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信息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森林防火
查看: 2048|回复: 0

卓信艺术家 · 冯耀京

[复制链接]

24

主题

24

帖子

834

积分

三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34
发表于 2015-2-27 14: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山绿水呈清逸,南北相溶苍亦润
——著名实力派山水画家冯耀京作品欣赏
传统中国画的现代转型,是当下每一位致力于中国画创作中,追求个性创造价值、个性化本质笔墨突破的画家所要时时面对的重大课题。这种转型具体落实在中国画的不同画科中,其转型的难度各有不同。一般说来,人物画相对容易,花鸟画次之,而山水画则为最难。因为,中国的传统山水画是以老庄哲学和魏晋玄学为精神源头,其逃避现实的出世倾向和简淡柔逸的美学情趣。而明清山水画虽有高度成就,却仍践行于中庸传统模式下,纯然地主客合一写意性质的准真实形态。五四运动后乃至建国后,虽然引进了西洋画的写实成分,视角上的真实效果取代了山水画的传统写意面貌,却因某些政治因素的渗入,变成了工农大众一目了然的山水画,最终从艺术上导致了深层内涵的滑坡,导致了山水笔墨发展的庸俗化。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为了扭转这种因受制于程式化因袭负重的被动和尴尬的局面,再现山水画昔日的辉煌,艺术家以上下而求索,付出了不懈的努力。这其中,现为西安中国画院画家冯耀京,便是颇有代表性的一位。
冯耀京早年于西安美院毕业,是著名山水画家徐义生弟子,后来又成为长安画派的忠实追随者。因而,在他的艺术追求中,既结合了北派山水的朴厚与苍古,又融合了南派的典雅与清新,同时又把传统的审美境界与当代艺术的审美意识有机的揉为一体,使他的青绿山水作品形成了凝重、典雅、明丽、雄沉、大气、高亢、磅礴的艺术风骨,逐步建立了自己不拘一格、独具一格的文化符号和艺术语言,弥漫着地域文化的乡土气息和人文关怀,以独特的笔墨意蕴,成为当代青年画家中的俊彦之才。
冯耀京对于山水的敬畏崇拜是和自己的生命历程紧紧合一的。他画山水、关注山水、寄希望于山水的表现,扩展自己的生活空间,河山之秀,山水之灵得之于一图。他遵循艺术源于生活之真谛,常年深入自然山川,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他西抵巴蜀復地、东临黄河古道,更喜终南之秀色,汉水之妩媚,把对山水精神的追求,不断转向画纸上对山水意境的表现。历经几十年的丹青浸润中,他上追宋元的大气磅礴,深邃古朴,下承明清精细典雅,在长安画派大师的耳提面命指点下,“力追古法”“血脉贯通”把长安画派的神韵传承拓展,发扬光大,在笔墨的程式化和时空表达的鲜活之间进行大胆的探索,并把西画的明暗法与国画的渲染法技巧融合,以求从大自然的千变万化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悟。墨分五色、随类赋彩在冯耀京的山水作品中,无论是青绿山水,还是纯水墨、焦墨山水,都弥漫着一种开阔、辽远的景致特征。他从未将那些现实中的山水在画面中进行重复的罗列与直观再现,而是试图把那些来自于客体自然的山山水水进行主观情感的提炼与概括,将那些原本没有生命的物象,赋予生命的色彩,在艺术情境中开拓出一个包容世间万物的山水气象。
就是基于这样一种审美语言中,笔下的山水画面,以小写意为主笔,元、以青绿色为主调,在千霞万彩的叙事中展开一种情境体验:树木、山峰、高士、渔樵、溪流、云烟与自然山水、原野形成紧密的节奏感,它们的关联不仅是体现在画面氛围中的远近与虚实之分,更为重要的是他把构思统一于有限的画面中,并依据这一设定的情景不断延展思维与联想,传达出一种悠远的意境。所以,在冯耀京的笔下,时刻把握着一种由物象对比带来的精神内涵的呈现,在山与树的依存,树与原野的依托中,渺小与博大,实现了完美的互融后,也进而提升了一种澄明的幽密,在涤荡的物我交响中,过滤了琐碎与繁杂,苍白与喧嚣,只剩下一颗纯洁澄明的内心,安详的进入这山那水,一尘不染地安置着基于主体感怀的记忆。这些景致物象的和谐构建,流淌着心灵里最为初始的那份诉求,涌动一种自然而不造作的隽逸与静美。
冯耀京在山水景物的描绘中,那些表现生命力的场景似是有意的经营。在画面中,无论群鸟、渔舟、高士、牧童、羊群、耕牛等都处在相对次要的位置,但在与山川溪流的交映中,却涌动着生机与自由,惬意与温馨。在他的《潺潺夕照满江湄》《枫林扑霜》《江山平远入新秋》《林木落黄》等图式中,他既能较好的把握大山意象时,又能注重细微,从具象中提炼精神,在统一中实现具体情境的过度,流畅而自然。也正是这些生命个体的存在,与静穆的山山水水形成了动静制约与关联,在幽静中蕴含生机,在活力中又内敛深沉,从而以内在语体自身的表达将画面形成为一种视觉冲击,传递出张力与动势。
冯耀京山水画的艺术表现程式是独特的,也是奇幻的、绚烂的。他在长安画派山水的阔达中寻到了气势,又在岭南派细密的峰峦间觅得了诗情。因而,他的山水画并非一味追求崇高,也绝非一味强调研细,而是南北两派进行了融合、拓展与创造。这些山水图式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山水图式,而是将北方山水雄浑的气质加以保留的同时,又摆脱了北方山水所强调的山峰的雄奇、峭拔,在表现江南情愫时也不囿于它的纤弱,而是用南派山水的婉美表达另一类柔性的灵动。在冯耀京近几年来创作的山水画中所呈现的山水气魄是宏大的,但却没有了那种表现手法上的“硬”度,而是被一种柔美典雅的和谐诗意所统筹。在这种复合结构的创新意境中,既流动着一种诗性的俊丽、飘逸,但同时又被一种更为强烈的地域感受所主导:一种来自北方山水雄浑大气的沉郁与苍茫。
从冯耀京的《翠岭秋华》《草木摇落露为霜》《过秋红叶落新诗》《黄落山川知秋晚》《黎平道中》《斜风细雨不须归》等力作来看,他似乎概括一种宇宙精神的内涵时自然地实现了生命力与客体的交接,在升腾的本体精神中找到了一种深沉与深邃所在,一种“大音稀声”的遐想与留恋。在形迹之中,天地的开阔、燕雀飘渺、长城的雄伟、壶口的壮观、终南的静谧,都在苍郁的山水中清晰可见,而个体的皈依,心灵的寄托都隐迹于自然之间,随万千思绪抵达情感的深处:淡泊悠远、凝穆深刻。而这一切也正是冯耀京人格的外化。
艺术之道,是渐进中的突破或突破中的渐进,正当盛年的冯耀京创作至此,只期待他渐进时更加坚实、更加给力,在艺术的探索与创新中更加有力,更加深入。

5 d1 k  z* K' l/ w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