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G( c1 G, U8 S# ?( n
18日,闫莉莉在户县教孩子国学 记者 陈团结 摄 20日,闫莉莉和著名学者钱文忠(左)对话 记者 陈团结 摄
* ]" O4 z- a8 O 今年4月4日,本报报道了23岁的吉林女孩闫莉莉在西安办私塾专教国学后,闫莉莉及其“创办”的“迦南国学院”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现在,半年过去了,闫莉莉及她的“国学院”如何了呢?
% Q {2 m; i# M; s5 L, n& @ 昨日,记者回访发现,位于西安东叶寨村的“迦南国学院”已人去楼空,闫莉莉带着她的弟子搬到了户县中国黄堡艺术村,“迦南国学院”也更名为西安市文史艺术研究院国学院,闫莉莉则成了“院长”。0 Z8 C. Y. V p2 W8 `4 G. z0 k: Z3 [
地点变了,称谓变了,有了“靠山”,那闫莉莉的生活是否也发生了改变?她依旧在坚持着传承国学的梦想吗?
- |/ F$ `% l6 b) B 搬到户县农村,离城市远了,梦想却近了
5 C: \2 @$ H$ V$ F- I& N j 木楼板、黑瓦顶,不大的厅堂里杂乱地堆满了各种书籍,没有任何装饰的水泥墙上,见缝插针地悬挂着书法作品……
8 _& D/ Q3 k, ? {; l9 a, Y 屋后的院子里,闫莉莉正和两个小孩一起摆弄着锅碗,生火做饭,白烟飘起,在深秋的暖阳照射下,给人一种虚幻的色彩。一旁,一大一小两只土狗正欢快地在他们身边来回穿梭……而在离房子不远的教室露台,两名年纪稍大的少年正在一板一眼地练习太极拳。
3 f% a) d; v1 x/ s( i 从东叶寨搬到黄堡,除了不想让拆迁传闻影响教学之外,城里开销太大也是国学院易址的主要原因。对于最多时只有20多个学生,目前只有6个学生坚持学习的“迦南国学院”而言,钱始终是个大问题,“学费其实也一直没收齐过,现在我们每年还得贴一两万块钱。”
) H$ c! o0 L( x F$ B* c! |; O 搬到黄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迦南国学院”自2004年成立之后,虽然闫莉莉多次申请,但始终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确认。“迦南国学院”属于学校还是教育培训机构?缺乏教育主管部门的批文,“迦南国学院”更像是一个“黑私塾”,闫莉莉也只能是“国学姐姐”,而不是“国学老师”。* l n1 a; U. f& n: I) G
本报的报道引起了西安市文史艺术研究院的关注。他们力邀闫莉莉携“迦南国学院”加入他们,并邀请他们搬到正在规划中的中国黄堡艺术村。“我们现在是西安市文史艺术研究院下属的二级单位,也就是说,我们是有组织的人了。”闫莉莉告诉记者,在黄堡,虽然离城市远了,但梦想却近了,“我终于可以不用担心,哪一天有关部门会把国学院取缔了。只要国学院能存在,那么我传承国学的梦想就会始终坚持着。”
. C* I# e3 f9 d- t' c& M, y" q 从教学到“科研”,收学生少了,责任更重了$ D# C3 s! C, S" _# d
每天,当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院子里的柿子树上时,闫莉莉就会叫学生起床。6点到8点,是国学院严格规定的早读时间。《三字经》、《大学》、《吕氏春秋》……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书。响亮的书声传得很远,附近的村民都知道村里搬来一群爱读古文的孩子。村民黄有顺说,他还经常看到这群孩子打拳、练书法,感觉就像古装电视剧里的书院生活。$ }6 m! k- O0 s& d0 w3 t. C' y z
和前几年相比,这段时间,闫莉莉相对清闲多了。因为那6名学生跟着她有两三年了,大都进入创作和自学阶段,而她则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国学教材和书籍的撰写上,“写书现在是带着任务的,和以前纯为自我表达不同。”7 N" p0 s) q7 c' v H. j# J
闫莉莉嘴里的“任务”是西安市文史艺术研究院要求的。挂靠之后,西安市文史艺术研究院希望闫莉莉可以将重心转移到国学研究上,而不是教学,“收几名弟子可以,但不要收学生”。
6 [4 @" S: G6 S# r) y: [' G 这个要求一度让闫莉莉显得很“无奈”,毕竟她已经教了6年国学,学生一天一天的进步曾让她很有成就感。不过,很快闫莉莉也就释然了,因为将研究出来的国学内容编写成书,一旦出版,可以帮到更多喜欢国学的孩子。) X3 \; V6 S/ g% P8 D u
闫莉莉向记者出示了她这段时间的成果:原意、释义、延伸、民谣……从讲读《弟子规》的启蒙班到讲读《吕氏春秋》的高级班,这些经典国学书籍的经典段落、句子填满了500多页的A4纸。而更让闫莉莉“骄傲”的是,在本报对她进行了报道后,西安交大出版社找到了她,和她签约,让她编著一套60本国学书籍,“这套书已经开始编,很快就可以出版。”
0 \" L& c) K u& \2 c& n8 w 编著这套书有一笔不菲的稿费,至少可以在两三年内,让闫莉莉不用担心国学院的资金周转。闫莉莉说,她会将这笔钱全部投入到国学院中,“从教学到科研,我的责任更重了,只有如此,我才能心安理得。”5 k9 `9 F+ y& s
质疑仍在,时间还很多,大家等着瞧
* b6 i; ]2 c% O( Z! x0 t5 [ “瞎折腾”、“初中毕业就敢教国学,是为了出名吧”、“孩子出来后没有学历,该怎么找工作呢”……对于没有教育资质的“迦南国学院”,对于只有初中学历的闫莉莉,不管是在西安,还是在户县,虽然闫莉莉已经摇身一变成为“院长”,但质疑声始终没有减弱过。
' i3 w5 b$ t% e) V# ? 虽然质疑不断,但依旧有不少家长将孩子往闫莉莉这里送,同样都是9岁的秦一博和伏佳盈就是被家长“硬塞”到国学院来的。“弟子规,圣人训……”虽然来黄堡还不到两个月,但面对记者的问题,正在练习书法的秦一博放下笔,随口就背诵起《弟子规》来。一旁的伏佳盈也不甘示弱,指着黑板上的“贫屋出公卿,陋室引大贤”,给记者解读起这两句话的典故。9 A; |! f! o0 N+ {- D0 E
秦一博和伏佳盈都是被家长送到国学院来的,因为家长认为他们不适合应试教育。秦一博的妈妈张女士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传统国学知识对于塑造一个人的气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她希望秦一博可以在国学院培养出属于自己的气质。至于许多人担心的学历,在她看来,学历仅仅是为打工而用的,如果自己创业,学历就无所谓,“没有计划让一博在国学院学习多久,但短期内肯定不会带回家。”
, y" b9 M: X0 w, ] 还有一位叫寇智勇的同学,他的父亲在西安有着自己的中医诊所,他一直期待儿子能继承他的事业。他认为,学中医,需要诸多中国传统知识作为基础。在儿子读完高一后,看着儿子一塌糊涂的成绩,他想都没想就将儿子送到了闫莉莉这里。没想到,这反而满足了从小就喜欢国学的寇智勇的意愿。“我将来会成为一个好中医。”站在记者面前的寇智勇很自信。对于寇智勇的表现,闫莉莉显得很满意,“开设国学班之初,我也没想过要让他们成才,首先是‘成人’。这一点我做到了,我知道还有很多人心存怀疑,但我还年轻,国学院也还年轻,大家等着瞧,他们中的很多人会从‘成人’向‘成才’蜕变的。”
) v* q" N" d1 b+ `$ M a/ A0 K8 U8 M) D; h( n: I q$ H
国学姐姐简介7 c1 t* a' j( m
闫莉莉,1987年生,吉林省公主岭市人。2004年初中毕业。因酷爱文学,向咸阳财院任教的舅舅乔万才学习国学知识和写作。随后在西安一城中村租房创办“迦南国学院”,走家庭私塾办学方式。
( L* ~0 v0 f: g, z8 D$ @5 o “国学姐姐”对话钱文忠& ^0 t8 w5 O- ~, L& D
钱文忠:小姑娘,你很了不起
0 n, j% l6 A* S* [- G “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人,背井离乡,教授国学,了不起。”
( F2 ~' J1 k. ^, @4 v 昨日,著名学者钱文忠携《钱文忠解读弟子规》亮相西安。从记者嘴里知道闫莉莉的事后,钱文忠深感惊讶,并邀请闫莉莉见面。坐在钱文忠面前,闫莉莉显得紧张、羞涩,并自嘲“草根见精英,野路子遇专家,能不慌吗?”可是,迎接闫莉莉的却是钱文忠竖起的大拇指和钱文忠希望下次可以到国学院参观的期望。
0 g0 x0 U- d- M/ A2 {) Q: G 钱文忠给闫莉莉吃了一颗定心丸:教学方式虽有不足,但国学推广不应该只有一种或一套模式,不要在意别人怎么质疑。多编书,可以帮到更多的人。15分钟的对话,闫莉莉坦言,受益颇多。9 P1 V/ Z4 L0 ~ u
闫莉莉:我来西安6年了,有时候还是感觉很艰难!# w1 y0 @' X6 f
钱文忠:在民族精神上,我们的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沉沦”了,古人虽讲“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但我想还没到那个地步,我们应该“知其不易为而为之”,不管是你,还是我,将来能在国学上走多远,谁也不知道。但我们应该知道,我们必须加大力气去做,这是责任。
8 M7 T ~4 F L# S# _4 y! p" B 闫莉莉:我现在有两名学生,才9岁。他们脱离应试教育,到我这里专修国学。
) c0 ?/ T3 ?. S 钱文忠:应试教育的考试制度是否有合理性,我们先不谈。但社会现实是,考试是我们国家维系基本公平的主要方式,孩子完全脱离正规学校,接受国学教育,事实上就远离了社会现实,对他们成长不利。我更赞成,在孩子闲暇、假期时进行国学培训。
+ _4 u+ p6 H9 b& c; z) S9 X X. { 闫莉莉:其实,在挂靠西安市文史艺术研究院之后,我更主要的工作不是教学,而是研究,包括将自己的解读集结成册,出版。
8 e- E2 L: ^9 z: C 钱文忠:不敢相信,你只有初中学历。国学推广,本来就不仅仅只有教学一种模式。我甚至还想将《钱文忠解读<三字经>》改编成电子游戏呢!只要对国学发展、传承有利,就大胆去做。出版正规、有水平的读物,能帮助到更多的人。小姑娘,你很了不起。(面对闫莉莉鼓掌鼓励)/ M# s; ]7 b/ O+ o# u3 g: h0 O3 W
闫莉莉:谢谢您的教诲!+ u+ S' H. }# A/ V
钱文忠:教诲谈不上!一起努力。下次来西安,我一定去户县参观你的国学院,品尝你们院里的蔬菜。
6 H" n" i- x3 m& v P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吴成贵 采写, c+ k2 A. d2 c7 z*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