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信息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森林防火
查看: 3027|回复: 0

孩子是你留在世上最后的美好

[复制链接]

41

主题

41

帖子

109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094
发表于 2015-3-5 10: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讲到所谓的孝道,我想起了很多身边的亲朋好友。我认为他们非常孝顺,甚至到了“太”孝顺的境界。什么是“太”孝顺?绝对不是你对你父母“太”好,而是你作为子女,有些事也实在想得或做得“太”多。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般情况下,爸妈的那本经最难念。他们通常是你比较亲近、小时候几乎没离开过或是走得很近的长辈。和我们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不一样,爸妈不太会像祖辈那样溺爱你,百依百顺地看你的脸色。爸爸妈妈给予你的环境和教育,对你的后天培养也至关重要,并能严重影响你的个性,不论是正面还是负面。我有很多朋友常会因为父母的缘故异常难过,比如爸爸有了外遇,被妈妈发现了,准备离婚了。有时孩子真的会像大人一样,父母有了外遇,自己的心情也随之跌入谷底。大家都有父母,小时候让你最伤心的是什么?除了老师告状,应该就是爸妈起冲突。甚至直到长大,搬出去住,这个影响依然存在,记忆中还会保留当时的情绪。

过去我有位女性朋友,对于父亲有外遇并伤害妈妈的事情感到十分气愤,说着说着就哭了,她真心希望他们要么就好好过日子,要么就直接离婚算了。虽然这种心情我很理解,可这是你能决定的吗?难不成你熟读爸妈的经到了可以帮他们决定怎样过最幸福?爸妈的因缘,乃是内心的境界,你很难去理解。你都不喜欢父母指指点点教你怎么生活,那你作为晚辈,又有什么资格干涉他们呢?你要做的是“孝”,而不是“管”。这两者我们年轻人时常会分不清,“孝”是为了对方,“管”是为了你自己。有时管不住时,我们就会内疚、自责。

大家都觉得和睦相处的家庭对孩子而言,是树立了一个好榜样,但事实是,一个不和睦的家庭同样也可以成为一个好榜样。为何这样说?一个和睦的家庭也许在孩子眼里是理所当然的,而一个经历家庭破碎的孩子,也许会真的懂得珍惜家庭,不会重蹈覆辙犯父母当年的错误。因此,孝顺,更是一种美好。

虽然可以写得头头是道,但这方面我做得也不是很好,年轻时让父母操了不少心,也常常和母亲起冲突。自己为人父母后,才体会到父母爱的无私,才真正懂得去珍惜这份情谊。

上面的这些大道理,我们很多人从小就在学,可在运用上,我觉得都有欠缺。我们这个年纪,至少20世纪80年代前期出生的同志们,现在基本都有家庭、有孩子,而更年轻的没有成家的朋友们,还常常会受到父母的“压迫”。我本来不想写这段,可就在不久前,有个朋友将我父亲的一段微博转发给我,问我怎么看。下面就让我们用我老爸的现实例子来谈教育和孝道如何?那条微博的内容如下:

第一,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概念就是错误的,因为孩子的成功不是靠闪光点,而是靠长期的积累。第二,家长不要帮子女做决定,而是要替子女创造更多选择机会,培养子女自己做决定。第三,家长要思考念本科的目的是什么?以经济和管理为例,在内地念会和社会实际脱节,出国学习无法应用到国内,家长千万不要把读书看成万灵丹。第四,大学之前出国,英语比较容易上手,大学之后出国,中国口音再也改变不了。第五,家长不要把自己的遗憾强加在子女身上,自己没做到的事情希望子女可以做到。第六,家长不要把自以为是的意愿强加在子女身上。例如,很多家长会告诉子女在国外读书毕业后先工作几年再回国,家长感觉这样能够学习国外经验也能受到磨炼,可是没有出过国的家长了解国外的经验在国内基本没用吗?再举例,亲戚一个孩子考上大学小语系,家里亲戚20多人开会研究要不要读,但是这些亲戚竟然没有一个人读过大学,我想问问这些亲戚们知道小语系的前景吗?

请问各位看完后有何感想?假设你是别人的父母,能如上述对待自己的孩子吗?还是你会义无反顾地将你当初没得到的强加于他?这个问题其实很难直接回答。在我儿子出生前,我整天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也买了不少有关好爸爸怎么当的书籍。我们教育孩子的很多习惯其实就是我们父母当初教育我们的延续。

小时候我在台湾的眷村出生,也在那里生活过几年,有几年暑假还回去住过。和我一样被“散养”的同辈有好几十人,可真的能脱离那种生活的微乎其微。这几年我偶尔会回去一趟,然后召集朋友们一起聚会。有时听说他们的生活状态时,不得不感慨和珍惜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有人在摆地摊卖面,爱人因病几年前走了,留下了两个孩子靠她一个人照顾,还有人现在靠搬家或送货谋生。虽然受的是美式教育,但我是个在中国家庭长大的孩子,成长过程中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矛盾。我老爸始终觉得相对“散养”的孩子以后会比较有出息。我是个不折不扣的被“散养”大的孩子,不是因为父母愿意这样培育我,只是当时条件实在不容许。也许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个成功的“散养儿”,可我并不那么认为。之前说了,我这个岁数的人在美国成长时正逢黑暗期间,到现在我仍然会写信给很多高中和初中的同学,可收件地址并非是他们家,而是监狱。这些朋友的家境、环境其实和我没什么太大区别,可他们却显示了多数“散养儿”的结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