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麟征(1905—1980),原名志道 ,字雨东。陕西户县人 。国民党陆军中将。长城抗战时为十七军二十五师师长。
% R3 S$ \& ?. g& H8 ^% S. A生于1905年4月18日,其家庭是一个耕读传家的农民之家,家境贫穷。中学时,他因家庭变故负债,中途退学。从少年时代,他便立志弃文学武,而后终于投笔从戎。1924年,他顶替一个叫吴麟征的同乡,改名关麟征,前去广东投考黄埔军官学校,经考试,成为第一期学员。关麟征被分配到步兵科第三队,并参加了国民党,同年12月毕业。+ i8 n3 O3 c% n+ r% j8 K- [1 I! K
1924年6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 R4 |* L2 `% _+ }& N
1924年11月,任黄埔军校教导1团2营5连2排排长。
8 c. P) M9 G/ d) ?' {$ L G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补充7团团长。5 `# w( S: B# h4 I3 {/ R3 W
1928年7月,任11师31旅61团团长,后与师长陈诚闹翻离职。
5 z- f$ X _" r1930年,任张治中教导2师2旅旅长。: V7 D3 }0 i( o! `- Y6 t7 ~7 A9 i2 z1 _
1933年1月1日,升任25师师长。
) F# U0 z5 w6 z$ j1935年4月13日,晋升陆军少将。
t- L5 B. I2 M% E( A1936年10月5日,晋升陆军中将。
( t/ d: W: y. O' A7 D1937年8月,升任52军军长。
& Z1 r1 y5 Y* U2 {1938年6月,升任32军团军团长。8 `5 i' |5 \, r9 D4 [
1939年1月,升任31集团军副总司令。5 Y' |0 A2 t, y
1939年5月,调任15集团军副总司令。
8 M6 i. @. u# r# u1939年10月,升任15集团军总司令。
* s# V- ?8 D8 v$ Z8 l1945年3月,任陆军第一方面军副司令官。2 T; Y; ~" i; r2 c
1945年,升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 b# ^3 C! Q. r: M; B; Y. [/ n* S! o
1945年10月,调任云南警备总司令,同年12月因昆明一二一惨案被撤职。0 V8 c" @ v. K) C4 C% i2 l" f& Q
1946年任,中央军校教育长。9 z' q: r7 o4 l
1947年10月,任黄埔军校校长,成为继蒋介石之后第二任校长,是黄埔军校在大陆期间三任校长之一,同时是第一位就任校长的黄埔生。
7 X) `" n; f' [+ B* U1948年8月,任陆军副总司令。
* O1 w; U4 A a, @3 T' Y& I" R' r9 l1949年8月25日任,陆军总司令。
8 @1 S4 a3 A% _- R C; V1949年,离开大陆去香港,并未前往台湾; 1975年蒋介石病逝台湾后,关曾赴台吊唁。9 u" Z+ @9 S3 {- _% E& _6 {: I
1948年8月,关麟征被任命为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李宗仁担任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时,他被任命为
' {& z/ J/ ^4 ]- k; f/ {陆军总司令。这年秋,他便辞职,退出军界,并把一家老小送到香港居住。11月,关麟征偕夫人从成% R5 K( o" j. C" @
都乘飞机前往台湾。在香港机场小憩时,他告诉同机旅伴“去探望病中的父亲,随后来台”。但此后关未
6 N# I5 p/ I2 p6 e/ W去台,而是一直居住在香港。关麟征在香港,深居简出,闭门谢客。他不参加任何政治性的集会和社6 w; V3 U$ t5 w: ^ k0 f& f$ s
会活动,不会见新闻记者,不在报刊上发表任何言论,过着“稳士”式的生活。他“无官一身轻”,以读7 s! G2 ?* o2 W3 j \. \: ~
书、写字为乐趣;生活有规律,洁身自好,每日早睡早起,不吸烟、不喝酒、不打牌;对我国古书熟
1 w. Z8 y/ {1 |) G) P9 R$ o0 m u+ h2 \读深研,书法造诣颇深。他的草书曾参加过香港大会堂的展出。6 A* B9 s# j+ ?( ^6 p0 g
1972年,他在夫人、女儿的陪伴下前往美国、欧洲各地旅游,历时月余,然后返港。关麟征虽身居香港,但他非常关心祖国,思念故乡。他从香港《大公报》、《文汇报》看到祖国大陆经济建设欣欣向荣的情况时,总感到很高兴。1979年5月,他在大陆的妹妹关梧枝赴港探亲。在火车站,三十多年未见面的兄妹抱头痛哭,千言万语一时竟不知如何说起。当关梧枝向他介绍大陆解放后的变化,日新月异的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情况时,他兴致勃勃,并且经常插话说:“对!就应该这样& g1 s( @# V' d. V& j2 d( H t& _& L
办!”关夫人对妹妹说:“几十年来,没见过你大哥这么高兴过。”关麟征对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7 g" Z4 P7 N/ I) t q1 r后实行的政策表示赞赏。1979年底,他得知在故乡的妹妹当选为省政协委员,在给大陆友人的信中写* |' i7 [4 e' I/ ]) p8 u
道“梧枝妹谬获拔擢,尚望兄多多指教,使无负于政府和人民之所托,是为至盼!”他关心在大陆的黄埔# q: Y. B+ u1 c
同学、军界故旧。他希望早日结束台湾同祖国大陆分离的局面,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他曾对妹妹说:
$ o7 i& c K) C8 |8 M9 p& k* J“我是炎黄子孙,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啊!”
% }9 ?5 M H& j8 @' e9 {" n9 w$ j/ f2 c" }* s+ e
1980年7月30日凌晨1点多钟,香港伊利莎白医院,一位年过古稀的昏迷老人被送进来,这位老人& [. m; S9 q5 S H2 {% F
就是关麟征。医生护士在抢救过程中发现他胸前伤痕累累,感到惊讶。关夫人介绍说“这些伤痕是他抗
5 c/ t+ ^( y+ z2 |0 `# Z6 D日浴血奋战所伤”。8月1日,关麟征逝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和全国各大报纸都登载了
' E. h& ]# {) x( B, k" t他逝世的消息和简历。徐向前元帅向他在香港的家属发去了唁电:“噩耗传来,至为悲痛,黄埔同窗,- M: g, q) D9 O: S
怀念不已,特此致唁,诸希节哀。”
' S j" @4 |; X7 ]& x"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