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10-22 18: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靳应禄 于 2011-10-22 18:09 编辑
" v9 p$ P9 `9 x& o J: c _- Y
5 h, ]6 D9 t; N' E9 ?5 z, t 陕西“Biang”字大王人所造?% n( k0 D X+ ` a
——问的好。{:4_271:}. M% B: ^6 Z* z9 x3 C
. P6 B! t3 ~9 M8 U% E6 U
先说一声:对不起。今天才发现你的帖子,而且是无意之中。谢谢你的关注。看网名,我猜你可能是在鲁地的户县大王人,是的话,那咱们就是近乡党,在此向你问好。
7 e2 Y+ B/ D/ m- e! q3 c5 g 我就是你所转文章中的主讲嘉宾靳应禄。你的标题用的是问号,问的很对。那天,确实有人在讲坛上讲过,说康王村的biangbiang面很正宗,特别好吃。我在开讲前,先作了声明,我说正宗、好吃没问题,但不能强调康王村,也不能强调户县,提“当地”最合适。同时,我还谈了我们家乡的面(包括biangbiang面)格外香的原因是因为“臊子”香,而“爁臊子”是特殊工艺,是户县一绝,我没敢自夸说最香,免得留下口实。面对新华社、中国文化报及省、市二十多家媒体的记者,我在讲坛上提出摆个“爁臊子”擂台如何,请美食家来品尝,究竟谁家的臊子香。后来,还真让我说中了。有一天,王智主任说周至有人提意见说biangbiang面是周至的拿手好饭,怎么成了户县的?王主任解释说“你好好看看文章,人家靳老师说的是当地,这个当地也包括周至。“Biang”字亦然,我只讲我自记事起,就听周围的大人和咸秦古道上的车夫们哼“车夫谣”,仅此而已。这个字,究竟是谁造的?可以说没有人说得清。那次“讲坛”讲解后,不断有好心人鼓动我出面“申遗”,但我心里很明白,我不配。这个字,是我们先祖的总结,蕴义大、深、广,无论从那个角度讲,都可称作是中华之最。& m; L, h8 m0 k) x& O
你的关注可以说反映了一部分人的看法,因为你的关注,也使我有机会作些解释。所以,我再次向你的关注表示感谢。 J% `2 @" L9 ]8 C5 [
8 w0 e+ G0 ^5 @. j
8 J% @' \4 u) `$ a
8 w. }* _2 h& F* ]0 S2 B4 S
f$ O+ y; h0 \3 h
8 U5 P: S5 @1 e+ ]
, V3 t& p% G8 d& a8 F
) R5 \8 N$ G6 [8 S9 o) ?! z
7 y8 u& U+ D- Z/ t, E9 U. _0 K$ d+ T) L6 ^3 g0 o- ^) F8 z9 v0 ~
* U$ n" Z9 `1 ~. [! s4 C ?0 @
: X( I# P+ K- S5 t# _# P7 w- Y&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