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信息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森林防火
查看: 1907|回复: 4

“给力”泛滥成灾,中华文学悲哀?

[复制链接]

61

主题

344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75

靓妹or帅哥幽默大师新人进步奖小有名气知名人士 著名写手职业作家知名作家

发表于 2011-2-6 17: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文字怎么突然变得如此匮乏?一个不伦不类的网络语“给力”其在中华大地传播之广之快已经完全可以说超越了当初四十年前中华大地至高无上的“最高指示”传播记录,令人震撼,令人惊叹!      不知怎么的,让我连想起了有这样一个说法,记得是关于美女和鲜花的:
+ f! t! ?/ g. l$ _% p      说是:第一个把美女比喻成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美女比喻成鲜花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把美女比喻成鲜花的人是“蠢才”!  W8 Y+ r% W" ]# t+ M" S. R
      经常听说中国人很缺乏“创造力”,也许这个“给力”现象给了这种说法以恰到好处的诠释!不过我想说,中国人很富有“模仿力”,这个“给力”现象就是最好的佐证!8 c. W; ?% H; }
   两者之间差异不言而喻!( J( Q: ?: m9 S& V- ]
   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差距,是一种中国人很不愿意看到的差距!
9 T8 V" I3 C& m) W2 n4 u6 U   “给力”泛滥成灾,不知道现在是“天才”太多?还是“庸才”太多?还是“蠢才”太多?但愿大家都是“天才”,也很可能确实是一种“模仿”天才,模仿也能成天才,很有“创造力”啊!
7 g1 s8 e# y3 _/ u# k; C7 z      谢谢光临,祝您新年快乐!
# {: l* ^0 {; I+ @5 l0 C

69

主题

238

帖子

463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4639

论坛元老新人进步奖

发表于 2011-2-6 17: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就好扎堆,一有新词,铺天盖地,没点创意

20

主题

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280

优秀版主靓妹or帅哥灌水天才幽默大师新人进步奖论坛元老小有名气知名人士 著名写手职业作家知名作家论坛精英论坛长老一代水王发帖明星

发表于 2011-2-6 19: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的好!~9 V# C# N3 y3 O" `0 A* ~
其实我也很不喜欢听这个词语!
  v) ~7 P+ n" C% z尤其是央台第一次出现“给力”这个词后------
% M, |, z5 ~# P8 |, y# s- Y3 a但是:
  @$ H! S7 i0 P/ V' G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大量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用语中,同样也出现了很多新词语。在语言的三要素中.如果说语音.语法相对稳定,那么词汇就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词汇中的基本词是词语的内核部分,较为稳定:新词语则可以看作成词语的外围部分,相当活跃。基本词和新词语两部分密切联系,共同为人们的交际服务。基本词当初就是新词语,而新词语又是基本词出现的前奏,是汉语词汇丰富多彩.风格多样的生命和源泉,汉语词汇就是通过它的不断推动而向前发展的,可以说新词语的大量涌现是社会嬗变的产物。每当社会的经济.文化发生重大变革时,就会诱发新语新词新用法的大量产生。新词语的活跃程度,是社会活力的指标,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如果一个社会长期没有新词语的产生,则可以断定这个社会是死气沉沉.没有发展的。与之相反,大凡新词语层出不穷的时代或社会,往往充满了活力。  
1 a9 y% L+ L0 }# f! `' c* s: b! z+ k. w+ a' r3 |* M! u
一、新词语产生的几种途径  ) e0 q* Q! x1 {7 I1 W' A6 O
/ p  y8 |, X: v) y! _# M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产生途径很多,正如王德春先生所说:“新词新意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产生新词新意的方式也很多。”笔者认为现代汉语新词语产生的途径主要有六种:  
/ [8 \  s# i0 Z+ V: h
7 h8 h: s5 X, [8 Z9 m' I! l1.新造词语  ; v, C6 G& p* Q% s6 o, s

2 z3 N" X7 z$ `% a' R; o0 v( \即利用汉语中已有的语素,按照汉语构词规律,创造出新词语。这种词有的表示的是前所未见的新事物或现象,如基因组.软件.欧元等;有的表示新的行为活动,如:纹唇.变性.博客等,这一类的新造词是以既有语素为材料,按现代词的构造方式创造出来的,所以对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理解和运用并不存在什么困难  3 A$ R: z5 a4 N; Y1 C# a

/ G* p! m7 ^5 [% }" z4 ~   2.外来词语  : I5 a8 S, ^# O& {2 p

7 {6 g6 J+ K. K$ d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许多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新词语自然地从国外引进来了。外来词已经成为现代汉语新词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中主要是音译和意译。随着外语在中国的普及,很多外语被直接写入汉语中,如 WTO(世界贸易组织).GDP (国民生产总值) 等,在日常生活中也被频繁使用。有的外来词直接参与汉语新词的构造,如 DVD 光盘.LD功能 等 。外来词语是两种文化交流的结果,是中国对外开放,与世界接轨的必然结果,灵活多样的外来词是新时期.新词语产生的重要途径.      + j/ p! O/ [0 ?& z/ \6 M5 h& V

9 Q0 S/ s1 e9 N( A 3.方言吸收词  
: v$ t; `9 Z+ Q/ P6 K. M9 t+ r! e3 X3 c0 K2 \4 X8 q5 h
普通话吸收了汉语方言中许多表意新颖或表达力强的词语,刘权新先生把这类方言词叫做方源词,以同未被普通话吸收的方言词语相区别。现在这种词汇大大增加,尤其是北京话和港台话的影响很大。如来自北京话的侃大山.大腕.大款,来自港台话的写真.非礼.狗仔等。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大陆和港台联系的更加密切,还会有更多的方言词会汇涌进入普通话。     
+ c6 M% A% l* V, x$ v$ n1 u* i5 a3 a" @- v2 ]
4.旧词新用  
4 E/ f. E6 ^. X8 k" y$ ^1 M, Z! d' j2 b: ^! y) f
现代汉语新词除一部分完全新造以外,还有相当部分是利用汉语丰富的古语,旧词,为其赋予新的意义,或进一步扩大了使用范围,从而产生了各种引申义和转借义。如“充电”一词本是专业词汇,指把电源连接到电池的两极,使电池获得放电能力,现在该词则指恢复体力,进一步指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补自身的不足.        
6 Q/ I" X3 I' T$ m' F
8 C! v2 H* P/ U5 ~3 h4 v% k5 ^5.固定短语的简缩  
: D7 U1 t. c* l7 O7 d8 |# L
: L2 F& }. ~2 h/ K, E9 N. I固定词组经过简缩就成了缩略语,往往在语言上就有了词的地位,便形成了缩略语。如现在考试当中的“考研”(报考研究生).“春招”(春季招生),还有“科研”(科学研究)等。近年来,缩略构词速度加快,有很多新词一经出现便随之产生了缩略形式,如“非典型性肺炎非典”(非典).“超级女生”(超女)等。另外,缩略语也有成语化趋势,如“一国两制”.“两个文明”.“三个代表”.“八荣八耻”等。      
5 [4 n$ }* U8 G; Z8 L  ~: |; g% U5 g  Y# r  `% d" b
6.专业用语的延伸  " w8 T0 }5 x( \& ]2 B7 l
! a& S) ~5 S) A9 @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水不的提高.科学技术的普及.传播媒介的大众化和社会交往的频繁,很多专业术语也开始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并取得了新的意义。例如:“曝光”本来是专业的摄影用语,指照相底片感光再加处理,影像就显出来,现在常常比喻把隐藏的.见不得人的事公开出来,让公众知道真相。类似的还有“挂钩腐蚀”(化学用语).“框架工程”(建筑用语).“拷贝”(计算机用语)。这些用法措词简练.含义深刻.生动形象,加强了表达效果,体现了文化品位,已成为现代汉语新词形成的重要途径。   
9 C/ U/ }+ ?( [; x
$ x! V' H( f6 P语言作为人类社会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时代的反映,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在社会急剧变革之际,人们为了满足交流的需要,创造了大量的新词语,作为信息符号,文化载体,它反映了人们思维的变化.观念的变化.认识的变化,它是与社会同步发展,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融的。我们从新词语的六种产生途径可以看出,新词语的产生发展具有时代性.社会性.系列性.逻辑性的特点。因为社会发展能够促进新词语的产生与旧词语的淘汰,同时,社会发展也促使词义更新与变化 。             
; q2 u+ {7 B4 q* V+ R
* i4 a- K: k& ?( v1 X7 \4 I二、社会发展促进新词语产生与旧词语淘汰   ' W6 V5 Q6 L6 q1 o" q9 M

  y+ Z  z; d7 k  h! K1.社会的进步促使新词产生  
) R' Q" R* j' S3 Y0 k4 P# Q! Y1 e% _/ D' U5 z. L
新词的产生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 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层出不穷. 这就要有与之相称的词语来指称它.表达它. 以达到交流的目的。因此. 大批新词被创造出来. 这些新词语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隐含着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内容. 往往显示出社会文化的变迁。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发展变化. 为新词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大致说来. 社会发展对新词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8 }5 j7 z/ W4 n6 g

8 `. N) d" v5 I% Y+ C(1)社会政治.经济.文学艺术领域的繁荣和发展促使大量新词应运而生. 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如“南南合作”.“双边谈判”.“南北对话”.“多级世界”等来自国际政治和外交领域. “党政分开”.“改革开放”.“一国两制”.“房改”等来自时事政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出现了大量同经济生活的变化密切相关的经济类词语. 如“金融风暴”.“软着陆”.“市场疲软”.“泡沫经济”.“假日经济”.“网络经济”.“市场营销”.“概念股”.“债转股”.“涨停板”. “电子商务”.“跳楼价”.“小金库”. 等等。大量经济类词语的出现. 说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 已引起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 x! Q- b. f+ K7 a' l
! p" P. L9 Y) f  C+ a
    文学艺术领域形式多样的艺术流派异彩纷呈. 反映在词汇上. 便出现了“娱乐圈”.“音乐人”.“追星族”.“大腕”.“包装”.“蹦迪”.“大片”.“金曲”.“金碟”.“家庭影院”.“脱口秀”.“做秀”.“文化大餐”. “走穴”等。从这些新词语中. 我们的确可以发现. 新时期多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流派共存. 人们对艺术的多样化发展具有前所未有的开放心态。  $ g  {9 R  E9 }  X' c  H

% \5 S9 f8 W2 Q1 C: T   (2) 科学技术的发展. 带来了很多新的事物.产生了新的概念. 由此也相应产生了大量新的科技术语. 构成了汉语新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二次大战以后. 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 有了“弹道导弹”.“核弹头”.“核潜艇”.“隐形飞机”.“激光制导武器”等新词。人类登月计划的实现及征服太空的愿望使得“登月”.“太空行走”.“太空轨道站”.“火星探测”等词语纷纷涌现。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运用的普及.像“因特网”.“硬件”.“软件”.“程序”.“菜单”.“黑客”.“网虫”.“千年虫”.“网上冲浪”等词语几乎人人皆知。其他方面科学研究的重大发现和技术的重大突破所产生的新词更是多种多样. 例如“人工智能”.“超导体”.“光导传输”.“圣婴现象”.“太阳黑洞”.“暗物质”.“基因工程”.“克隆”.“生态农业”.“绿色食品”.“数码技术”.“程控电话”. 等等。这些词语的出现和广泛使用. 反映了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和我国国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 以及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崇尚和重视。  
5 b" L5 b, O) n6 h
, f$ j* Y  g0 e3 x. u   (3 )外来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外来词语的输入. 使汉语词汇中增加了一种新的类型. 这也是新词产生的一个重要途径。大量外来词语能融入汉语词汇中. 例如“葡萄”.“苜蓿”.“胡麻”.“石榴”. “浮屠”.“阿弥陀佛”.“罗汉”.等外来词时隔二千年至今仍使用频繁。如近代汉语里就有大量源于日语的外来词语“社会”.“经济”.“财政”.“干部”.“文化”.“艺术”.“世界观”.“辩证法”.“革命”.“自由”.“法律”.“环境”.“机关”.“癌”. 等等。如今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施行.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人们外语水平的日渐提高. 外来语的影响加剧. 导致了大量源于西方语言.特别是英语的外来词语的输入. 使汉语中由外来语构成的新词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多得多. 如“热狗”.“汉堡包”.“自助餐”.“酒吧”.“麦当劳”.“超市”.“迪士科”.“酷”.“比基尼”.“迷你裙”.“桑拿浴”.“情人节”.“代沟”.“电脑病毒”.“克隆”.“欧佩克”.“厄尔尼诺”.“托福”等。这些源于英语的新词语的输入和广泛使用. 一方面反映了在改革开放的今天. 中国人以开放的胸襟来对待外来文化.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对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的一种接受和认同。  . @$ p7 g$ ]; W6 H* N
' \5 O& i1 o+ e8 C, H# H" A! T% ~
    2.社会的发展促使旧词被淘汰  ) B% U+ A! ?& W9 i

6 e9 C: _8 q# R" v( m) P    词语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 一些旧有事物或现象一旦从生活中消失. 那么反映这一事物或现象的词语也会逐渐从语言中隐退。例如“鼎”.“禹”.“爵”等古代的食器现在已较少使用,“留声机”.“黄包车”.“长袍马褂”等事物已不存在. 这些词语也随之消失。还有一些在特殊时期形成的词语成为历史遗迹. 如“红卫兵”.“造反派”.“忠字舞”.“走资派”等,除了在一些描述那个时代的作品中还用到它们之外. 这些词语如同流星一般迅速地消失. 这充分表明了人们再也不愿回到那种时代重复那种生活的心情。  2 q5 P8 a+ U3 S% a0 A# u

/ T6 q4 o  c# ^0 c9 X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要求在使用语言时更为简洁.便利. 对事物的指称应单一化. 这样也就使得大量同义词被淘汰. 如“火柴”一词固定下来之前. 有“洋火”.“粹儿”.“自来火”.“火寸”等同义词。中国古代形容白色有一系列词. 形容月白用“皎”.形容日白用“晓”.形容人的肤色白用“皙”.形容雪白用“皑”.草花白用“白巴”.玉石白用“白敫”. 等等. 现在我们再不把白色区分的如此之细. 而只用一个“白”全权代表. 其他的词或者消亡了. 或者作为构词素保留在现代汉语的复合词或成语中了。社会制度变迁. 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大的变化. 而这一变化也促使新词淘汰旧词。如我国封建社会的官吏拿的“俸禄”. 其中包括“俸米”和“俸银”. 随着封建社会的消亡. 这些词语就被“薪水”所代替. 新中国成立后.“薪水”一词又被“工资”所替换。一些反映旧的社会意识的词语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也  
' w$ q2 ~7 |+ R  Y+ y  w4 v% {5 a7 K& V/ Y/ ?6 C, @4 x7 `8 f: T
都改变了说法。例如: “司令官”被“司令员”代替. “厨子”.“火夫”被“厨师”.“炊事员”代替. “汽车夫”被“司机”替换. “信差”被“邮递员”代替. 等等。 由此可见. 新事物.新观念的大量产生. 促使反映新事物.新观念的词语纷纷涌现。而旧事物.旧观念的消失. 使得反映这些事物和观念的词语也随之失去了生命力。从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中. 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在特定时期的社会观念和认识水平. 从中也可窥见社会生活的变迁。  & q' Y, q# i: Q! _' K4 H+ M, A2 G
) N1 Z+ H) ?# X4 {& M
三.社会发展促使词义更新与变化   
' p; R# W) N1 H( B3 N. S% l) ^. m8 ?9 G
  1.社会发展促使词义更新  
6 [! D; q) ]8 M: j& S
, s" z+ m' J4 [7 ~3 M  从语言的交际功能来看. 语言的发展应符合经济原则. 而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社会在进步的过程中新事物.新概念不断涌现. 如果给每一个新事物.新概念都以一个新名词命名. 将使人类在学习语言时不堪负重。为了使学习语言不至于困难太多. 出于经济原则. 人们常用已有的词语来表达新的事物.新的观念.这样就引起了词义的更新。如“苦力”一词是古代“刻尽苦力”之义. 表示下大功夫。后来的“苦力”是指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  
% W6 G; Y6 V% W9 }5 p3 ~+ ~6 R; f
. T# y) D  g6 A3 p    同时,一些旧词语在新的历史时期复活了. 并被赋予一种特殊的新意义。例如早在大跃进时代宣扬的“大锅饭”. 经过一番批判之后成了分配上平均主义的代名词。“强人”一词在早期白话里指强盗. 现在则转指事业上的成功者。曾经被打倒的资本家俗称“老板”. 如今一下子红了起来. 而且已不仅仅是原来意义上的所指了. 如今连学校的系主任.研究生导师等也常被称之为“老板”。这些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还保留着原来的意义. 而现在作为复活的词语. 则有着很强的时代特征。  7 K% w- C# F. T& F  q
" e* {3 G+ y; y% X# y  z2 c6 z% `% O7 K
    2 社会发展与词义的扩大与缩小  
5 b* E% \% l" D0 H# V9 u1 y
- w: v, S( K$ U+ a   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 人们的思想认识和观念也在不断发展与变化. 在这一发展变化过程中. 有些词的词义扩大了. 有些词的词义缩小了。如“同志”一词原是为共同理想和共同目标而奋斗的同一政党成员之间的称呼。新中国建立后. 劳动者成了国家的主人. “同志”便取代了“老爷.太太.先生.小姐”等具有明显尊卑之分的称谓. 成为我国公民彼此之间的一般称呼。由此. “同志”一词的词义也大大地扩大了。在词义的扩大方面. 现代广告语. 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例如本来指科技产品的“高精尖”. 扩大为也可指人才. 本来指黄金含量的广告语“含金量”成为泛指一切事物质量包括人才质量的词语。  
( q) h( Z$ P' W+ X5 R7 ?
# l- u2 z4 k% x) n3 }    社会生活的变迁也促使词义缩小. 使得一部分词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缩小. 由泛指转为专指. 如“瓦”原指一切烧过的土器. 而现在只指屋顶上盖的一种。这是由于我们祖先使用瓦器很广泛. 陶瓦器具与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 随着生产的发展. 其他如铁.铜等制品相应出现. 陶瓦器具使用随之减少.“瓦”一词也就由泛指而转为专指. 词义也随之缩小。再如“丈人”原是年长人的通称. 在人们长期的使用过程中. 其含义逐渐缩小. 现在专指“岳父”。  
0 _) \+ G  ^% ]5 x$ M* O2 i& p
8 `# f$ U& N% v+ M/ F    3 社会禁忌与词义转变  # [# q: ?0 b$ C7 `

& {  O/ B' F/ Q% j  n' E    在每一个社会的民族文化中. 都存在着一些人们所忌讳和不愿提及的事物. 使得人们对表现这些事物的词语本身产生了忌讳. 往往不愿直接用这些词语来表达词汇本来的意思. 而是用别的词语来间接或婉转地表达. 久而久之. 这些被借用的词语的词义就发生了变化。  9 I) a; J% |) l9 f8 C
# X. a( K5 P; I+ _0 m" K
死亡是人们所恐惧和不愿提及的事. 汉语中就有很多委婉的词语来代替“死”这一事实. 如“永别”“安息”.“长眠”.“去世”.“走了”等。  
4 R/ C- P: S  p
1 Z3 ^% S; d1 v" g随着整个民族文化的提高. 许多不雅的词语渐渐被较文雅的委婉词语所代替。如“茅房.厕所”被“洗手间.卫生间”代替. “单身贵族”替代了“打光棍儿”. “下岗”代替了“失业”. “保姆.阿姨”代替了“老妈子.女佣人”. 等等。这些代替词语的词义已逐渐演变为被替词语的词义。  : B5 w2 o; s! G2 \; c* I$ S: V
: h& O7 q* W/ t- Y7 X- j& b
总之.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 社会文化对语言变化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 尤其是对词语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以上我们只是从新词语产生的途径.新词的产生与旧词的淘汰.词义的更新与变化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来分析社会文化对汉语词语变化的影响. 但从中我们足可以看出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是词语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社会文化的纷繁多变为词语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 并使之永远充满活力. 生机勃勃。  ; P/ |: V7 z9 w6 Y

" j* D. x' F: t; y8 Y& M. V1 J

2

主题

98

帖子

141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417

新人进步奖小有名气

发表于 2011-2-6 23: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语,其实就是一群脑残的人在呻吟。学他们说的人就是白痴。

2

主题

98

帖子

141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417

新人进步奖小有名气

发表于 2011-2-6 23: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顶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