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信息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森林防火
查看: 1292|回复: 0

迎加薪时代,“中国制造”要升级

[复制链接]
匿名  发表于 2010-6-19 09:41:43 |阅读模式
贺军  2010年6月17日  香港经济日报
在“中国制造”的发展历史上,富士康跳楼事件、本田罢工事件将是一道分水岭。近期,福建、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纷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涨幅皆在10%以上,一些省份甚至超过20%。国内11个已宣布上调最低工资的省份,平均涨幅为17%。

在压力之下,富士康一周之内的两次加薪,涨幅达122%,幅度超过了过去10年加薪的总和。10年前,富士康基层员工的底薪维持在300至400元之间。此后,底薪在500元上下徘徊的状况维持了5年。2005年7月,深圳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富士康的底薪增加了100元,达580元/月;两年后的2007年7月,随着深圳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又更新为750元/月。在「十二连跳」之前,富士康基层作业员的底薪为950元。

工资竞争力逐减 63%港企研撤粤

而在10多年中,深圳富士康园区的工人从只有几万人发展到45万人,在全国则超过80万人。富士康成为在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工厂,它的财富增长也正是建立在中国超过80万的廉价劳动力基础上。

随着中国工人的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开始高度关注:如果廉价“中国制造”一去不复返,中国的出口加工产业将会受到何种影响?中国的相关政策是否会调整?成本上升是否会引发中国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首先要承认一个大环境,中国的“低廉工资时代”真的结束了。数据显示,在越南,从事最简单工作的越南劳动者,在2008年的最低工资标准为:胡志明市和河内市大约500元人民币/月;其它地区约450元或400元人民币/月。印度的最低工资比越南稍高,而孟加拉国国的最低工资则比越南要低很多。在此轮加薪之后,中国的最低工资已超过了周边很多国家,较有竞争力的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其最低工资都比中国低。我们相信,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工资水平将会有比过去10年更大的涨幅。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必然会出现一定的产业转移,这些产业将集中在低端、小规模的加工制造业环节。香港工业总会近期曾对珠三角港商进行过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珠三角约8万家港企中,37.3%正计划将部分或者全部生产能力迁离珠三角,更有63%以上的企业准备迁离广东。它们迁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资等成本上升,迫使它们寻求更低成本的去处。

具物流优势 企业难撤离中国

不过,工资成本的增加不太可能导致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发生。类似富士康、本田等外资厂商,它们在广东不仅有大规模的生产基地,而且多年来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产业集聚环境。产业的集聚有很多的因素,除了工资之外,还有市场、物流、效率、税金、生活条件等很多因素。因此,生产部门的转移不是说转就能转,也不会因为一个单一因素的变化就完全撤离。一些外资研究机构也认为,在中国大陆设厂的出口商不太可能将工厂迁往他国,因为中国具有物流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

郭台铭在富士康事件之后曾放出话来,有意将中国工厂转移到其它地方,在中国的压力太大了。不过,这恐怕更多是一种抱怨式的威胁,以富士康这样的代工规模和代工产品的特点,它在全世界都难找到像中国大陆这样的大规模代工基地。此外,富士康面临的不只是自己生产的问题,它还有零组件的问题。在全世界尤其是亚洲区各国都处于上调最低工资的阶段,富士康总不能把工厂和干部都搬到非洲去吧?

加薪要适中 免碍国际竞争力

中国政府今后的工资政策仍将调整,但调整要有重点。建议可将工资政策分成两类:一类是本田类别的,这一类政府要鼓励企业的工资涨幅大一点,因为这类企业的产品是以中国为市场的,而且就业的都是产业工人。对另外一类搞加工贸易的工厂,这类工资的涨幅则要适中。因为它们面对的是国际市场,如果涨幅过高就真的没竞争力了。

“廉价工资时代”结束对中国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但随之而来的变化是一种渐变,并不是突然的剧变,这给企业和市场都留下了逐步调整的时间和空间。比较理想的状态是,中国在这个过程中能稳步实现产业升级和就业稳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