j Y农村责任制,分地到户家。
; Q4 o; `8 ?6 C. V子女未成人,校田两牵挂。# e! H2 D" f* Y$ z6 Q, y0 |
9 g( k1 Q5 R' ^1 Z* p% w6 O我作为老大,行动做报答。
+ ~) X. f; P; k$ d3 A" b周末节假日,随母把地下。
% s$ q( H& [& t3 ] S3 B2 X农时不能落,思想受重压。
- b4 W! m$ _" P' D. D贪恋多干活,放眼就剩俩。
$ _+ Z. a/ f. x6 N+ W1 Q+ V; x0 W; k _4 R U
种田经验差,管理更缺乏。+ v; K6 c0 v- n% g' @+ [4 s
母亲高心气,恁甘休善罢?
) U6 _, s; f, S' t* O: Z. _百倍拼努力,但求好庄稼。
. {/ e* D/ U* c4 P( ^6 |+ H5 w功夫不负人,乡邻众口夸。! T% e* m4 f1 e' ^
8 \- k) ^: l, e4 F! `
小学低年级,幼童难管理。
: {3 N- D$ W. x6 j+ Q$ E大多不愿带,母亲没挑剔。
8 w0 Y; ?/ o) w; a数年的坚持,总结长积累。
) Q3 ? ^0 b f: W# A8 \县镇的调考,多次勇夺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