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言道:老来难。生了病的老人更难!
/ v/ d+ S7 I$ U; y, k 前天夜里我被一阵喧哗惊醒,原来病房又住进来一位七旬老妇人,好像也是因为咳嗽导致的肺炎,一直折腾到三点多。) l1 f: ~% \$ f9 Q) j1 J3 G
这两天很少听到老人说话,只见她的女儿一家出出进进,大部分时间都是女婿在照顾她,我还无意间夸赞他:“真是孝顺的女婿”。0 u: w/ L2 l4 J! F, [4 y
“唉,没办法麽”。$ p, L/ q \. t
昨天下午我正在休息,又被他们的声音惊醒,原来女儿来了,在大声发牢骚:让她母亲把口袋里的钱拿出来,说自己的卡取不了钱,随机,我就听到了老人的哭泣声。女子一边劝阻母亲,一边埋怨:村干部不负责任,给他打电话,他还说正在开会。等着,我就让他好看……母亲的啜泣声越来越大,却始终没有说一句话。我完全没有了睡意,心里不由得也难过起来。老来难,老了有病真难,农村老人老了更难,自己的亲生孩子都会斤斤计较。
6 P7 W. g% J1 b% Z( C. P: ? 昨天下午她女婿出去办事了,我扔垃圾时不经意朝她那个床位望了一下,老人竟然笑容可掬地坐在床边向我招手,又指着凳子让我坐。
! n( I( m! ~: M0 C7 P- }4 L1 J 我坐在她的床边,打量了一下:老人满脸慈爱沧桑,满头白发已有如严冬初雪落地,像秋日的第一道霜,根根银发,半遮半掩,若隐若现,脸上条条皱文,好像一波三折的往事,微微下陷的眼窝里,一双深褐色的眼眸,,悄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o& A, K& H2 V
这满头银丝不由得使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母亲临走的那一年,曾经八次进医院,可是,从来没有因为住院费的事犯过难。我们兄妹几人都是抢着为母亲付钱的。母亲随小弟一家住,每次生病,只要我们得到消息,都是尽快接母亲去医院。那时,我还没有退休,平时只要大姐不忙,就不让弟媳妇操心,一到周末,我就赶紧替换大姐。有好几次弟媳妇都不接我们的钱,说有医保花不了多少,再说二哥也给得有。我们就把钱打进医院账户。出院时弟媳妇非要把多余的钱还给我们,我们怎么可能要呢,毕竟平时弟媳妇要操心老人的时间多。为此,弟媳妇对人说过几次:“我们家老人住院,还长钱。”7 t7 L- S' B; S: N5 P
“我看你今天已经好多了”。& c* t& E, v+ S! e
“啊?”老人痴痴的看着我,原来老人耳朵不好,我又凑近一点大声说了一遍。( w! a: D2 L3 i
“奥。”这一声刚落地,老人已是泪流满面。弄得我也是眼睛酸酸的。老人不问自答的告诉我:她想回家,不想住院了。她有两个女子,一个嫁到新疆,一个嫁到兰州。还有一个儿子,儿媳妇跟儿子的朋友有染,儿子上吊自杀了,留下一个十二岁的孙子。老汉整天想儿子,脑子都糊涂了。
5 J$ l/ Y) k9 ?1 U: e! `& w “我看你女子女婿都不错,你就好好治疗,有合疗呢,好了再回去。”" W Q0 r/ Z7 J4 N" E) ~+ W+ P- K
“唉!人家都有自己的日子要过。”也许,这一声叹息已经包含了老人的所有心酸。/ k- |- T( Y1 e' n
我想起了对面床的病友告诉我的:这是她二女子,老人儿子的钱大女子拿着,大女子又没来,二女子埋怨要自己掏钱。
+ Q! k0 F$ T/ Y$ `$ r d2 D “看来老人是个明事理的老人。”我在心里就这样想着。看着她伤心的样子,我也不能再多安慰老人了,怕她女婿回来多心,于是就赶紧让她躺下,可是心里却是久久不能平静。。$ g q: E. \, S; n8 G4 N
可想而知,一个农村老人是怎样含辛茹苦养大几个孩子。可是子女都长大成家的时候,有些东西都在悄然改变,血脉是延续 了,尔亲情,淡薄的让人心疼。一直所追寻的一些信 念,在经历现实之后,发现原来一切都那么虚伪,心寒的让人无言。孩子们幼年时、伤风感冒时、有病痛时母亲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斤斤计较吗!
, I8 w# v1 ^- G0 Y7 b5 F9 H8 X1 X( ?! P 晚上我失眠了。$ U2 y, ^9 f3 a
这两天我再也不敢走进老人的床边,我怕看到老人满头的白发和那双含泪的眼睛。
) I' R* z9 v9 [3 Y6 k 老来难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