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信息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森林防火
查看: 4414|回复: 11

陕西“Biang”字大王人所造?

[复制链接]

27

主题

27

帖子

520

积分

三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20

靓妹or帅哥新人进步奖

发表于 2010-10-6 23: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I$ w- ]5 F% y7 I1 ~* x& |5 h
  一个字,一种面食,传唱不衰的歌谣,写着、吃着、唱着陕西关中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它承载着秦人的精神和品格,成为当地人无法割舍的文化基因———
- S' L2 V& B3 Y: c3 M2 b
% d' k( {& M4 ?( Q  “一点戳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大张口,言官朝上走。你一扭,我一扭,一下扭了六点六。左一长,右一长,中间夹了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拴钩搭挂麻糖。推着车车走咸阳。”这是一首在陕西关中城乡流传很广的歌谣,唱的是一个字的写法,说的是一种老少皆知的小吃名称———Biang和BiangBiang面。这是一个字典未录、字库里也没有的字,但它作为陕西地方独有的汉字,其歌诀却久唱不衰;这是一种手工擀制,宽似裤带的面条,长二尺有余,调以各色臊子、油泼辣子,香馋诱人,关中农村妇孺皆知,家家会做,人人喜食。: l2 l6 A( q; w' y; l) p1 r

9 f6 g9 Q, n$ i" k  民间自创汉字 发音独一无二
" ]6 y2 v3 v+ l, M, i  N
$ a/ V6 g% N8 w7 p# R  10月22日,由西安市群众艺术馆、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户县文化馆、户县大王镇康王中村共同举办的《话说西安》百姓系列大讲堂乡村版,走进了历史悠久的西周丰镐故地———西安户县康王村,开讲《话说关中BiangBiang面》,吃BiangBiang面,品BiangBiang书法,观BiangBiang剪纸,唱BiangBiang歌谣,赏BiangBiang面泥塑,讲BiangBiang故事……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给前来参与的村民和听众们献上了一场BiangBiang文化大餐。6 b/ f% m: `5 y6 B) T
; c6 L6 E7 z, }" {
  正如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讲坛策划人之一王智所说,Biang字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最具关中民俗特色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图腾。Biang字是关中民间自创的一个汉字,其发音独一无二,书写在汉字中也是笔画最多、最复杂的,据说其写法至少有10种,最少的54画,最多的71画,不同的写法还各有歌谣帮助人们记忆,并世代相传。
" d( \" F  h% q: q' T' e2 H
+ x8 ~6 J; K  K7 c8 l8 V5 `: e* |5 X  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汉字?它又蕴涵着什么样的文化信息?
+ J/ Q- c8 Q5 j. Y+ w! j6 a
$ a6 y# o$ m/ I, [" u, Q# b  Biang字解读,多与周秦有关
4 K% p% {5 }1 K* n4 Q/ |9 o% z$ s  o9 Z/ [# n$ g/ C8 w# T
  在讲坛开讲前,康王村的一位村民推上来一辆独轮车,中间如狗脊背,当地人称“狗脊梁车”,他模拟的是早年秦咸古道上卖面的车夫,独轮车以及车上的草帽、麻花、竹篓、粮袋子一应歌谣中所唱。康王村据说曾经是周王朝都城最繁华的郊区,其来历与成康之治的周康王有着直接的联系,周康王曾在此驻留过。从这里有一条古道向西直通周王朝的发祥地———丰镐,物资和粮草源源不断经过这里,车夫推着独轮车年复一年走在路上,渐渐就有了独具特色的车夫谣。2 P8 K) h. \! f; m1 I0 B& }3 ~3 V
; f& Y* @: W( z7 w3 d9 {
  道具独轮车打开了主讲嘉宾陕西民俗学会理事靳应禄的话匣子。经过他走访研究,Biang字的来历就像独轮车的造型。“一点撩上天”指的是卖面人的草帽,“留个钩搭挂麻糖”指的是车旁挂的麻花,“东一扭,西一扭”是指车夫推车走路时左右扭动以保持独轮车平衡,“左一长,右一长”是指车帮上顺搭的长面袋子。歌谣可谓高度概括了古道车夫的形态和艰辛,而“马大王”的“马”字和字顶头的“穴”字分别代表了男、女。靳应禄认为Biang字歌是一首“快活谣”,字本身就是一个象声词,是饥饿难忍吃面时候嘴里发出的声音,同时暗指男女之事。一个Biang写尽人生百味,食色性都在其中,表达了劳动人民最朴素最原始的人生追求。2 F7 \" z: Q0 {, V: G; m

* j. g) G4 K( W- K  书法家李志华则有另解,他书写的Biang字书法及歌谣,“穴”却是“一只老鼠跳上案,两个老鼠下面看”,Biang字右边不是立刀旁,而代之一个戈字,他说:“刀子上咋能挂麻糖(麻花)嘛?只有‘戈’上才有勾搭能挂嘛!”而咸阳市一位研究者认为Biang字歌是秦始皇大军的“军歌”,借以展现一统天下虎狼之师的能征善战,另一种说法认为Biang字歌是秦国的招贤令,是意图表现招纳六国之士渡黄河而归秦,直言进谏,共治秦国。  J& B* z) ?! N2 X% d+ M

9 |+ y  F; Q2 J; K3 {7 K4 |6 D  Biang字内涵的解读,也引来德国汉学研究者米五斗的参与,米五斗是他的中国名。热爱中国文化的他在陕西生活学习工作多年,已身为秦人好为秦声。当天他不仅当着众多媒体和观众大秀吃BiangBiang面的造型,还在讲坛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看似复杂的Biang,其实是依据汉字造字规律而来的,中间含一个变字,就是依据。, W; _3 i- d) d, {" z

4 `0 O  B  `2 g2 L4 l  Biang字何以读作Biang. B7 {7 M; F) B9 R$ Y/ h' T
) r* B1 v" y! P$ j3 ~. ]8 i
  这么复杂的汉字,为什么要念作Biang呢?民间至少有6种说法,王智说这些说法大多是模拟声音而定字音:面在制作的擀制和拉扯过程中在案板上会发出BiangBiang的声音;在捞出和调味搅拌过程中,发出BiangBiang的声音;面在入口时,嘴边会发出BiangBiang的声音等等。
' t) K& u( R3 t
" N/ v/ _2 w3 k$ H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傅功振日前撰文,认为Biang字发音,较为准确的说法是源于妇女洗衣服时用棒槌捶打湿衣所发出的声音。BiangBiang面的原始制作过程是这样的:秦人用盐水和面,将面团置于石头或案板上用棒槌捶打,直到面团光滑、均匀之后,再用擀面杖擀成大面片,然后切成像裤带一样宽,下到沸腾的滚水锅中。这种响亮而浑厚的“Biang—Biang—”声也就成了“BiangBiang面”名称的由来了。
+ B3 @6 N  o" F( G5 P9 \6 l0 F0 O* k( F$ d
  傅功振认为,Biang字由10个文化元素组成,向人们传达出秦人特有的文化信息,如地理环境、居住形式、饮食习惯、审美情趣、心理品格、民族精神等。“穴”部说明了以黄河中上游的渭河流域为中心的秦人,在古代是以穴居为主的;这里的“言”字其实是“盐”,盐是文明的尺度,盐为百味之祖,是秦人饮食中的主要调料,用盐水和面才能使面筋道;“糸”和“长”这两个字则充分体现了秦人在制作BiangBiang面过程中的动作以及品尝之后的愉悦情态。“心”字传递了秦人忠厚朴鲁、诚信热忱的秉性;左边“月”字通“肉”,彪悍强健的秦人喜食牛羊肉,体现了秦人“虎狼之师”的饮食习惯;“马”和“戈”字,则更体现了秦人的尚武、尚勇精神;关于“马大王”的传说,指的是秦将白起当年战胜赵奢后裔“马服诸侯王”、“坐车回咸阳”告功还乡的故事。“推个车车逛咸阳”,实际上点明了这个字是在以咸阳为中心的秦地产生的。 (本文来源:济南日报 )
4 T) k$ D& p3 C& L

245

主题

126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800

靓妹or帅哥灌水天才幽默大师新人进步奖论坛元老小有名气知名人士 著名写手职业作家知名作家论坛精英著名精英论坛长老一代水王发帖明星爱心大使论坛名人灌水天王

发表于 2011-10-22 18: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靳应禄 于 2011-10-22 18:09 编辑 % \/ t1 G# K5 k6 I! Q1 H. z
7 @' x, C* G) J  X9 C7 @
    陕西“Biang”字大王人所造?, D1 I& d, W2 Q6 Y. N/ p
    ——问的好。{:4_271:}
0 \' B0 ^$ G2 ~' v4 N' `! C0 Z7 c1 l  s: B* m- J
       先说一声:对不起。今天才发现你的帖子,而且是无意之中。谢谢你的关注。看网名,我猜你可能是在鲁地的户县大王人,是的话,那咱们就是近乡党,在此向你问好。9 A# `' z- @5 u4 b
      我就是你所转文章中的主讲嘉宾靳应禄。你的标题用的是问号,问的很对。那天,确实有人在讲坛上讲过,说康王村的biangbiang面很正宗,特别好吃。我在开讲前,先作了声明,我说正宗、好吃没问题,但不能强调康王村,也不能强调户县,提“当地”最合适。同时,我还谈了我们家乡的面(包括biangbiang面)格外香的原因是因为“臊子”香,而“爁臊子”是特殊工艺,是户县一绝,我没敢自夸说最香,免得留下口实。面对新华社、中国文化报及省、市二十多家媒体的记者,我在讲坛上提出摆个“爁臊子”擂台如何,请美食家来品尝,究竟谁家的臊子香。后来,还真让我说中了。有一天,王智主任说周至有人提意见说biangbiang面是周至的拿手好饭,怎么成了户县的?王主任解释说“你好好看看文章,人家靳老师说的是当地,这个当地也包括周至。“Biang”字亦然,我只讲我自记事起,就听周围的大人和咸秦古道上的车夫们哼“车夫谣”,仅此而已。这个字,究竟是谁造的?可以说没有人说得清。那次“讲坛”讲解后,不断有好心人鼓动我出面“申遗”,但我心里很明白,我不配。这个字,是我们先祖的总结,蕴义大、深、广,无论从那个角度讲,都可称作是中华之最。: d1 f* o6 m: h( P* |4 @- m, j
      你的关注可以说反映了一部分人的看法,因为你的关注,也使我有机会作些解释。所以,我再次向你的关注表示感谢。  C$ g" r* D1 i. Q1 \

6 r7 f: o+ @4 M0 e1 s( y. L  v: o% z! H
- D& h' O! l: X% {3 m

0 r- j6 P, q0 H. I* z% _; ]3 m: |; p4 [4 S% r

$ H0 t" [/ b9 q. p% Z0 G
+ w: `& q  H! ^. q
! }; B( k" [" w2 W* ?6 A; H5 _! a

7 s1 ?& x0 m5 K2 E- L
      ; ?6 I- K5 a6 m( {1 Q

245

主题

126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800

靓妹or帅哥灌水天才幽默大师新人进步奖论坛元老小有名气知名人士 著名写手职业作家知名作家论坛精英著名精英论坛长老一代水王发帖明星爱心大使论坛名人灌水天王

发表于 2011-10-23 18: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康王村据说曾经是周王朝都城最繁华的郊区,其来历与成康之治的周康王有着直接的联系,周康王曾在此驻留过。从这里有一条古道向西直通周王朝的发祥地———丰镐,物资和粮草源源不断经过这里,# V% W0 E. _; u5 [  l  G
这段话是“中国文化报”的记者依据我在讲坛的讲话归纳的,含两个内容,一是康王村的来历;二是向西直通周王朝的发祥地——丰镐。有读者打电话和我讨论过,其实我拿到报纸的当天就和记者沟通过,我借此机会解释一下:我是文史工作者。我是康王村人,我们村有一座道观(当地人称作“姑姑庙”),“社教”那年倒塌,具体位置在康校东侧大约60米处。解放初,这儿挂过乡公所的牌子,学校也曾在这儿设过一个班。该道观曾有一通石碑刻有“周康王在此驻留”的文字(见我写的《biangbiang面与咸秦古道》一文,刊在户县的《金户视野》上),一位姓张的历史系教授据此说其是“康王行宫”应不是空穴来风:第二句是笔误,依其意不应是丰镐应是岐山,准确地说这条古道是从周丰京即现在的秦镇向北到咸阳过渭河之后才向西的。
% p" [8 B7 e* e4 `" c/ Q. q0 Y& s( c, j; T( }5 G6 P
% N# n  k, O8 f5 o. b9 g

2 O& M: U9 H( R2 F
) [% w' R  }. t- m" z
& b' ?) z, x$ j& [0 X3 s5 I

245

主题

126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800

靓妹or帅哥灌水天才幽默大师新人进步奖论坛元老小有名气知名人士 著名写手职业作家知名作家论坛精英著名精英论坛长老一代水王发帖明星爱心大使论坛名人灌水天王

发表于 2011-10-23 19: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 }* O6 M$ [; Q1 }9 ]1 X     我下午回了个帖子,说是正审查,至今没出现,不知怎么回事?麻烦给查一下。谢谢。4 B  t7 ]9 Q* b* X& F# k7 B

447

主题

1276

帖子

1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7844

优秀版主靓妹or帅哥灌水天才幽默大师新人进步奖论坛元老小有名气知名人士 著名写手职业作家知名作家论坛精英

QQ
发表于 2011-10-23 21: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4_271:}

245

主题

126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800

靓妹or帅哥灌水天才幽默大师新人进步奖论坛元老小有名气知名人士 著名写手职业作家知名作家论坛精英著名精英论坛长老一代水王发帖明星爱心大使论坛名人灌水天王

发表于 2011-10-23 22: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admin 发表于 2011-10-23 21:53

1 V6 u: ?) _  G, h2 k7 G2 d, C2 K3 a+ @* B
       谢谢管理员。我要找的帖子看到了。{:4_102:}
) Z1 f  r/ ^4 T2 b" U

1

主题

24

帖子

857

积分

三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57

靓妹or帅哥新人进步奖

发表于 2011-10-24 08: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5 W  i& Y" i2 ]0 }) {2 B
       {:4_271:}{:4_271:}& H; l* m# [, v4 Q! }) h# h8 p* J

245

主题

126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800

靓妹or帅哥灌水天才幽默大师新人进步奖论坛元老小有名气知名人士 著名写手职业作家知名作家论坛精英著名精英论坛长老一代水王发帖明星爱心大使论坛名人灌水天王

发表于 2011-10-25 18: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5 I, t/ J) s' L! B. K' X1 H: V
        谢谢支持。{:4_100:}. P4 N3 m) P! h8 `0 H: V6 Y% `

4

主题

64

帖子

161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16

小有名气靓妹or帅哥灌水天才幽默大师新人进步奖

发表于 2011-11-1 16: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个/

0

主题

65

帖子

591

积分

三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91
发表于 2011-11-4 10: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陕西文化丰厚啊* C- J7 c) L( A, {4 b% Y+ p

" U. T9 M  [/ H: `' h  J5 _5 |' q$ e( Y/ t" n7 q+ g( Y

$ I3 ~$ h5 I  S9 R
' K$ N  l4 m% h, F6 O. p+ g* V
( z( i. H4 b+ u1 o2 B$ {
% [. Y5 B( G- u
8 j& H# D7 s$ u
8 e" T  v3 p  w1 v% g( Z2 G( Y* ~/ V- d  d+ j5 }! a
2 L5 y) }( [  B( V/ g. h4 V

) S8 {: q( ?( {5 }7 p8 M9 i" c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