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2-27 22: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古体诗写的很好。这首诗大有陶渊明之风格,记写园田乐趣,亦有对百姓怜惜。
. N. P0 G5 y! G9 _: ~; j在疫情肆意的特殊时期,你目光顾及农人田苗长势,悲悯胸怀让我感动!
3 U B$ ?+ ~) a, `, K, b+ g: \. _7 q z+ B: ]% E% F
题目 以庚子为题,背景明晰。太好了!
% z9 `; Y H% ?6 @4 c5 | 千山有鸟鸣,万径无人踪——引用恰到好处!一片静寂,此为铺垫一;
. F1 s8 S& F! L5 k 柳丝空自绿,桃花为谁红——衬托实为精妙!色彩明丽,此为铺垫二;
) Z7 C9 Q& R/ ]; Q 麦苗始返秀,野草亦长疯——这是客观白描。本应长势喜人,何能如此?不得不让读者思考!
9 J8 o9 ~6 T2 ?0 H* d! p4 z 农夫哭无泪,今夏少收成——铺垫至此,水到渠成。这是联想,虚写一笔,表达对农人怜悯之情。/ {2 s- s1 i' K- S
8 b+ X5 V5 l4 d! T( d% ?/ ]几点妙处:/ S3 d& n" k+ J& V+ f' k3 @
其一:意境有反差。表现在“寂然——明丽——凄然”之过程,此让读者思考,表达深刻内容。读2 E! l* R8 N2 i& \, `- L$ u
过李绅的《闵农》,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作者写作风格可鉴。
6 C5 N1 Z+ d( }# w1 i# G6 q 其二; 语言的简练飒然。你看:“有,无,空,为”以 四字点化意境,如此简 洁而有力;“哭,少”
6 h" n1 O" a$ [, b5 R是逻辑之必然。简洁而能自然,是难而能,自然可贵!3 c( h* i u( W) A8 H$ @* J
其三:引用自然。不要认为引用就是沿袭前人之作品,这在诗界被公认是一种手法而已。 这里
& D. C! `; l; ^“千山,万径” 是明引(柳宗元《江雪》),而“柳丝,桃花”则是暗引,妙在引而不留痕迹。 “映阶碧
# H+ `' F. c, s- u$ H8 L" Y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暗引(杜甫《蜀相》)之笔法。纵然风景秀丽,而国破山河在,有谁来欣
1 K/ E: o& T, J1 D赏呢?大家看,作者古诗写作,高手了得。
3 Q' n* T$ X7 Y+ N; ~2 ?" T' ~ m0 s' R4 G% D: w( J7 _. {3 E
向作者学习,向作者致敬!
|- t0 l( @. T9 o/ ~5 B, U8 @6 o( R7 d" t
: z: |4 d J3 p* [. A
: j# h7 H/ ~; I, h
1 X/ {1 `2 b# i; c: _$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