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市市长陈宝根在报告中指出,根据中央和省委的一系列部署,西安市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4%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控制在4%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j* a6 x W8 L. r
围绕这些目标,报告也提出了今年的一些工作重点。“今年的工作中,把民生放在最为优先的发展目标的位置,充分体现了发展的目标。”陕西社科院副院长石英说。民生:体现以人为本( J$ L6 n# Q1 Y: \$ s2 h1 O8 n
# _- D% w5 q$ p* { 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增长机制,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2011年,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实现城镇下岗失业再就业3.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9万人。2 G2 f5 O0 H/ p
编制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三年内基本缓解入园难问题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新建一批、扩建一批、改建一批幼儿园,让适龄儿童基本都能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用三年时间全面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冬季采暖问题,抓紧启动西安铁路职业技校学院迁建项目建设。
- h4 o' |- Y8 Z& g z6 p- z# H4 X) i 以改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重点,继续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快市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布局调整和新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并完善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方便廉价的基本医疗服务;继续完善新农合制度,确保全市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并加快西安市儿童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和感染病房楼、西安市第三医院新建和中医医院、神经卫生中心、结合病医院整体迁建等项目进度,抓紧10个区县医院、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建设。2 X7 u: m1 ?# o" w* }) L5 P
今年的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工作重点是安置,全年新开工安置房面积23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36万平方米,完成23个城中村和9个棚户区12万人的回迁安置,基本完成二环内72个城中村和18个重点棚户区的改造任务,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经济适用房新开工180万平方米,新竣工15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8亿元。廉租房新增实物配租户数8700户,租金补贴户数1700户,新建廉租住房26万平方米、5200套。在城中村改造项目储备用地中按综合用地10%的比例配建公租房,鼓励各类企业、机构投资建设公租房,建设公租房70万平方米、2.1万套。1 k/ J) c6 k8 N( W4 ]8 u5 J W9 O5 q
: v* e. n" x0 c' B" x$ L& f9 ^旅游:再打造两个5A景区7 e; \& y3 t) d0 C" V
4 Q; q: I* A- q9 v9 H
报告指出,在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中,要重点加强秦岭北麓地区旅游资源的整合提升,以沿山旅游景区为重点,加快实施翠华山朱雀两个5A级景区建设,做大做强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品牌。加快临潼国家旅游度假区、楼观道文化展示区、汉城湖景区、文艺路演艺基地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引导社会力量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并规划引导建设一批高档星级宾馆和主要面向自驾游客人的便捷旅馆,加快旅游景区停车场、旅游公厕建设,提升旅游环境, 实现接待海外游客100万人次,国内游客60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500亿元以上。
( @. c/ B% l1 C; m9 M8 [$ V
5 S) w* F2 k( t& V产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园区2 M9 I* D5 u0 r6 f
! c$ F; o0 |+ J, [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加快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支持沣渭新区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产业园、西安国际陆港物联网应用产业园等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尽快形成产业聚集,尽快启动西安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实验区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纺织城改造和纺织产业园建设为契机,加快发展纺织服装业,争取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比重达到80%,抓好重点能耗监管企业的节能监察,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3.2%。
- }% m) H( D+ u& t& l 要加快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区建设,3月底前西安科技资源市场交易共享平台基本建成,年内加盟科技资源大市场的企业和机构达到4000家,年度技术市场交易额达到70亿元。3 m: B# z# m+ b. C
: C+ Q/ S( G% |
投资:900亿7 i7 T3 Q& @2 R3 e: {, Q I
3 Z7 ^! b2 A7 T “十二五”期间,西安发展仍处在投资拉动阶段,为此,西安市将高质量策划实施一批大项目,确保完成3900亿元目标任务。2011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350个,计划投资900亿元,其中城建投资计划安排235亿元,重点用于加快城市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和路网建设,确保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建成通车,1号线土建工程基本完成,3号线开工建设,并开工建设东南二环立交二期、东门立交、太白南路与丈八东路十字立交,实施长安大道、秦汉大道、东月路、太华北路北延伸、朱雀大街南延伸等道路建设,研究规划主城区与临潼、阎良和户县三个副中心城市的快速连接线,筹划启动西阎城际铁路。开工建设第六、第十污水处理厂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加快城市污水管网和中水回用管网建设。# m% Y& q5 o6 h& U, s$ l3 m
大力推进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加快13个省级、47个市级重点镇建设,提高周至、蓝田、户县、高陵4个县城基础设施水平,启动编制常宁等新城规划,将常宁新城的规划范围扩展到■两河流域,将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数量增加到313个,在涉农区县各启动2—3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并解决30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8 b; q3 W4 A2 B t$ G2 J
Y5 n4 @4 }; E
城市发展:缓堵保畅是首要任务
/ G2 ^% w0 P) z- [1 l% }& e; z : Q# V# z L6 s. J4 i2 X' `
陈宝根表示,缓堵保畅是今年优化城市管理的首要任务。要求在做好城市交通改善长期规划的同时,综合采取切实可行、能够立即见效的措施,对一些重点拥堵地段实施综合治理,打通一批断头路,规划建设一批立体停车场,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坚持疏堵结合治理占道经营现象,在背街小巷、断头路、空闲场地继续增加便民市场、蔬菜早市,推广数字城市管理试点经验,建立全市统一的数字城市管理网络平台,构建“大城管”工作格局。抓好优质粮食、无公害蔬菜、特色果业、优势畜牧业四大基地建设,支持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形成白鹿塬、阎良万亩甜瓜、临潼奶牛养殖等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安全追溯和预警体系,让市民吃上放心的农产品。/ z8 \0 Z e2 o, S1 Q! q! X
进一步优化环境,继续实施大树栽植和绿化增量,推进立体绿化和屋顶绿化,重点抓好铁路北站周边、三环路、城市出入口等区域绿化,改造建设兴庆宫公园、长乐公园、清凉山公园、文景山公园等一批公园,推进大绿二期、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灞河国家湿地公园、灞桥滨河湿地公园等工程建设,完成造林绿化6万亩。加大水系和水资源保护和治理工作,启动沣惠渠渠首和沣河入渭口等节点工程,“五一”前开放汉城湖,年底前渭河城市段综合治理及绿化工程基本完工。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00天以上。8 }3 W# {1 Q3 f! p; i1 d2 `
全力办好2011世界园艺博览会。确保各项工程按期完工,109个展园3月底要基本形成花卉绿化景观,配套的四条道路以及其他工程要在3月底前全部完工,并认真抓好城市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工作,在市内形成“两区花城、三环花带、五大花港、六类花境、十线花廊、二十座花坛、百座花园”的花卉布置格局。
) ^/ p: X# b! U) d) }* f( J+ k) p6 P! `0 P7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