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名不正言不顺,确立了国号就名正了,代表一个新的国朝从此诞生。同时这也是有说法的:《史记·五帝本纪》曰:“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 o ~5 b' M' I- _
: M5 ^' m- c) ^; t; X2 l5 |
那么国号由什么决定呢?一般来说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 I8 S& z4 f: x- F: h" m! m. h4 G1 g5 l- x" ?% f( ?/ E- J* F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中国历史上具体的国号及其由来:
7 y$ O* r% q, Z8 Q' Q8 \
# T8 M& H& A0 u a 1/ 夏:
* G- T( ?; ^1 _9 X$ |0 a& j3 X+ E' z! H" R
据传禹曾受卦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b4 D' g- G" {+ r" @# u8 _: K
+ ?: h* V0 d; I) H# X 2/商:$ p8 R! y2 N' x8 X5 P5 u( u# d
# v1 w' @# u2 y 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I; \3 H$ i0 \; E
' [8 V/ @% _6 m
3/周:0 |* R& C4 @# d1 r
2 D7 {; a5 F3 _
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h! z& L+ d& F. V& H- O' Q
s) o \ S+ f0 Z3 ?: c4 u, i
4/秦:
! \' [) `2 i( z+ g* _! I- e
6 s$ W9 J4 v( z. Y 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羊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s% s% v3 e. c% X' `
9 K/ e: y- |+ ^; W* A
5/汉:% k1 o/ z' z" v, A
- `4 C4 t' D+ e5 l. `7 B7 S; M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1 R* T6 P1 n0 X: n- x
% d" n* |2 d$ F* f
6/魏:1 V" A1 ?) T/ t5 ]
; v, D9 |6 \1 [; a% `5 |
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C6 ^. n7 F1 Y2 l# U$ a
9 h5 @+ Z1 W- f6 `& B
7/蜀:# O! G' _) y7 ~& g6 W' M6 ~
$ g6 q. d; J6 U9 D4 r% x# V
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帮称“蜀”。历史上也称“蜀汉”。汉指东汉的继续。
* }- I/ R. p9 r$ c n
: r+ q8 X; @8 r0 i) W 8/吴:! C' M8 A, G5 O0 G
' [; P7 d0 A$ r7 T- @0 N
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 \; m2 C7 K8 {' z. X. P8 S+ o) |: Q* K
9/晋:
1 R5 E, p1 e, I0 H }* b3 F6 w P
司马昭逼魏帝卦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2 W: \) X" L! ~( ?' A1 N: A
, A6 l; T' F" x f 10/隋:$ P' p+ v0 n( o: i( {/ I1 e- y
' ^& j/ n! M. v/ g5 v 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卦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 l. k8 d7 ]4 {# L
2 V# z/ T7 i& p5 ?5 P9 Y 11/唐:
. |3 l* E3 {( c3 P1 d* ?. i
' Y/ ?, M2 G* G4 R3 M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卦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 H) X; A# F* i! g Y5 ~* @( n" o1 {
12/辽:
1 b3 V$ e9 q/ o* `: u: D) X
# K8 z! }; m3 N 辽原称“契丹”,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 n) A( `4 w. F. w N5 V( W5 d3 L4 z4 E: S' E n& I. f4 M' M
13/宋:) r3 Y% e* ?7 ^, u4 }! S
6 f7 C" z; \1 g# J3 t' m$ Y3 B 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8 P2 w8 l( r& S1 o5 s; G+ t- U' C8 A+ F, z0 S
14/西夏:
/ T; R: V. u! F- a( |4 J& ~9 P
) v& `$ L, M- T 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山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2 H" Z$ U# C* q' b- t
- N6 F# |5 ~+ x2 i 15/金:& p2 v2 \, Q% {3 [" S I5 L9 Q' o
/ l4 Z2 d; p7 t) p% D' K" ^& T" r 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1 c1 X5 b* U8 A; d( u V2 ~
" a6 b& d! a3 l) }/ e
16/元:
+ B1 E; K8 Q2 c3 r, Z
) B5 k9 d9 o0 @ 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 c D. Y" R! T$ ` }
% b* _! t8 _8 v5 \# I' E 17/明:4 S; d; d! T& X! u0 m
7 m9 ?. q" b3 r 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所以又称“光明教”。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1 w. N0 i3 T3 j8 E: D4 ~# P: @ {% f8 b' R" Z8 N8 O
18/清:
; }, }4 p0 B9 k4 q. v. \: ^# Q; s
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代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