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德奋不顾身救烈火 惠安筹建之初,国家从全国各地调来了大批人员,多是精英。 1958年,尽管基建尚未完工,但广大职工按捺不住翻身做主人的喜悦,士气旺盛,提出“不等、不靠,不吃基建饭”的口号。当时正处在工业化高潮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厂遂决定发挥技术优势,大上国家建设急需的民品譬如丁醇、硝铵炸药、变压器、精制棉、电影胶卷、硫酸、电石等。生产硝铵炸药,论技术,对惠安厂来说,那简直是“小菜一碟”,是“牛刀小试”。惟独生产条件差。于是“土法上马”用最原始的办法进行生产。由于原料本身全是易燃品,所以整个生产过程随时都有燃烧的可能。1960年8月19日后半夜,筛粉工房突然起火。烈焰裹着黄烟,透过出料口直向混同工房喷涌。千钧一发之际,值班段长田德奋不顾身,抱着消防水龙头朝着出料口猛喷——他比谁都清楚混同工房内虽然存药不算多,但一墙之隔的下道工序即包装工房却存放着近百箱成品,不远处便是周转库,一旦引爆,定会引起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硝铵炸药的大部分原料本来就有毒,燃烧后毒气更甚,加之浓烟熏、炝,田德很快就觉得头昏脑胀,呼吸困难。但他心里十分清楚,绝对不能倒下,水龙头绝对不能丢,他把水龙头倒过来朝自己头上冲了一下,借机咽了口冷水,觉得清醒了许多。这时他发现靠近地面烟相对少些,灵机一动,索性躺倒——事实证明,正是因为躺在地上,才没被熏昏,他仰面抱着的消防龙头喷出的水柱才得以阻拦着火舌的吞噬,为救火赢得了时间,避免了一场更大的事故。 这次着火,共有127人中毒。由于是用飞机将伤员及时运送到西安治疗的,最大限度地争取了时间,加之西安市长亲自挂帅,军、地大医院一齐参与,医护人员的高度责任心,那次重大中毒事故,伤员全部脱险。
' u* i5 E+ H5 s- t* H' T0 i
( E3 B- O/ P. ?
8 { p+ G, m7 D$ @3 h5 M3 x( M% t
1 N8 D/ q4 k* [& q+ |' F+ D; \! m' I; i, c
|