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信息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森林防火
查看: 2589|回复: 0

朝花夕拾: 病中思

[复制链接]

24

主题

24

帖子

286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2869

新人进步奖

发表于 2010-8-26 22: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很容易感冒,年轻的时候不在意,不吃药扛几天就好了。正是由于这样,使我患上了慢性气管炎,怎么也治不好,现在后悔莫及。所以我现在十分怕感冒,只要一有征兆,我就马上吃药,很快感冒也就好了。可是今年春天这次感冒却不比平常,首先我感觉到一开始就危及到气管,光吃药是不行了,就打针输液五天,接着又连续吃药两周,气管的炎症基本减轻了。两三个星期后我又感冒了,这次吃了药就好了,但是不到一周就又反复发作,再吃药就又好了,但是停止吃药后就又感冒。学院这几天又催着要四个上交的申请报告,脑子用的已经无法work了,实在是serious headache。人在病中就会思绪万千,想写一点东西,刘天华的一首二胡曲子叫“病中吟”,我虽然感冒还没有彻底好,但是还没有严重到卧榻呻吟的地步,这篇随想就叫病中思吧。 ¬
    我从小就身体不好,经常有病。听爷爷奶奶说有一次我病的很重,已经失去知觉了,大家都对我不抱希望了,但是几天后我却清醒过来了,说的第一句话只有一个字:“馍”,意思是向大人要吃的。全家人对我的苏复感到十分惊喜,我对这些过程却没有丝毫记忆。我所能回忆到的就是我小时候经常有眼疾,我们当地人叫害眼,眼睛发炎红肿疼痛,无法睁开看东西。我小时候还经常长疖子,一个好了,另一个马上又起来,伤口流脓,疼痛难忍。现在看来都是由于当时卫生条件差,不懂得基本的卫生知识感染所致。我儿时的农村,生活条件和卫生条件很落后。人们几乎是看不起病,所以也就很少看病。感冒头疼时就用缝衣针在病人的鬓角(太阳穴)处扎一个小口,再用手挤出一点血;或者用双手在病人的额头用力挤压揉搓,让其皮下淤血发红来治病。感冒发烧时就煮一大碗开水,里面放生姜,辣椒粉,盐和醋,趁热一口气喝下,再蒙上一床厚被子睡觉发汗。如果这些土法子还是治不好病,才去请先生看病。我们老家人把中医大夫叫做先生。我们村没有先生,邻村有一位先生,他是个盲人,中医的“望,闻,问,切”等诊断方法中他不能望,只靠切脉和询问来诊断。诊断结束后由他口授药名和分量,别人用毛笔在纸上记录下来就是他的处方,再拿处方到邻村的中药店里买药,我们老家人叫“抓药”。我上小学是在另外一个邻村的学校上学,上学和放学回家都要经过这个中药店,经常跑进中药店看药店的伙计怎么“抓药”。药店很小,和典型的中药店一样,用柜台把顾客隔在外面,柜台很宽,可以在上面放处方和抓出来的药。药店的后面墙上有一付对联,对联的内容是用行书写成的。我上小学时还不认识对联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等我上中学后再去药店,才知道对联上面写的是药王孙思邈的诗句:“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愈圆而行愈方”。 ¬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旅游时曾去过孙思邈的出生地耀县药王山,药王山上有供奉孙思邈的祠堂,我还去了孙思邈采药去过的秦岭主峰太白山。孙思邈对中医是有极大的贡献的,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对当时的中医知识的全面总结,被后世称为“药王”。中医用的药材全部是天然的动植物或者矿物质。儿时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园子,里面长着许多树木花草,其中有些品种在我们当地很少有,比如有一株橘树,虽然也结果实,但是颜色是绿色的,味酸不可吃,所谓的“橘生淮北则为枳”者是也。还有一种藤蔓类的植物爬着墙生长,结的果实为金黄色的瓜,也不可以吃,我们当地人把它叫做臭黄瓜,我们把它采下来晒干后卖给临村的中药店,后来才知道它在中药里的名字叫瓜蒌。我家后门门扇背后挂了许多东西,其中就有一把车前草籽,也是可以入药的,有利尿功能。还挂有几只杀死后给它的肚子里灌满墨汁的癞蛤蟆(蟾蜍),大人说那也是药,但是治什么病我就不知道了。中药里讲究用药引子,有些药引子很奇怪,鲁迅在他的文章里也谈到过这个问题,比如有一种药引子是灶心土,现代化的城市里就很难找到它了。还有更奇怪的药引子,那就是童便,但必须是小男孩子的尿,我小时候也曾经在一个邻居的请求下给他的碗里尿过,是用来做药引子的。当时人们主要用中草药熬成汤药喝,很少有中成药,记得爷爷为了给我治病买了一些中成药,有一种药是黑色的小粒,叫万应锭,可以治疗小儿的许多病。 ¬
    当时我们老家农村医疗条件很落后,中医有时候也是医巫不分的。我记的当时我的大腿跟部长了个疖子,红肿疼痛。我爷爷叫一个中医先生给我看病。只见这位先生口中咒语念念有词,点燃黄裱纸在我的疖子上面空绕了几圈,在他的药箱里取出一张膏药贴在疖子上面,还让我吃他给我配的药丸,药丸的药引子是蒲公英煮的汤。虽然很神秘,但是过几天我的疖子竟然就消肿好了。我在中学时也经常翻阅家里的一些中药书籍,如《汤头歌诀》,《雷公药性赋》,《频湖脉学》等。我是好读书不求甚解,猎奇而已,当然不理解其中的道理。不过我感觉到中医的理论和我以后学到的生理常识全然不一样,其中有许多深奥和神秘的色彩,比如频湖脉学里讲到人的脉象有几十种,并且完全是用三个手指头感觉出来的,真是奇妙无比。 ¬
   我第一次看西医是在我十岁左右,那时我得了疟疾,爷爷用马车把我送到老家附近的赵王镇中的医院里,从此我才知道这种新式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机构。上中学以后,我们老家那里的生活状况和卫生条件慢慢变好起来,我们在学校也学到一些卫生常识,所以也就基本不生病了。我步入中年以后,就经常容易感冒,但是当时并不在意,一致到了老年发展成了不好根治的慢性气管炎。现在我除了还有老年性关节炎和轻度中风之外,还没有发现有什么太大的疾病。不过到了迟暮之年,什么毛病都将会出现的,我现在打拳练剑和散步,也就是希望大的毛病晚写出现罢了。 ¬
   人常说:“吃五谷,生百病”。生,老,病,死是谁也逃脱不了的自然规律。2000年以后,我的许多亲人相继去逝,使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尤其是我的妻子病逝完全改变了我的生活。在她人生最后的时刻,我伴随着她在医院里度过。她患病的前几年,虽然她承受着疾病折磨和治疗带来的痛苦,但是还能顽强的和疾病做斗争。到了患病的后期,她的身体已经被折磨得全跨了,没有丝毫的抵抗力,生活质量极差,真是生不如死,所以在她弥留只际,几次告诉我想快些结束她的生命。我想到百岁老人巴金的话:“我是在为你们而活着。”,这的确是他老人家发自内心却是无奈的哀鸣。我想人权除了有生存权之外,也应该包括死亡权,现在虽然Mercy killing只有在荷兰是合法的,但是我想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终极关怀势必会为大多数人接受的。¬
2008/4/2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