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7日在无党派联组分组讨论中,语出惊人,奉劝农村的孩子不要去上大学,她解释培养一个大学生成本不低,而且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而城市就业又困难,于是身处夹缝,势必成为一个悲剧。
“中国文化要在农民身上体现”
她认为,十三亿人口的中国是个农业国家,“因为我们的地理环境包括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决定我们就是一个农业国家。既然是一个农业国家,就要保护我们中国的文化。”她认为中国的文化也要在农村广大老百姓身上体现,只有他们在农村生存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民族传承的载体,“他们可以把我们的文化传承下去。”
“不鼓励农村娃上大学 因为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
在小组发言上,她更是语出惊人,“我们也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在会后记者就此采访她时,她表示,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并不容易,农村的孩子上了大学也可能连工作都找不着。“而且你看看现在,咱们花了多少钱供一个大学生,上大学是要很大费用的,往往一个家有一个大学生就返贫了。”她还说,供完了大学生进城以后,就不回农村了。
她还表示,一边是就业难,一边是自己不愿回农村。“在城市里呢,蜗居在北京或者蜗居在他读书的地方,可是蜗居后,要到什么时候才能买得起房?像这么高的房价,什么时候买得起?好了,这样他自己这一代牺牲了,将来他还得有他的第二代,到那个时候,他可能才适应这个城市。”王平认为,农村的孩子如果读的是中专或是高中的话,他就会回到农村。“他们不用来城里,在农村也许就发展起来了,有技术,有目标,有幸福。”
————————————————————————————————————————
以上论调我不评论,我只说我了解到的一些情况:
我有个住在乡下的亲戚在北京打工,为了给予孩子更好的照顾,夫妻俩把孩子接到身边上学———就读于顺义某民办小学五年级。然而,孩子所读的学校因师资力量不达标在今年春季开学时被拆掉了,可又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学校,没办法,亲戚只好把孩子转回老家。这一转不要紧,却生出了许多烦恼,把孩子大人都折磨苦了。孩子自小就没有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很生疏,常常不听他们的劝说,总是我行我素。有时,放学回到家,孩子什么话都不愿说,还把自己关在屋内。这还不算,据他的班主任反映,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布置的作业也从来没有按时完成,好几次的单元考试成绩都只是个位数。亲戚不放心,询问孩子原因,孩子说所学的课本跟以前在北京时的学校不一样,很多内容他都听不懂。这个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每个农民工家庭里的。
再从另一个方面去想象,没文化是很可怕的,如果农村的孩子都不上大学,那技术的进步就只能交给城里的孩子了?1、上不上大学那是自己的事情,大家都有追求自己生活的权利。这个你只能引导,不能干涉。并且引导要有方。2、你为什么不提议一下,怎么来缩小农村与城市差距,当农村的孩子看到城市的生活和农村生活没有什么太大差别的时候,他们自己会考虑是不是到城市来。3、还有就是,你根本就不了解农村生活,虽然在城市是蜗居、是艰苦,但是相对农村生活也好了很多,大家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