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信息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森林防火
查看: 4649|回复: 0

卓信艺术家·张乐

[复制链接]

30

主题

31

帖子

555

积分

三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55
发表于 2015-3-9 17: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发生学的角度而言,绘画是心物交互的结果。在文人绘画的体系中,多是强调了审美外化的技术性,而对绘画材料的物质性有所忽略,这也成为划分绘画体系或层次的一种人为规定。绘画形态的变迁除了审美的推进与异化之外,同时也暗含着画家集群纷争的硝烟。古老的岩彩绘画经历了漫长的辉煌与旁落,在注重工艺技术的海外得以发扬,继而又回流至它的母体中,试图在多元的美术语境中,寻求新的诉求空间。
张乐接触岩彩,有留学教育经历的原因,但也更是自我兴趣的偏好使然。端谨的心性,使她更加乐于通过精细的制作来表达自我的审美心迹。在留学的几年里,她被虔诚而执着的精神所吸引,甚至约略觉得,这种精神似乎可以作为与文人写意相持衡的一种存在。在意识形态的层面上,“工”与“意”依然是中国画者纠缠于心的时代话题。即便是在“工”的技术系统里,岩彩的存在与发展,仍然有待于审美心理的不断磨合与调适。
似乎可以看到,在张乐的创作之中渗透着些许的使命感,我想正是这种心态鼓舞着她的探索之途。她在尽力解释人们对于岩彩绘画所产生的误解:“工”与“意”并不全然对立。侧重矿物质颜料物性之美的岩彩画,“工”是其技术语言的必由之路,但并非其最终的审美归宿。材料并不一定是绘画审美的决定性因素,但却是生发技术系统的物质前提。张乐在适应和尊重岩彩物性的基础上,力求通过不同的形式传达中国式的审美意境。为此,在经过了综合材料的探索之后,她还试图在“水墨”和 “岩彩”之间寻找对接,大量类似于实验水墨的作品,或许展露了张乐深藏于心的秘密。很多画面上总是有太阳般的形体,在重岚间若隐若现,成为引导心灵的一束光芒。这些“墨迹”并不依附于具象的物形而存在,但以触感、质感和斑迹的联想来形成自身的语言特征。
不得不承认,我们似乎仍是在用审视文人绘画的习惯性眼光看待岩彩作品,这样自然不利于岩彩画的独立性发展。然而,欲使观者从业已习惯的审美图式及技术规则中脱跳出来,逐渐承认和进入岩彩绘画的语言系统,还将有待时日。张乐作品所呈现的是一位坚持综合材料绘画创作者的行迹,也是一种个案的生态与心态。无论就作品本身,还是作品之外,一定会给观者带来与众不同的探讨与思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