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信息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森林防火
查看: 1715|回复: 2

公私分明”不可如此这般

[复制链接]

48

主题

100

帖子

166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67

靓妹or帅哥灌水天才幽默大师新人进步奖小有名气知名人士 著名写手

QQ
发表于 2011-3-5 20: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 w- J, f0 y; r: s* t6 N( Q
公私分明”不可如此这般
4 G. m) ~5 w* x$ G# l) _3 c$ b$ B6 y
2 T8 z7 o8 k1 \4 \9 W! {        如果说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是干部的崇高境界,那么公私分明就是干部的基本职业操守,其最低要求就是公事公办,私事私办,不可以权谋私,更不可因私害公。  V" M" ?# J7 ^6 f0 I! E, D

3 [0 U# f" L, E/ P        但在现实当中,少数干部对公私分明的理解却让人不敢苟同,且看他们对待公私两件事的不同态度:只要是公家的事情,就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不管轻重缓急,能拖就拖,能推就推;只要是自己的事情,就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立马去办,而且不管多难都要想法设法办成,生怕自己吃半点亏。) R7 S+ O( C# _' C/ ^. i7 r
" G" [, L, f! K
        指出这一现象,并不是说干部的私事当办的不应去办,而是因为这对待公私两件事的态度反差之大实在让人费解。按理说,身份和职责决定了干部对待私事应该多一点矜持和克制,对待公事则应更加积极和进取,但是一些干部“私而忘公”、“私大于公”的思想和行为,却和这个传统意义上,也是积极意义上的“公私分明”背道而驰。
  D; C& F4 k; Q* {$ c  ?* z4 G+ g, t1 m+ l3 n7 |  x2 \- y
        其实,仔细想一想,干部的“公”和“私”有时并不需要如此分明。比如,可以“公事私办”。要意识到,干部所承担的公事也就是千家万户的私事,既然对自己的私事上心,对别人的私事也应上心,而不是无动于衷、麻木不仁。君不见,一些基层一线的干部将困难群众当成家人,将群众困难当成家事,这不恰好是“公事私办”的体现吗?
8 o3 d2 T- _, v# c$ k% j; o9 f3 M# A% v# b* z* p' l
        与“公事私办”相对应,有时也不妨来点“私事公办”。所谓“公办”就是讲规则、讲程序。干部的私事,哪怕是合理的要求,也要按照有关规定去办,不可拉关系、走后门、搞特权。而对那些最好不办甚至明显不能去办的,不管是干部个人的,还是受人请托的,都要摆出“公事公办”的态度,不开半点口子,不讲一丝情面。
' k- m) V; E, y1 M2 h# A- b" L: G( B
        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干部不是圣人,可能也有私心,但若能用办私事的态度去办公事,用办公事的原则来办私事,又何尝不能成就一番事业,造福一方百姓。# U5 ^) b" ~7 G) ^8 {7 k+ D

1 i; R6 E# m5 N+ \4 o6 D% @' f
6 J6 _& e2 G" B+ r7 A/ `0 `1 q4 e, ?0 Z- a' x) l
1 P" Y, {* N6 o" n+ C. Q6 s. ]1 M

5 w+ r9 W2 e8 }8 B% d' o2 i3 k$ Y - h; [/ M6 a0 G$ L. D& U, c1 W! |

" k7 W) @4 H9 D
* P& K/ W) @2 D. [" n0 a( B& O. J; I: t; r: [& A6 s
4 O! K+ |% P9 a$ K
+ ?# I6 s  _" @

69

主题

91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034

靓妹or帅哥灌水天才幽默大师新人进步奖论坛元老小有名气知名人士 著名写手职业作家知名作家论坛精英著名精英论坛长老

QQ
发表于 2011-3-5 21: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好,{:4_271:}
匿名  发表于 2011-3-5 23:23:59
现在的领导还需要分“公,私”吗?私事就是公事,公事也就是私事(行贿受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