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子阳阳" S5 d4 \, D$ y0 T; _
君子跳舞喜洋洋,左手乐器是竹簧,0 P, _0 t6 o# A
右手招我舞姿狂。尽情歌舞真欢畅。. s A' i- D$ j& U7 [
5 D+ P+ W; L+ D/ T1 |: R9 w 君子跳舞乐陶陶,左手摇着野鸡毛,8 a0 t7 \7 f C) T7 y
右手探戈把妹撩,尽情歌舞真逍遥。
2 W5 o) Q& q7 o. u" N$ L ?5 Q% k0 b
【原典】《诗经•王风•君子阳阳》. n5 \5 |; a* g" T. U7 f5 C* x
君子阳阳,左执簧, 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
) I$ c4 z) Q; S/ n# ?, ]# o 君子陶陶,左执纛。 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
) q1 y, w" w# }% L) x【注释】
. L: g( A1 y; o, @! @ (1)君子:指舞师,舞者,一说妻称夫。 阳阳:快乐得意的样子。
9 D% v9 a" U7 ^5 i& O& X (2)簧:古时的一种吹奏乐器,又称笙。因其有簧片,也称簧。
l' S7 O! O/ g5 Z7 @0 q (3)由房:为一种房中乐。国君燕息时所奏之乐,非庙堂之乐,故曰房中。一说游乐。& F0 N) L) q! Y
(4)翿(dào):歌舞所用道具,用五彩野鸡羽毛做成,扇形。
$ u$ u4 r7 q$ K* a: L/ S (5)由敖:舞曲名,可能即《骜夏》。一说游遨。0 C( ~- k6 y9 _5 L
【沧海诗评】
7 O/ P! Q* x$ t' d# U0 D 这是一首内容单纯的诗。诗中的君子召唤主人公一起歌唱舞蹈,气氛欢快,逍遥快乐,让人忘记了人间烦恼。9 q! Y8 X! ^2 z$ M+ m
这又是一首充满争议的诗。争议的关键是“君子”是谁?“我”又是谁?“由房”“由敖”怎样理解?按照沐言非先生的归纳,对此诗主题的阐释有八种之多:一是君子遭乱,招人相聚谋求全身而退的场面;二是乐官辞官归隐,舞师和乐工共同歌舞欢聚言别的场面;三是在外行役的丈夫回家后与妻子庆贺的场面;四是殷实人家夫妻恩爱、情深意笃的歌舞自娱;五是讽刺君子的冶浪行为之作;六是将军凯旋后庆贺胜利的场景;七是周天子醉生梦死的写照;八是情人相约出游、载歌载舞的游乐诗。" o* l y9 m9 {0 w/ B' k0 P
《王风》中的诗,整体来说都带着一种悲怨的情调,这是王朝没落、昔日的辉煌难以再现,从而在东周王畿之地投下的难以抹去的阴影。但是,这首诗的调子,却带着一种难得一见的轻松愉悦。也许,那极致的欢乐,是为了稀释或反衬内心深处极度的忧伤。但抛开那些政治的因素,可能更贴近诗歌的本真。毕竟,追求欢乐是人的本能,谁也不愿意整天在心上压着一块石头。诚然,君子应该是心忧天下的人,但君子更应该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从忧伤中解脱出来,自得其乐的人。0 }; B) a3 a/ x5 h8 v' U7 @
按余冠英先生的说法,这是一首描写歌舞晚会场面的小诗,只有欢乐而已,没有多深的政治意义。) j* a4 }2 {% J) L% M3 D
在一个贵族欢宴的场合,有一个身份高贵的青年男子,在中央为大家起舞助兴。只见他一幅少年得志、得意洋洋之态,边舞蹈边吹奏笙竽之类的乐器,人们欢呼雷动。他得意之际,便左手执定乐器,右手来招呼诗人与他协奏《由房》之乐。受这种气氛感染,人人都能感到无比欢欣快乐。接着写这位男子狂欢之余,放下乐器,开始跳起舞来,其乐陶陶,令人陶醉。他左手执定羽旄,右手招诗人与他共舞《由敖》之曲。场面欢畅淋漓。
" \: n2 K4 u6 p( X( V, B% C 考虑到这是一首民歌,我更赞同情人或朋友一起外出游乐的说法。情人或朋友相约出游,唱支歌,跳支舞,逛逛街,踏踏青,都会为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都能让灵魂快乐到难以言喻的程度。很多时候,快乐只因为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而与财富、地位、权势等等无关。换句话说,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做令人喜欢的事,这就是人生的快乐。观沧海诗曰:
+ W- N7 I1 w) C. o 百年常怀千岁忧,身未老时鬓先秋。8 j, g% [! T, Z& t8 b8 V2 L& C i
何如邀朋会知己,载歌载舞乐悠悠。
" {! j5 _) T* y# {; Q" d, S
3 U& }4 \% N( @5 J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