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信息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森林防火
查看: 5224|回复: 0

卓信艺术家 · 史伟

[复制链接]

65

主题

65

帖子

748

积分

三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48
发表于 2015-3-19 09: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史伟是我的好友、著名画家史永哲的儿子,心里便多了一份关注,人虽接触不多,但他的山水画却深刻的留在我的记忆里。他笔下的山水开张大气,清雄润滋,凸显着鲜明的人文襟怀与自然的山水情境,站在他的山水画作前,犹如面对大自然中重山叠嶂的真山真水,真力弥漫、岚烟缭绕,是梦中的想往,是心中的奢求。
史伟的山水画,以崭新的笔墨语言拓宽了山水画的新语境,从境界的营造到画格的提升,逐渐显露出一种“自我”山水精神性的扩张。他的山水画注重山水精神的深刻思考和理性认识,在“大悟”中通“大道”,在吐纳英华、彰显性情,在暗含自然中自觉自省。他的自觉,首先是笔墨的自觉。笔墨是中国画语言的承载者。是中国画学的集成和体现,因此笔墨不仅仅是关于中国画的点、线、面的问题,而且是关乎人文气质和民族精神的表达。对于山水精神气质的表达,是每一位山水画家穷尽毕生精力所要表现的目的所在。史伟深谙“骨气形似皆本乎立意而归乎用笔”的道理,他总大量临摹和解读历史画名家山水的精品范本,吸收和融合了大师名家的表现手法和处理技巧,通过对笔墨的理解,在加上对自然的感悟,渐渐积淀并形成了自己的绘画理念,以圆融的智慧和幽渺的意境、兼工带写的笔法、中西合璧的色彩,释放带有生命意趣的情感形式,他的山水画就像一个有生命的活物,让人“可居”、“可游”,如同一个文脉相连的文化生命所场。
山水画的创作贵在意境的营造。史伟的山水始终追求一种“有我之境”向“无我之境”的转换。在境界的营造上,强调“我”在境界中的主体地位,将“自我”置身于山水实境之中,让心灵与自然遥相呼应,让画境安逸、宁静、和平,没有喧嚣,没有污染,成为人人向往的圣洁之境。他一方面以传统美学中的“势”、“韵”概念为范畴,使画面表现出一种“笔墨雕塑”般的美感,另一方面,则以“意”和“趣”为范畴,完全摆脱了形的“束缚”,从“形”中抽离出来,以立势显气韵、以意象显墨趣。因之,把史伟的山水画中任何一个细微的局部切割出来放大到一定程度,都具有独立审美价值和画面完整的美感。
伟笔下的山水,表达的是中国古人在特定时空所具有的那种热爱自由、渴望心灵超越物累的特定情怀,这更是在当代社会生活重压之下的人们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弥补。他以立足古法而不失现代性的形式构成方式、淡化了绘画题材的“故事情节”,转化了再现性的造型形态,以近似于现代“语言学转向”的方式,把对古典境界的崇尚推动到了现代阐释之中,从而使他的山水,在现代文化的语境中出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般的明朗、活泼隽永的古意境界,从现象学意义上复活或者说还原了现代人心灵极为需要的一种文化精神。从他的《春晚绿野秀》、《牛上横眼秋听深》、《阳春三月苗情浓》、《浮岚叠嶂》、《暮春三月》等等图式中总体瞻观,他的简笔淋漓的挥洒以神游大化般充满诗意般的笔法,无拘无束的尽情舒展着他的想象翅膀,绘写出了他对心灵自由的追求与向往。面对这样的画面,能够使欣赏着渴望自由的心灵在磅礴恣肆的笔墨表现中的得到一种真正的放飞。
总之,读史伟的山水画。能读出一种北方的雄强之气和南方的清然之境。他向往宁静,因此在喧嚣的都市追求一种入世的静地,超尘而不脱俗,他试图将亘古的笔墨结构带入现代人的话语情景之中,通过画面透露出一种冷逸幽寂之气和朴厚澄静的韵味。作品自然流畅依物随形,绝不有刻意的痕迹,意象间气脉贯通,凝结着天地元气。史伟用他的作品证明了这个时代山水自觉与境遇选择的实现意义。无凝、年轻的史伟将以崭新的绘画风格来回应这种选择,书写出艺术生命的新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