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信息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森林防火
查看: 3425|回复: 1

乡土关中

[复制链接]

1975

主题

218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877

优秀版主靓妹or帅哥灌水天才幽默大师新人进步奖论坛元老小有名气知名人士 著名写手职业作家知名作家论坛精英

发表于 2011-1-25 01: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朋友从西安来,送我一件凤翔泥塑彩马。马的造型洗炼夸张,纹饰独特,形态稚拙,透着生机和灵动。据说,2002年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生肖邮票,就是采用这匹造型的泥塑马为主图。2003年风翔的泥塑羊,2007年凤翔的泥塑福寿猪,又先后两次登上国家发行的生肖邮票和有奖邮资明信片,这不能不让人叹奇。
(一)

        凤翔县地处关中平原的西部,古称雍,是周秦的发祥地。凤翔泥塑兴盛,因着当地出一种叫”板板土”的土。关中平原.遍地黄土。而到了凤翔,土有黑白两色,粘性好,是做陶器,做泥塑的上佳原料。所以,泥塑就成了凤翔农民谋生的手段。他们称泥塑是“泥里淘金”。把捏出的泥人泥兽称为“耍货”,也就是供孩子们玩耍的东西。我记得幼时就经常见到凤翔人挑着货郎担,手摇货郎鼓,走村串巷卖“耍货”。没料想如今“耍货”成了“雅货”、“绝活”,登上了“国家名片”——邮票,摆在“大雅之堂”——国家美术馆和各种艺术品展览会场。农民中还出了工艺美术大师。
        其实,关中地区的民间艺术何止凤翔泥塑。在我的记忆中,东起潼关,西至大散关,南依秦岭,北傍桥山的关中平原,从东往西细数,东府(部)有被称为“中国戏曲活化石”的华阴老腔、华县皮影、临潼的布老虎。渭南各县的皮雕、面雕、糖塑、面花也很出名。中部有久负盛名的户县农民画、关中剪纸、纸扎、麦杆画等。再往西,凤翔除泥塑外,出名的还有木版年画。离凤翔不远,西府还有宝鸡社火、有被誉为“母亲艺术”的千阳布艺、馍花等等。林林总总,百工百态,无不散发着浓郁的泥土味。
(二)
        蜚声中外的“农民画乡”户县,是我的故乡。农民画家中有我不少朋友。他们终年劳作田垄,整日黄土满身,辛苦伴其一生。农民画虽然画在纸上,但它的灵感和素材同样来自脚下的土地。在农民画家的笔下,打井、春锄、扬场、放牧、捕鱼、还有乡亲们赶集、唱戏、邻里聊天,都是关中农村生产生活的写真。男人一概都是面如重枣,身板结实的壮汉。女人则是浓眉大眼,挺胸翘臀的健妇。马必高大,牛必雄健,山野浓绿,大地禾壮。古拙、夸张,浓烈,充斥着泥土气息,弥漫着对乡土的深厚情感。你看农民画家宋厚成画的《乡土腔》,那光膀子唱者高扬的头颅,显示他“吼”时用力之大:紧闭的双目,显示的是他自我的陶醉。把关中农民苦中作乐的神态刻画得如此传神。还有农民画家李凤兰的《春锄》,强烈的对比,饱满的色度,画中渗透着画家对耕作的原始质朴的美好情感。如今农民画被印成年画,贴在农家炕头。还先后到48个国家和港懊台地区展览,有83个国家和地区的友人来到画乡参观,近两万件农民画被国外博物馆和个人购买收藏。
(三)
        中央美术学院老院长、著名画家古元,对户县农民画情有独钟,生前曾经长时间住在户县农村考察研究农民画。我曾就如何评价农民画请教过他,他说最大的特点是“活”。来自生活,富于活力,是源头活水。真是精辟。一个“活”字点中关中民间艺术的特性。你看户县农民画和凤翔泥塑、临潼布艺、长安剪纸,扶风刺绣,或人或兽,个个活力十足,充满生命的张力。关中有些老太太剪的窗花,夸张、变形,像毕加索的手法,充满原始的野味。最有力度的莫过于秦腔,粗犷、高亢、激越,以致人们把唱秦腔称为吼秦腔。我常常觉得秦腔是历史的回声。每当听到声如裂帛般的秦腔在天地间回荡,我便不由得想起关中历史上的辉煌与灾难。巨大的反差,强烈的对比,化作秦腔大喜大悲之音,抒发着秦人的强烈感情。
        你如果有幸欣赏到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华阴老腔,你或许就会明白关中人为什么自称“楞娃”了。华阴位于关中东部的黄河和渭河交汇处。据说老腔起源西汉时的漕运船上的船工号子。后来成为农民唱皮影戏的伴唱。经过2000多年,随着皮影戏的衰落,现在能演唱老腔的只有一个村庄的12个农民。他们伴奏的乐器很独特,除月琴、二胡、唢呐、马锣外,还有板凳。演唱时,乐器响起,一人唱众声和。紧要处,一人敲击着板凳,吼着高腔,声如滚滚黄河涛声,穿透人的心扉。
        2006年6月,他们应人艺之邀,为北京观众演出,名动京华。大导演林兆华连连叹曰:“国宝!”大作家金庸先生在观看了老腔表演后激情难抑,提笔写道:“精彩无比,叹为观止”。
(四)
        关中大地是一块独特的地域。据文献和考古资料记载,这快黄土地的耕作史已有7000至8000年,但土地的肥力没有递减,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她为13个封建王朝的建立提供了巨大的物质基础,也创造出繁盛的精神产品。秦时的阿房宫,汉时的未央宫、长乐宫、明宫、桂宫、上林苑,唐时的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以及园林、寺院、街坊,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宫殿群是何等的巍峨壮丽。秦篆、汉隶、唐楷等延续至今的汉字诸体形成和成熟都在关中。汉赋唐诗,礼乐歌舞,绘画美服,这些长安城出现的文化又是多么辉煌。
        尤其是关中大地经受了一场场巨大的战乱和灾害后,她依然能够顽强地自我修复。秦末的10年战争、汉末的20年混战、唐末的近百年战乱和明嘉庆年间的关中大地震,对关中几乎都是毁灭性的重创。“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这是史书上关于西汉末年关中大地呈现的惨境。然而她一次次浴火重生,在血沃中继续生长出物质和精神的文明成果。不能不使人对她的活力刮目相看。
        也有人说关中土气。包括西安、咸阳、宝鸡、渭南等关中城市群。还有人说关中人都是活脱脱的兵马俑。连川籍的大画家石鲁、出生于江南水乡的大画家刘文西等,因长期生活在西安,人都变得像关中农民,浑身土气。仔细想想确乎如此。当年大作家柳青不也是长期生活在长安的皇甫村,土得同农民无异吗。然而也正是土气的柳青创作出《创业史》这样的传世之作。土气的大画家石鲁、赵望云等创立了名震中外的“长安画派”。刘文西及土气的陕西画家群则开创了“黄土画派”,影响遍及中外画坛。还有被文学界称之为“陕军”的作家群,陈忠实、贾平凹、路遥等依靠乡土文学称雄当代文坛。而遍布关中城乡的民间艺术家们,更是乡土艺术的代表,创作了那么多散发泥土气息的艺术品。因之有识之士认为这块黄土地虽然土气而不乏活力。植根于此地的文学家、画家、书法家、音乐家和民间艺术家们,接通地气,疏通文脉,吸纳着黄土的精魂,成就了一番事业。所以,谁又能够小觑这种土气呢?古人曰,大象无形,大音稀声。苍茫浑厚的关中大地外观是那样朴拙,但是你不觉得黄土地的大朴中蕴涵着大美吗。
                  (原载2009年7月18日《文艺报》)
发表于 2011-1-25 12: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4_84:}嘿嘿!  说得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