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寿山(1894-1965) 原名赵生龄。1894年11月12日生于陕西户县北乡定舟村。1909年考入陕西陆军小学。1911年入西北大学预科,后转入陕西陆军测量学校学习。1917年秋在陕西靖国军司令部任科员。1919年到北京,在冯玉祥部第十六混成旅任上尉参谋。1921年任少校参谋、教官。1924年入西北军杨虎城部任排长、教官。1926年11月在国民军联军第十军二师混成团任团长。1929年11月任国民党军第十七路军十七师五十一旅旅长。1930年12月所部进驻汉中。1932年10月后与红四方面军建立联系,订立互不侵犯的秘密协定,维护与红军合作的局面。1935年10月起,先后到北平、南京、上海,结识进步人士,逐步接受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6年,曾向杨虎城建议联共反蒋抗日。西安事变时,他兼任西安市公安局长,受命负责指挥西安市内的军事行动。事变后,调任渭北警备司令、第十七师师长。曾多次得到博古、彭德怀、任弼时、贺龙等人的接见,坚定了抗日的信念和与共产党合作的决心。1937年初接受中共陕西省委派干部到所部进行统一战线的工作。七七事变后,率十七师参加河北保定新安镇阻击战和漕河、阜河对日作战,10月率部在娘子关激战十三昼夜,重创日军。1937年底到延安会见毛泽东,表示拥护中共主张,接受中共领导。1938年1月所部开赴晋东南,接受第二战区东路军朱德、彭德怀指挥,先后在山西洪洞、长治、晋城、垣曲地区进行抗日游击作战,配合八路军在晋东南反日军“九路围攻”。同年夏升任第三十八军军长,8月率部进驻平陆县,在中条山地区坚持抗日作战,两年零四个月中曾指挥所部挫败了日军十一次“扫荡”,同时全面开展了改造部队的工作。1942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4月,蒋介石企图分编遣散他所率的三十八军,将他调任没有实权的驻甘肃凉州(武威)的第三集团军总司令。他在调离前进行了筹划和安排,对于所部于1946年分批开往解放区、编为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起了重要作用。1946年8月被国民党当局撤销了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职务,调到南京。他利用“出国考察水利”的准备时间,摆脱了国民党特务的监视,在董必武的精心安排下,于1947年3月到达晋冀鲁豫解放区。1948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后为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副司令员,为解放西北做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陕西省委常委、陕西省省长。是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1965年6月20日在北京病逝。/ e2 q% N5 S2 M: t4 y
- P! s# |/ H% K' c3 j
70年前,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赵寿山作为17路军的核心人物参加了这一伟大事件。赵寿山,原名赵生龄,1894年农历11月21日生于陕西户县北乡定舟村。1924年春参加杨虎城部队,历任排、连、营、团、旅、师、军长,集团军总司令。1947年进入解放区,1948年1月任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解放后,先后任青海省政府主席,陕西省省长。1965年6月2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6月23日,首都各界在中山公园中山堂举行公祭大会。朱德等主持公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刘宁一在悼词中说,1936年,赵寿山将军响应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号召,在迫使蒋介石联共抗日的西安事变中,起了积极的作用。值此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之际,本刊摘发李景宁先生的这篇文章(原文题目为《赵寿山和西安事变》,长4300字),以飨读者。 * x+ G4 |! w% o
1935年10月,时任17路军17师51旅旅长的赵寿山借看病之名向杨虎城请假离开部队,先后到北平、天津、上海等地观察形势。期间,他经常接触杨明轩、赵葆华、杨晓初、李馥清、韩述之等进步人士。通过学习阅读进步书籍和与他们交流,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明确了反蒋联共抗日的救国方向和办法。 ! i. T% `, e {7 w
1936年10月,赵寿山回到陕西。他在西安事变前与杨虎城最后的一次谈话中,提出了捉蒋的大胆想法。
% w! }8 ]) z, w6 ^6 ^5 L2 P: ^7 ~ 1936年12月11日晚9时许,杨虎城派小车将赵寿山接到绥靖公署住所。赵寿山刚进门,见到杨的秘书王居仁和警务二旅旅长孔从洲,就问杨找他有何事,王成仁说:“主任要亲自对你讲。”此时,赵已知道有行动,他见孔从洲在一旁低头沉思,就说:“从洲,请你给我找一张西安市的地图来。”孔说:“我这里带的有。”随手从衣袋里掏出一张图。赵寿山正展开图看时,杨虎城喊:“寿山,快来!”赵到内室后,杨说:“今晚要行动,叫你来商量作战准备。”赵问:“是否通知了冯钦哉师长?”杨说:“没有通知,来不及了。”赵问:“孙蔚如师长、李兴中参谋长知道不知道?”杨说:“没有通知他们。”赵寿山说:“冯远在同州,来不及可以另派人通知;孙蔚如、李兴中是否现在可以请来予以说明,共举大事。”杨问:“把他们请来,他们如果不同意怎么办?”赵说:“孙蔚如与你在一起多年,他心里也许不同意你的主张,但是你下了干的决心以后,他会跟着你走的。把他找来在你左右商量些大事有好处。”杨问:“那么李兴中呢?”赵说:“时甫(李兴中的号)比我还激烈。我这次回陕以后,跟他谈过多次,曾和他谈到蒋逼我们‘剿共’,是要消灭我们的,我们必要时可以扣蒋。他听了非常高兴,积极表示赞同。我看他是真正赞同,没有问题。”杨虎城听了,说:“时甫还是这样。”表示很高兴。随即赵寿山和王居仁把孙、李接到绥署。之后,就分了工。杨虎城与孙蔚如在绥署掌握全局,军事方面交给赵寿山和李兴中商定。杨命他们立即研究提出一个军事计划。
! A' p3 K; S/ T8 o! E# ` 军事计划命陕警备二旅孔从洲旅长担任解除宪兵团、保安司令部、警察大队、省政府常驻机构驻宪兵连和西关飞机场驻军的武装,并占领飞机场;增派许权中为副旅长。命炮兵设在西安北城门上,对西安车站方面警戒,准备对外来敌军轰击;命西安绥署卫士队200人担任杨将军公馆和绥署的警戒;命物务营长宋文梅负责逮捕西京招待所蒋系军政高级官员……赵寿山将计划向杨虎城作了汇报。杨表示同意,任命赵寿山为行动总指挥,说:“我们准备好等张副司令来确定后,与临潼统一行动。”不久,张学良带了11名军官来了。“虎城兄,干不干?不干了就取绳子,我将我的这11员大将都带来了,你赶快叫人去拴,拴了送往南京给你升官领赏。”赵寿山和杨虎城、孙蔚如等人听了,孙说:“副司令,我们这些人绝不会出卖朋友。”当夜,张学良未归,在杨虎城处共同指挥战斗。
8 ?. J2 D- w, I( ~! j 12月12日晨约5时许,赵寿山听到临潼有枪声。赵向张、杨请示后,即放了信号枪,各部队同时开始行动。约到7点30分,大部分敌人已被消灭,枪声停下来,只有新城北门外警察大队一连武装还在顽抗。赵寿山即严令教导营长李振西说:“限半小时内消灭新城北门外的据点!”李如限完成任务。上午8时,西安的军事行动全部结束,赵寿山向张、杨报告了解决战斗的情况。南京军政大员也被全部逮捕。9时许,蒋介石被押送到西安,即住在绥署大楼。
/ a5 u( |+ E0 C( _' h b" h! j 12月12日,为了迅速安定西安市内的秩序,杨虎城任命赵寿山为西安市公安局局长。西安《解放日报》的报道《公安局长赵寿山告诫部属阐述一二•一二意义》消息中说:“他是号召全体警士,爱国家救民族的警士,不要做那帝国主义者的走狗汉奸的工具……” ; a% m+ e; I1 c" d* q$ a3 W
12月19日,杨虎城为了准备对南京“计伐军”作战,拟将17路军主力部队集结到泾阳、三原一带,任命赵寿山为渭北警备司令,驻三原县,统一指挥在渭北的17路军。临行前,杨虎城说:“今后任务重,一个是准备防御战,一个是联络红军,并将渭北群众发动起来,武装起来,以备万一,望你努力。”赵寿山到三原后不几天,巡视了渭北10多个县,对部队作了动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