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信息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森林防火
查看: 4488|回复: 0

卓信艺术家 • 陆楣

[复制链接]

30

主题

31

帖子

555

积分

三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55
发表于 2015-3-11 09:3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陆楣的画不容易,先得净手净心,默思入定,否则你进不了他画中的世界。进去了,要读懂也不容易。---其实你存一个想读懂的念头也许便错了,他的画本不是让你懂的,是让你悟的。要悟出画中玄机,那你得好好品察,慢慢体味。待略略有所了悟,有了一点拨云见日的透彻,却又会生出更多觉今是而昨非的悔思来。在他的那些禅境墨趣之中,你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会对沉浸在那些禅境墨趣中的画家,生出羡幕嫉妒“恨”—当然不是“恨”画家,而是恨自己觉悟太迟,自拔太晚。
  在艺术欣赏中,竟然这么深地摆进自己,触及自己,是很久很久没有过了。我与陆楣摊上了如此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是大幸,也是不幸——在人生境界矮下一节的心境中,怎么能评论好他的画呢?这很苦恼了我。强写,与画中自在自适的禅意相悖谬,不写吧,心里确实有些想说的话。只好为赋新诗强说愁了。
  陆楣的画,通篇流贯着一种生命深处的趣味,意之趣,形之趣,线之趣,墨之趣,构之趣,诸多的趣味,又庇荫在禅意禅趣的气场之中。我猜想我俩有着同一种气质,这便是十分重视生命的自然流淌和自由奔放,不愿被既定目标绑架、外在规则羁束,喜好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所谓无可无不可,无为无不为,无求无不求也。陆楣家学渊源很深,知识、才能又驳杂,这就使他有了在多门类艺术文化交汇中触类旁通、融聚贯通的本事,也有了提升技艺为意趣、道气的功力。他于是由画画上升到了文化的层面。关于文化,《说文解字》云,文乃文饰、纹理交错,化则是从交错的文识中变易、造化、培育出新的东西。陆楣恰是以自己的艺术实践证实了这个见解。
  意之趣。他的画在立意上极有趣味,是那种禅趣禅味。他画铁拐李,那药葫芦可治天下病,自己的一根拐杖却丢不掉,题款曰:百病可医惟俗与足疾难治也 奈何。在调侃中调和,在风趣中赞颂。画一老僧醉卧于酒酝边,却偏题一句:今宵成独醉,却笑众人醒。谁醉耶?谁醒耶?答案尽在禅中。《网上看乾坤》画打坐老僧,趋身观蛛结网,周边树影亦无不作网状,几笔写尽出世而观世的深刻。“对牛弹琴”的意思早为世人认可,他却反其意而为,画牧童对驻足而立的牛和牛背上听得入迷的鸟,忘情地吹箫,偏偏题了一款“此处惟有我知音”。画家察世之深可见一斑。画中只有画,味同嚼蜡;画中含哲思,意趣顿生。不是吗?
  形之趣。以形写形者,俗品;以形写神者,雅品;以形写趣者,妙品。要以形写神、写趣,就要“变形”,变化造型以突现神、趣之要求。陆楣笔下的僧俗人物或瘦若老树沧桑,或怪若顽石嶙峋,无不体现出心性孤傲、遗世独立的禅意人生追求。《禅偈》一幅,老僧入定,若怪石弃地;《得大自在》,因莲生心禅而圆融无碍,敞怀展袖,一路春风;《心无挂碍》,倚酒斜卧处, 有莲如心灯,便得意而忘形。他喜以变化之形或型,将意趣强调到极至。
  线之趣。陆楣的书法极有功力,以这种功力入画,中国画的线条趣味成为他许多画作的魅点。你看《独钓》,钓者只在画面右角,钓杆则一线甩出大半个画面,微微朝上挑起又弯下,在几不可察的粗细变化中显出明暗,你对这根线不由不反复玩味。《一笠沧浪自放歌》,渔翁撑排驶向江中,趣味全在那一笔线画成的篙杆上。只见那线从渔翁手中斜过去,接近水面时陡然小小弯了一下,将篙杆受力的状态表达得十分传神。一根线能写出如此的力度与质感,好功力也。
  墨之趣。水墨是中国画的精粹,优秀的国画家无不是玩墨戏水、泼彩弄线的高手。陆楣这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显万禅诗》中的山、水、云,以娴熟的没骨晕染,让墨在水中洇开,水在墨中渗化,若云若山若雨雾,无声而有韵地翻卷滚动着,神妙地再现了题画诗的意境:“万松岭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三更云去作行雨,回头方羡老僧闲。”《过眼烟云》是画家把玩墨趣的精品,画里的烟云已不是纯自然的烟云,而是过了老僧之眼、画家之心的烟云。眼乃心之窗,故亦是过了老僧之心的烟云,是社会人生之魂和烟云之形的交汇表现。画家以淡墨有意无意的皴染,将烟云表现得有虚有实,有远有近,有形有神,有趣有味。画家将心中的云泼在纸上,诱发欣赏者心中对自然和人生云霓的丰富联想。
  构之趣。画面构成之趣。空白的运用是陆楣画作的一大特色。在构图上力戒满和实,空白成为他构图和色彩的不可或缺的艺术语言。这也正是表现禅机禅意这一艺术目的对艺术手段的内在要求。他常以人山一体、人花酬对、人鸟呼应的构图,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尘世与禅境融为一体。也常常将题款、印章作为一种有意味的符号溶入整体构图。在《若问西来意》中,他大胆采用佛的侧影和僧扭身对应的背影,表现佛与人的酬对问答,又分明融入了现代写实的构图因子。
  文章写到最后才悟到,其实读陆楣的画,最能表达我心中感受的,还是陶渊明的那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不敢再多说一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