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
旧金山座落在美国西海岸,是北加州的最大城市。旧金山原来为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所属,1846年归入美国,当时是一个居民不到千人的小镇。1848年,旧金山附近地区发现金矿,大批淘金者涌入,旧金山成为19世纪美国淘金热的中心地区。早期华人劳工移居美国后多居住在旧金山,华人把它称之为“金山”,后来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发现金矿后,为了与被称作“新金山”的墨尔本做出区别,华人把它改称为“旧金山”。旧金山的英文名字为圣弗朗西斯科(San Francisco),是曾被西班牙统治的地区的常见地名,得名于方济会创始人圣弗朗西斯(意大利文“San Francesco di Assisi”,英文“Saint Francis of Assisi”)。华人又把旧金山成为“三藩”,则是圣弗朗西斯科(San Francisco)的前两个音节“San Fran”之谐音直译。居住海外的粤语华侨经常以这种方式来翻译地名,比如把洛杉矶(Los Angeles)翻译为“罗省”,把波特兰(Portland)叫做“砵仑”,把奥克兰(Oakland)称为“屋仑”。 日语则多以片假名注音,旧金山可写为汉字“桑港”。
因为三面环水,旧金山是典型的凉夏型地中海式气候,一年四季如春,夏天最高温度也很少达到30摄氏度,在冬天经常下雨,而夏天有很多雾。
旧金山主要的景点有:
金门大桥(Golden Gate Bridge),1937年建成开通,全长约2.7千米,桥两端有两座高达227米的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吊桥之一,被视为旧金山的象征。在淘金热的时候,这座桥如同是通往金矿的一扇大门,因此被命名为“金门大桥”.。金门桥在桥梁建筑学上也是一个创举。它只有两大支柱,因此它不是利用桥墩支撑桥身,而是利用桥两侧的弧形吊带产生的巨大拉力,把沉重的桥身高高吊起。金门桥的设计者是工程师史特劳斯。人们把他的铜像安放在桥畔,用以纪念他对美国做出的贡献。大桥从动土到完工,共花了四年半的时间,超过3500万美元的庞大费用,工程相当浩大。
艺术宫(Palace of Fine Acts)建造于1913年12月8日,当时是作为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的会场,用木料和石膏搭建的临时建筑,当博览会结束后,就只有艺术宫免于拆除。1915年10月,支持保存艺术宫的人士收集了33,000个签名并且筹集了三十五万美元的经费来重建艺术宫并使用永久性的建材,原本应该拆除的艺术宫在旧金山居民的反对下而得以保存下来。艺术宫是当时博览会最后开工的主要建筑,主要是一个圆顶的大厅,配上拱门和石柱。这座仿古罗马废墟的建筑,是由纽约市出生并居住在柏克莱的建筑师梅贝克(Bernard Ralph Maybeck)所设计的,艺术宫建筑的设计主要是要向世人展现一个视觉上的壮观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