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影响下的当代工艺美术 作品《惑之书》(工艺美术类,玻璃及综合材料,尺寸可变)入选进京作品 《惑之书》的前身,是我于2013年在巴黎美术学院做访问学者时,与法国同学合作的《Confused Book》,名字的由来是因为Confused与“孔子”英文Confucius近音。我们用中文、英文、拉丁文三种语言抄写《论语》在半透明的拷贝纸上,三种文字在同样的位置重叠书写,并装帧成中国传统书籍——册页的形式,同时设计了前后两种封面,从哪一侧都可以阅读。但无论从哪端开始,都无法真正读取其中的内容。这是一件观念性作品,旨在讨论如《论语》等在世界范围内被奉为经典的中国哲学著作,即使经过精准的翻译,其真正文化内涵是否被能解读、领会,多种文化之间是否真正存在对译和理解将是一个难解之迷。作者通过一部不能阅读的书提出对文化流通的深入性的质疑,并对答案持怀疑态度。 回国后,采用我熟悉并惯于使用的玻璃材料,完成了这系列作品的下半部——《惑之书》。书稿仍以三种文字共同写成,并同一位置交叠雕刻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喷砂等玻璃冷加工技法将文字雕刻在在每张3毫米的超白玻璃上,每三片(刻有中、英、拉丁文)粘合成一页,共将近一百页。随后用钳子将玻璃边缘钳出粗糙的毛边,使其更像一本玻璃制作的手书书稿。书稿堆放在传统中式案头,并通过桌面上内藏的灯光将其照亮。超白玻璃透明的特质让这些书稿可以从每摞顶部向下观看,也可拿起一片在手中阅读,但由于文字之间的叠加和重影,无论哪种观看方式都无法真正阅读其内容。整个作品过程耗时近四个月。目前作品只做了《论语》的前七部,以后会陆续完成剩余部分,使整件作品在意义上更加完整。 这件作品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它更具有观念性,也符合我所推崇的“当代手工艺”创作理念。面对传统手工艺日渐势微的现实,一味的重视对技法和样式的继承显然不足以应对,我们需要在原有手工艺的材料、技法的基础上,加入观念性的艺术创作和学术探索,以期构成当代手工艺的新内涵。即在传承传统手工艺技艺的同时,通过作品表现自身个性、阐述观念,从而突破传统工艺的束缚,将手工艺的触角伸向其它视觉艺术门类,使手工艺当代化、多元化,开拓了未来当代手工艺发展的多种可能,也更具开放性、多元性和包容性。
/ ] z& i' I) o0 U" @5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